秦襄公起到秦始皇列表 千古一帝秦始皇

序言:生命从葬礼起航

公元前210年秋,咸阳。一场空前绝后的葬礼正在举行,这场葬礼之盛大足以傲视历代帝王。为了这场葬礼,整个帝国正正准备了三十六年。深秋的关中大地,草木萧瑟,万物枯寂,密云低垂,天空仿佛就要塌下来,而对于此时帝国的臣民而言,他们的心情也犹如天塌地陷。

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从咸阳出发,人皆缟素,灵旗在秋风中拂动,队伍前不见首,后不见尾,宛如一条白色的长龙在缓缓游动,向葬礼主人最后的归宿——骊山陵寝进发。

此时在浩茫九州大地,东方东岳泰山之巅,歌颂他旷世伟业的石刻在阳光下闪耀,北方雄伟的万里长城逶迤在高山大漠之间,在遥远蛮荒的百越灵渠之水正在汩汩流淌,他以大地为纸,以江海为墨,在帝国万里河山书写下自己的功业。

他就是秦始皇嬴政

时光在回到葬礼现场,始皇帝遗体安葬在幽深的地宫深处。整个地宫犹如秦宫奢华与天堂美妙的结合,珠宝做星辰在穹顶闪烁,金银珠玉犹如瓦砾堆放,三代以来的钟鼎宝器琳琅满目。水银做的江河湖海在流动,始皇帝的棺椁就在其间漂浮,一如他生前在巡视帝国河山。真人大小的帝国军团陶俑为他守卫着地下宫殿,一切犹如梦幻,而真实地宫景象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一切都从地宫巨大墓门关闭那一刻起,里面被关闭的可怜万千宫人恐惧绝望的哭喊声,逐渐远去,同时关闭了地宫的一切奢华,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从那一刻起,秦始皇肉体已经远离尘世,他的名字在史书上留下薄薄几页纸,而他创建的帝国在他死后不到两年也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因此秦始皇的葬礼同时也是整个秦帝国的葬礼,他的死就是帝国的挽歌。

秦始皇生前战胜了在他那个年代一切对手,他唯一失败就是败给了时间老人,尽管他不甘心,动用帝国一切资源,企图延寿千年,他目送一批又一批术士起航,看着桅帆在万顷波涛中消失,期待他们有朝一日归来,给他带来不死药。

但他最终失败了,他们再也没有归来。

其实秦始皇自己也知道追求生命不朽是不可能的,不然他为何一面追求长生,一面还要为自己修建陵墓。明白真相,但又不甘心,所以他就在这种矛盾中走完了一生。

然而,斯人虽逝,功业未朽。

自秦始皇死去后他的秦帝国也随他而去,但他创建的政治帝国在神州大地绵延了两千年,所谓百代皆秦制也。中国帝国时代,表面上是儒家无限风光,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不过是装点门面的招牌,实际上历朝治民圭臬皆秦法,所谓阳儒阴法,奉王道之名行霸道之实。

他修建的万里长城成了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在此后的两千年中围绕这堵墙上演的血与火从来没有停止过,以至于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军人还在长城与日寇展开决战。

最为深远的是文字的统一,自此以后,无论天南地北,语音千差万别,一脉相承的方块的汉字成了我们民族的心灵纽带和精神图腾,塑造了民族统一心理,此后四海归一,天下一统是整个民族整体诉求,谁要是违背他必将为历史车轮碾得粉碎。

因此可以说,当葬礼结束时候,秦始皇的历史生命才刚起航,他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中国人最有血性的时代,整个民族剽悍刚健,没有一丝阴柔之气,千载以下,仍然令人荡气回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不管你爱他还是恨他,抑或赞颂或者怒骂,不能减其一分或增其一毫,他就在那里。两千年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赞誉者称其为千古一帝,斥责者呼之为暴君独夫。

千秋以下,他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他生前构建的政治制度,文化脉络,至今仍在深远影响着每个国人。

本书从剥离历史典籍中覆盖在秦始皇面孔的尘土,从人性角度观察历史,接近历史,还原一个血肉丰满的秦始皇。

是为序。

2014年8月28日河湟三月于青唐古城

第一章 祖先荣耀

1、秦人起源

公元前259年,周赧王五十六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此时整个世界已经接近轴心时代尾声,无论西哲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东方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孟子都已去世,可谓哲人已经枯萎。此时西方世界阿基米德和东方荀子都是盛年,他们成了思想巨人时代的绝唱。

