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礼贤的故事

>   战国十三年(前356年),秦国为了占有魏国的边城伯阳、防陵等七座城池,召集了二十万大军,准备起兵伐魏。
  大夫司马唐上奏秦武王,道:“我军虽然兵强马壮,但劳师袭远乃兵家之忌。而且在不知魏国虚实的情况下出兵,臣恐难有胜算的把握!”
  秦武王认为有理,问:“大夫有何妙策?”
  司马唐说:“大王,当今之计,下臣愿出使魏国,探听魏国的虚实后再谋伐魏之事。”
  秦武王称好。司马唐使魏。三个月后,司马唐从魏国返回复命。武王问:“伐魏时机是否成熟?”
  司马唐说:“魏国君臣一心,国君礼贤下士,民心齐士气旺,这个时候决不能伐魏。”
  武王说,愿闻其详。
  司马唐说:下臣来到魏国,进入宫中,为探魏文侯对战事的反应,对他说秦国有伐魏的打算,魏文侯听后,对群臣说:本王在位的时候秦国是不伐魏国的,现在到寡人执政,秦国有伐魏之心,寡人将令到诸位大夫受辱,此乃寡人的过失。
  大夫