此时西方世界,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帝国处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交战正酣。一代雄主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去世64年,他的几个部下为瓜分他留下的庞大帝国遗产,还在大打出手。南亚次大陆正处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下,这位伟大的王此时已皈依佛门,他发下宏愿,将佛法传播到世界各地,他派出的佛教使团源源不断到各地去弘法。

中国大地,正处在列国争锋年代,战争与和平,天天上演,这一年,秦军挟长平之战余威,攻陷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使韩国上党(今山西长治)与本土隔绝,成了飞地。上党军民思来想去,上党孤城久悬在外,肯定独木难支,被秦国吃掉是早晚的事,但与其便宜秦人,倒不如投靠友邦,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归附赵国

赵国君臣面对意外得来的城池,有喜有忧,喜的是不费一宾一卒白捡一座城池,忧的是秦人眼看自己到嘴之肉掉入别人口中,岂能善罢甘休?

赵国首都邯郸已是山雨欲来乌云压城之势,空气中可以嗅到战争来临的气息。就在此时有一个男婴在邯郸呱呱坠地,当然邯郸作为一座大都市,肯定有不少婴儿同时降临,但鉴于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男婴到来,注定要改变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多少年后,整个神州大地都在他脚下颤抖。然而现在,他和一般婴儿没啥两样,吃奶睡觉,放屁拉屎,是他生活的全部。婴儿成长期自然无话可说,趁他成长期,先介绍一下他的家庭。

他的父亲名嬴异人秦国王孙,秦昭襄王之孙,太子安国君嬴柱之子,母亲名赵姬(其实这也不是她本来名字,大概就是赵小姐意思,但由于史书无明确记载,只能如此称呼)。嬴异人夫妇看着怀里小生命,像每一对初为父母的夫妇一样充满了喜悦,他们给儿子取名为政,姓赵氏,如此这个孩子就该叫赵政了。

但疑问马上来了,嬴异人贵为王孙不在秦都咸阳享福,为何跑到赵国邯郸生孩子,而且自己孩子是秦王室高贵血脉,为何不姓嬴,却姓赵?

一切还得从秦人起源说起。

四千年前,华夏大地洪水肆虐,舜帝授命以大禹为首的防洪领导小组,治理洪水工作结束后,舜帝召开表彰大会。当舜帝大禹致颁奖词时,夏禹谦虚的说:“功劳属于整个团队,尤其是大费出了大力,要是没有他,单靠我是绝对不能取得抗洪救灾工作的最终胜利。”于是舜帝特地对大费进行封赏,将费地(今山东费县)赏给大费作封地,赐姓嬴氏,考虑到大费为协助大禹治水多年,已成了大龄青年,舜帝亲自做主婚人,将本家(舜帝名姚重华)一名姚姓女子介绍给大费。另外舜帝将一面有黑色飘带的旌旗授予大费,最后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你的后代子孙一定会繁荣昌盛,声名显赫!”

由于时间太过遥远,历史面目早已模糊不清,我们无法得知这件事是历史事实还是后人的刻意附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人起源很古老,他们的祖先脚步从远古走来,在长达千年的奋斗史中,他们始终高举那面黑色的旗帜。

(接上文)

黑色肃穆、冷峻、理性。秦人粗狂、硬朗,近乎刻板。

秦人缺乏楚人浪漫瑰丽,没有郑卫的艳丽妖冶。他们豪迈昂扬,拟之音乐,他们从来不是缠绵悱恻的丝竹之声,也不是充满君子之风钟鸣琴瑟,他们的乐符发自敲罐击缶,简单而激越。

从东海之滨到西陲之地,秦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战斗史,他们跟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跟强大敌人战斗,跟天地战斗,跟命运战斗。为了求生存,他们必须战斗,为了求发展,他们必须战斗。在战斗中得以锻炼,在战斗中不断壮大。

一批批老秦人在战斗中死去,后人踩着前人开拓的道路继续战斗。

他们唯有脚踏实地,勤练内功,不断学习,向先进文明学习,向自己的敌人学习。实现游牧到农业的转变,实现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老秦人在长期战斗中掌握了两门绝技,一是驾车,一是养马。他们驾车如风驰电掣,他们养马膘肥马壮。

道路慢慢,岁月悠悠,转眼到了夏朝末年。

夏朝末世之王叫夏桀,统治非常严酷,逼得人没法活下去了。大费的有个叫费昌的后代在夏桀王手底下当差,受不了夏桀的暴虐,投奔了商汤,专门给商汤驾车。后来商汤发动灭夏战争,费昌驾车冲锋在最前面,充当带路党,立下了赫赫战功。

秦人和殷人自此关系很密切,他们无论信仰还是习俗都很相近,这一点从他们关于自己始祖的传说就可以看出来,可以说一个剧本两个版本。

秦人父母每当对他们孩子讲起自己祖先是这样说,传说啊,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太太女脩有一天正在织布,这时有一只玄鸟(即燕子)在她头上盘旋着。女脩织布累了,便停下来,仰起头看着空中的玄鸟,就在此时玄鸟生下一只蛋来,不偏不倚落到女脩掌心,女脩摩挲着还带有体温的玄鸟蛋,那一刻大概干活累了,口渴了,便敲破蛋壳喝了下去。没多久,一件怪事发生了,女脩肚子一天天隆了起来,发现有了妊娠,后来生下来大业,大业娶了女华生了大费,大费辅佐大禹爷治水有功受封,这才有了我们老秦人。

殷人的版本是这样的,传说啊,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太太简狄正在小河里洗澡,这时有一只玄鸟在她头上飞翔,简狄仰头观望,恰在此时,玄鸟生下一只蛋来,简狄捡了吞了下去,后来便有了身孕,生下契,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这才有了我们老殷人。

何其相似乃尔!

秦人在殷商一朝有过相当一段美好岁月,他们族源相似,而且开国战斗中战功显赫,和商王室保持着密切关系,所以想混的差也很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商朝末年,商王室经过数百年岁月,已经从昔日革命者,变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原因无他,就是商王帝辛跟夏桀王一样混蛋,而且混蛋的更彻底,整日酒池肉林,全然不顾人民死活,谁要是有稍微不满,马上炮烙之刑伺候。一批批忠臣苦苦劝谏,帝辛置若罔闻。宗室忠臣比干,说起来辈分还是帝辛的叔辈,犯言直谏,直言再这样下去,成汤数百年基业就要完了。帝辛大怒,你们这些人,就希望通过污蔑君王,为自己博得青史留名,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想看王叔有几窍,遂下令将比干剖心。

群臣看着盘中冒着热气比干心脏,吓得再也不敢劝谏。自此帝辛也落得耳根清净,整日在酒池肉林中和裸女追逐嬉戏,逍遥自在。

眼看帝辛彻底没救了,大臣中好多人开始选择跑路,投奔到正在不断壮大的周国去。

此时秦人首领是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胜,父子辅佐帝辛。面对大厦将倾,孤木难支之时,他们没有选择退缩,没有选择跑路。老秦人与殷人数百年的休戚与共,早已融为一体,跑路不是蜚廉父子的选项。

蜚廉是长跑健将,常常在外跑外交。恶来力大无穷,担当者帝辛为卫护重任。

(接上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讨伐帝辛,双方在牧野大战,殷商大军中好多人痛恨帝辛倒行逆施,纷纷倒戈,于是攻破商都朝歌,帝辛自焚身亡,以商纣王的恶谥遗臭万年。周武王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与商汤代夏合成汤武革命。

朝歌城破之时,蜚廉正在北方出使,躲过一劫,恶来以身殉职,季胜以年幼幸免逃脱。

蜚廉听到帝辛自焚,朝歌城破的消息,知道再也没法回去了,便在霍太山(山西霍县东南)筑坛祭祀纣王,做了出使述职报告。

据说蜚廉在筑坛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从地下挖出一口石棺,石棺里面空空如也,只见棺壁上刻有一行文字:

“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于是蜚廉便选择在霍太山住下来,直到老死,埋在那里,后来他的有一支子孙建立赵国,便在霍太山祭祀不绝,这且是后话。

周易代,革命成功,照例论功行赏,周武王裂土分封功臣宗亲。

不幸的是秦人在这次伟大革命行动中没有分清形势,站错队伍。站错队伍很严重,更要命的是一错再错。

任何反动势力都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殷商自然也不例外。周武王在革命成功后没多久便死去,继位的成王年幼。纣王儿子武庚趁着主少臣疑之际,发动叛乱,想重建昔日天堂,秦人再一次卷入其中。

叛乱很快被周公旦镇压,面对秦人一二再再而三的“助纣为虐”,周王室大开杀戒,但人总是杀不完的,而且新朝伊始,凡事不能做得太绝。于是对秦人分而治之,一部迁到黄、淮一带,另一只被流放到蛮荒的西陲之地。

西陲那里有不知名的野兽出没,那里有未开化的戎狄横行,秦人就等着自生自灭。

环境恶劣,戎狄人暴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但人活着,生活还得继续,漫漫熬吧。好在老秦人从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还有绝技在身,相信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经过漫长的等待,秦人终于迎来逆转命运的曙光。

周穆王是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君王,是一位超级驴友,他很享受速度带来的刺激,每当乘坐御驾在辽阔大地上飞驰时,他得到莫大的满足。

此时秦人领袖是费廉的五世孙造父,造父将祖上驾车技术已经练得炉火纯青,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不用说造父的大名很快传到周穆王耳朵里。于是造父没多久就成了周天子的御用车手。

有了造父驾车,周穆王开始了他的遨游天下旅程,一路西行,到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和西王母演绎了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故事,正当周穆王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之时,东夷徐偃王发动叛乱。周穆王心急如焚,幸亏有造父,日夜兼程,赶回镐京,好在有惊无险,叛乱很快平息,造父有功,被封赵城,于是他的后代以赵为姓,造父是后来赵国的远祖,因此秦、赵同祖同源,而且秦人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姓嬴,都靠上造父冒姓赵。

秦人两大绝技,驾车和养马,驾车成就了造父,而造父后人一直以善驾为傲,后来晋国的战车纵横中原,与赵氏功莫大焉,直到战国时期,战车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潮流,赵武灵王发起胡服骑射改革,驾车术才逐渐淡出视野。

养马一直是西陲秦人的强项,到了周孝王时,由于周天子与戎狄战争不断,马匹吃紧,周孝王听说,秦人领袖非子善养马,便特意汧、渭之间划出一块地作为非子的马匹养殖基地,很快一大批优种战马被配养出来送到镐京,周孝王大喜之下,封非子在秦(甘肃清水)建城邑,做周的附庸,复姓嬴氏。

秦嬴成了后来秦国的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秦的种子从这一刻播了下来,等待她的是漫漫发芽成长期,路漫漫修远兮,唯秦人上下而求索。

@龙异凡 7楼 2014-08-29 10:12:48

关注

-----------------------------

@河湟三月 8楼 2014-08-29 10:16:45

谢谢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伟大的皇帝必然是有“害民一时”的一面,但更要看到“利在千秋”的一面。

2、襄公建国

春花谢,秋草黄,鸿雁南飞,旧燕归来。

大地万物无声繁衍生息,天地不知岁,寒暑又一秋。

秦嬴生子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去世。秦侯生子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去世。公伯生子秦仲秦仲在位世间正逢周厉王掌权之际。

关于周厉王,在传统史书记载中是一个刚愎自用,不听劝谏的暴君,他加强专利税法,将山林池泽收回国有,征收高税,而且还加大舆论管控,导致人们上街都不敢言语,只是默默用眼神交流一下,便各自离开。

但近代商周青铜器不断出土,青铜器金文记载中的周厉王却是另外一张面孔,当时周室已经开始衰落,诸侯开始轻视周天子权威,比如遥远南方楚国竟然悍然称王,公然挑衅天子尊严,西部犬戎不时骚扰抢掠,东南南淮夷、东夷大举入侵周地。周厉王父亲周夷王在位时,诸侯来朝觐,夷王不敢高高在上端坐在天子宝座,反而放低身段,亲自到朝堂下接见各路诸侯,这对昔日如日中天的周天子是莫大的耻辱,但没办法,谁叫你实力不济呢。总之,身份和名分都是次要的,关键还是实力说了算。

所有这一切,当时还是王储的厉王看在眼里,他暗自决心扭转大周颓势,让文武成康昔日荣光在自己手里重现。所以等他即位以后,他采取了一些了措施,对内加强专利锐,增强国家税收,收紧舆论管控,排除杂音干扰,对外他发动凌厉攻势,根据晋侯稣编钟金文记载来看,厉王御驾亲征,亲临战斗一线,打的东夷族满地找牙,抱头鼠窜。

本来已经称王的楚国,一看周厉王架势,觉得形势不妙,马上取消称王。《史记·楚世家》记载“周厉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改革势必要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们发动政变,驱逐了周厉王,周厉王在懊丧屈辱中死去,死后还被肆意抹黑,恶名至今。因此说周厉王并不是什么暴君,更有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

周厉王下台了,他对外的征战,引起西戎的反扑,不断制造边境摩擦。最先倒霉的就是处在西戎一线的秦人,秦仲死在混战之中。

秦仲死了,留下庄公等五个儿子,他们对西戎充满仇恨,发誓要给父亲报仇。此时周天子是周厉王儿子周宣王,周宣王一心想成为中兴之主,觉得哀兵士气可用,便把庄公兄弟五人召到跟前说,你们想给父亲报仇吗,兄弟五人咬牙切齿说,想。那好,朕给你们七千精兵去复仇。

于是庄公兄弟五人带领七千士卒像一群饿狼冲向西戎,杀的七荤八素。

周宣王对庄公兄弟战绩比较满意,封他为西垂大夫,并将秦人故地犬丘一并封给他。

但西戎太强大,秦人还弱小,周王室一天天衰落,除了道义上的支持外,并不能给予太多实质性帮助,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切还的靠自己。

(接上文)

西戎和秦人的战斗还在继续,并将还要持续下去,秦仲的死还在召唤着他的子孙,鲜血必须要以同样之物偿还。庄公长子世父每天就这样嚷嚷:“我爷爷秦仲死在西戎人手里,要让他们血债血偿,不杀死戎王我绝不回家。”

世父觉得哥几个有必要分工一下,他具体执行刺杀戎王任务,至于秦人首领担子让二弟襄公来挑起。庄公死后,襄公即位,世父去击杀戎王。

然而世父勇气有余,智谋不足,事实证明,凡事光靠一腔热血不行,结果世父非但没有伤着戎王一根汗毛,自己倒被西戎俘虏了。

残酷的现实让襄公明白,现在西戎还很强大,还不能和他们彻底决裂,于是他想和西戎和解。但和解绝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了给自己赢得时间,最后战胜对手。

在当时,敌对双方和解最好的办法是联姻,大家自然是一家人了,再也不用打仗了。当然这种办法不见得能带来长远和平,历朝历代,前脚联姻,后脚开战的比比皆是。联姻谈不上最好的和解之法,但也是最坏中的好办法。

于是襄公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一支的丰王,也有说,丰王就是戎王。自然两家成了亲戚,再扣押着大舅哥就不好意思了,于是做了一年囚犯后,世父给放了回来。

事实证明,襄公是一个手腕灵活的政治家,远非世父这样只懂得蛮力的武夫所能比拟的。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但要明白进攻,更要懂得妥协、隐忍,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政治远见。很快襄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远见的领袖,他做出了一项对秦人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选择,历史证明了他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这项事决定了秦人以后数百年发展走向。

整个事件是这样的。

周王室虽然在周宣王的带领下,取得了短暂的中兴,但也是回光返照,对整个周室的颓势最多是起到了缓和,而无法彻底扭转大周大厦将倾的大势,此时的周朝在内忧外患中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

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宫涅即位,是为周幽王,这位爷把大周彻底送上了不归路,断送了西周三百年的基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周幽王跟夏商两代末世君主夏桀、商纣一个德行,他整日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把群臣的苦心劝谏当做耳旁风,大臣褒晌劝谏言辞急切了一些,被恼羞成怒的幽王打入监牢,一关就是三年。

褒晌儿子为了救父,便搜罗珠宝珠玉美女献给周幽王,周幽王看到珠宝美女眉开眼笑,当即就放了褒晌。

所献美女叫褒姒,长得倾国倾城,幽王一见惊为天人,宠爱无比,为了博得美人笑,他还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自此失信于诸侯。周幽王爱屋及乌,弃祖宗成法不顾,置满朝大臣反对不闻,一意孤行,废嫡立庶,将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废黜,立褒姒为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为太子。

申后母子被废黜,激怒了申后父亲申候,他联合犬戎杀向镐京,誓要为女儿和外孙讨回公道。周幽王仓皇出逃,被杀死在骊山脚下。

犬戎在镐京抢钱抢人忙,昔日繁华王城经此一劫,变成一片废墟。

面对如此天崩地裂的巨变,诸侯们各种心情都有,幸灾乐祸者有之,作壁上观的有之,犹豫踌躇的有之。

秦襄公感到旧的秩序崩塌了,在这千载难逢之际,他毅然选择前去勤王,按道理,他还没资格勤王,因为他此时身份仅仅是个西陲大夫,勤王那是诸侯的权力和责任,秦襄公明显是抢别人的活,但此时顾不了这么多。

镐京显然是没法呆下去了,新立的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邑。

从镐京到洛阳路途迢迢,山高水长,注定一路颠簸,还要时刻提放戎狄半路劫道,秦襄公率兵一路护送,将周平王安然送到洛邑。

周平王对秦襄公打心眼里感激,于是他正式册封秦为诸侯,并将周人发祥地岐、丰一代赏赐给襄公。从此真正意义上的秦国登上历史舞台,作为诸侯和中原诸侯平等交往。

此后在漫漫六百年的岁月中,秦襄公的子孙们通过不断打拼,实现了公国、王国、帝国的三级跳。为了实现目标,秦人有一股不达目的死不休的执拗劲,甚至不择手段。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秦国逐渐强大。

不过秦襄公当时从周平王手里接过的却是一张空头支票,当时的岐、丰早已被西戎盘踞好多年了。这就好比你拿到了一张房产证,屋子里别人已经居住多年,而且还比较横。怎么办,只有拳头说了算。可惜此时西戎的拳头比他大,腰围比他粗,结果和西戎来回几年拉锯战,地盘没拿到手,秦襄公本人死在战场上。

3、穆公霸业

秦襄公死后,经过文公、宪公、武公、德公、宣公等历代国君不断进取,秦军一路向东,不断拓疆开土,都城从西陲迁到雍城,等秦穆公即位时候,秦国已经将大半个关中收入囊中。

不可否认的是秦人长期和西戎杂居,民风习俗难免受其影响,跟中原诸国差异较大,文化相对落后,真因为如此,中原诸国心底里瞧不起秦国,视为未开化的蛮夷之邦。

秦穆公开始调整秦国历代先君奉行的光荣孤立政策,主动和中原诸侯国交往,提出和中原大国晋国联姻,晋献公将女儿伯姬许嫁给他。从此以后,秦晋两国互有婚假,秦晋之好成了联姻的代名词。

这次联姻中间有个小插曲,就是秦穆公得到了助他成就霸业的贤臣百里奚。百里奚人生充满传奇,充满了曲折。

人生是一出大戏,你永远无法得知剧本,无力把握剧情的走向,主角扮演者恰好是你自己。古往今来,每天都在上演不同剧目,有喜剧,有悲剧,有平淡,有曲折,有恩怨情仇,有悲欢离合,我们无法左右此生将扮演的角色,或许你今天春风得意,明日将沦落街头,或许今朝怅叹蹉跎,明晨飞黄腾达。

岁月总是无情的流走,不经意间满头青丝已是双鬓半百。命运之神总是爱开玩笑,你永远无法掌握他的脾气。有人在志得意满时,他突然把你的一切夺走,有人眼看落魄一生,它却突然向你垂青。当姜子牙四处碰壁,神魂落魄,银发白须枯坐渭水边垂钓时,远处传来周文王晃悠悠牛车声,姜子牙人生的朝阳在他八十岁时才冉冉升起。然而姜子牙背影并不孤单,他身后数百年有一个人与他为伴,只是他的命运更惨,更无奈,更曲折,他的名字叫做百里奚。

百里奚他的身世就是一团雾,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籍贯,有的史书说他是吴太伯的后裔,有人说他是虞国国君的同宗,这些记载是牵强附会,还是有一定的可靠性,没法得到证实。百里奚满腹韬略,胸怀大志,想在这春秋乱世一展生平所学,实现治国安邦的鸿鹄之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周天下,诸侯数百,这些国君大多要么鼠目寸光,要么碌碌无为,竟没有一人赏识他的。他们珍馐佳肴在口,美女娇娃在怀,笙箫之声在耳,那里听得进去百里奚治国安民的建议,说得多了,就嫌唠叨,三言两语打发走人。

百里奚很沮丧,很失落。他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蹇叔。世间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而蹇叔正是百里奚人生寒冬中的一盆火,给他温暖,给他希望,在他情绪低落时安慰他,在他悲观时鼓励他,使他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事业虽然受阻,由于蹇叔存在,百里奚并不孤单。他不甘心就这样沉沦,他想远行,去碰碰运气。

于是,百里奚别妻离子,到东方大国齐国谋求发展。他想齐国是临海大国,国富民强,想必机会多,然而齐国人才济济,像他这样外邦来淘金的更是数不胜数,想出人头地谈何容易?结果工作没找到,身上的钱却花完了。

正当百里奚衣衫褴褛在临淄大街上乞讨,饿得发昏时,蹇叔出现了。他帮助百里奚走出了困境。那一刻百里奚握住蹇叔的手泪流满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友谊,纯真的友谊,从来不需要任何理由。

春秋时期,是盛产伟大友谊的时代,那个年代的人,质朴无华,重义轻利。那些友谊的故事,两千年后仍在人们嘴边咀嚼回味,队伍中有钟子期俞伯牙,有管仲鲍叔牙,百里奚和蹇叔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友谊日益变成奢侈的今天,那个时代多么令人神往。

正当百里奚还在感动中时,齐国政坛发生了一场地震,公孙无知发动了叛乱。

眼看齐国政坛重新洗牌,百里奚仿佛看到了一道亮光,觉得新政府开张,肯定需要新面孔,他决定算去谋个一官半职。

百里奚想做官昏了头,但蹇叔却出奇的冷静,他把一切看得很透彻,劝百里奚没必要趟这趟浑水,赶紧走人,免得引火烧身。

百里奚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最后还是听从了蹇叔的意见,两人离开了齐国。后来事情的发展验证了蹇叔的先见之明,公孙无知没多久便倒台被杀。

百里奚思前想后,决定去洛邑去找工作。

可是在洛邑他屁股没捂热,就又遇到王子颓叛乱,只得收拾行囊再次逃离。百里奚跑到虞国好不容易谋了个差事,但没多久晋献公假途伐虢,顺便灭了虞国,百里奚成了战俘,做了奴隶。最后做了陪嫁奴隶,到了秦国。

秦穆公慧眼识人,发现百里奚是个奇才,委以重任。秦穆公从奴隶中选拔大夫,其气度令人千载后犹然叹服不已。

(接上文)

然而百里奚只是穆公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一个例子,其外他还用离间计从西戎引进由余。由余后来给穆公出谋划策,制定对西戎作战策略,穆公成功灭掉西戎好多小国,拓地千里,史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从此秦东起黄河,西达临洮,南至秦岭,北抵达盐池,大大拓展了疆土,称霸西戎,成为西部一大强国。

后来秦穆公试图东进中原,参与称霸,出奇兵,千里奔袭,想一举消灭郑国,在中原腹地打下橛子,可惜此时中原晋楚争霸正酣,岂能让秦国插足进来,于是晋国不顾两国姻亲之国,毅然插手阻止,秦国突袭行动失败,兵败崤山。

经此一役,穆公知道现在想插手中原,就以为着要打破目前晋楚二强对峙局面,但秦国实力还不够格。

虽然穆公后来多次试图有所突破,但都没有成功,所以后来一心向西拓展。周襄王派人送来金鼓祝贺,承认穆公霸主地位,穆公因此也名列“春秋五霸”。

穆公霸业在秦国漫长历史中只是个小高潮,穆公去世后,大多国君碌碌无为,在漫漫二百年中,秦国裹足不前,鲜有建树,中原诸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天下格局为之一变。当时诸侯纷争,纷纷变法图强,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楚悼王任吴起变法,皆国势大振,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鲜活的例子摆在秦人面前,不变法死路一条,等待将是亡国灭种。

秦孝公痛定思痛,决定变法,重整穆公霸业,他发招贤令,重用卫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国内经济腾飞,国人怯于私斗,勇于公战,对外发动对魏国战争,夺回河西之地。

尽管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但变法并未人亡政息,一直坚持下来。

商鞅给秦国留下了一套完备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一支令人胆颤的武装部队,一文一武,相辅相成,此后秦国踏上了东出中原,一统天下的快车道。

秦孝公而立的惠文王文一面用张仪连横之术拆散东方六国合纵之策,一面派司马错吞并巴蜀,为秦国开拓了一片稳定的大后方,自此以后,六国对秦无论是战是和,已无法动摇秦国的根基。

惠文王死后,悼武王立,武王享祚短,区区三年对秦的发展基本没啥影响。

武王死后,秦昭襄王立,昭王时秦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一位君主,在位足足五十六年,他重用范雎远交近攻策略,不断化解六国,让他们陷于相互猜忌,无暇西顾,秦国趁机不断蚕食六国土地,六国版图在秦昭王的蚕食政策下,不断缩水,楚国被吞并一半疆土,魏国韩国缩小三分之二,赵国缩小三分之一,只有齐、燕两国远离秦国,没法直接蚕食,所以就设法暂时稳住它们,只要不给秦国饕餮大餐添乱就行。

秦国在秦昭襄王带领下,疆土已是天下三分其有二了,此时整个天下人都看出来了,秦将一吞天下已是大势所趋。

六国君主只是苟延残喘,被吞并只是时间问题。

日出东方,光芒万丈,巍巍大秦,屹立西方。

第二章 身世之谜

1、异人质赵

在古代君主实行终身制,不存在任期,也不存在退休或者辞职,所以君主本人要么被赶下台,要么自然死亡,不然作为君主接班人的储君只有一直待岗。如果个别君主,打算想退休,让储君提前上岗,这些君主下场往往很惨,因为权力斗争是你死我活,你如果放弃了权力,就意味着把自己的生死交到别人手里。远的不说,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和燕王哙就是鲜活的例子,因为主动让出王位,结果都死的很惨,燕赵两国差点覆灭。

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君主觉得只有大权在握,自己才安全,所以他们都不甘心自动交出权力,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就决定了,储君的待岗期要看在位君主的身体健康状态了,如果君主身体实在硬朗,作为储君的太子只有无限期待岗,有的储君甚至熬不过老头子,还没来得及上位,就提前挂了,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朱标。有些储君不甘心就这么熬白头,想提前上岗,比如清圣祖康熙帝废太子胤礽,失败被废,可见储君提前上岗是个风险活,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明智的老老实实待岗,目前英国查尔斯王子就是这个样子,眼看在储君位置上青丝变白发,熬了大半辈子,可伊丽莎白女王这老太太身体越活跃硬朗,丝毫没有驾崩样子,看来查尔斯只有在储君位置上继续待岗了。

历史上这样长期待岗的储君很多,秦昭襄王太子安国君嬴柱不幸就是其中一员。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可见嬴柱的待岗期之长,昭襄王是个强势君主,六国之王听见他的名字腿肚子都打转,所以想提前抢班上岗这念头,安国君嬴柱他想都不敢想,只有老老实实在太子位置上呆着。

国事上自有父王操持,他是压根帮不上忙,而且权力欲极强的昭襄王也不想儿子给他分担一些。在战国时间,娱乐活动有限,也没有丰富的夜生活,所以无所事事的嬴柱把有限的精力投身于无限的闺房之乐中去,作为这项活动的副产品,他拥有了很多儿女,如果全都召集全,黑压压站满一屋子,估计他自己对儿女们名字都叫不全。

战国时候, 各国之间流行质子,就是为了表示取信对方,将某位王室成员送到对方国家,说白了就是寄放在对手手里的肉票。如果两国关系融洽,质子的日子过得也舒心,吃吃喝喝,在异国游山玩水,品尝他乡美酒佳人,但要是两国关系交恶,最先倒霉的就是质子,搞不好就会被撕票。

现在,秦国要往赵国派一名质子,而赵国和秦国两年前刚发生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秦国大将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可以说,秦人手上沾满了赵国每个家庭壮丁的鲜血。

可以说,去赵国做质子就是往火上烤,哪一天要是昭襄王再发兵攻赵,质子就会第一个被赵人拿来祭旗。

照例,要在储君儿子选一位王孙做质子。嬴柱望着满屋子儿子们,这些王孙们都紧张的心跳不已,唯有乞求上天保佑,别选中自己。

一般来说老大和老幺对父母影响深刻一些,也是最受宠爱,所以排除在外,剩下就在排行中间这些儿子们选择一人,嬴柱随手指了一下其中一个,就他了,估计名字他都叫不上来。

没选中的王孙们都长吁一口气,依次散去。

被选中做质子的这位王孙叫异人,一看这名字就是随口胡乱起的,不大讨人喜欢。

嬴柱后宫女人很多,异人母亲夏姬只是其中默默无名的一个,不大受嬴柱的宠爱,估计异人是嬴柱一夜风流的产物,事后他们母子是否存在对嬴柱来说意义不大。儿女多了,父爱也就稀释了。因此,异人去赵国做质子对嬴柱心情没产生任何影响,确定人选以后,他继续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今朝和往日没啥区别。但对异人来说,那一刻无异于天塌地陷,眼前一片黯淡。

但生在君王家,命运就不能由不得自己了。

异人乘车离开了,回望咸阳,已是暮云苍茫。

山高水长,道路且长,路在前方,直通邯郸。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gushi/1964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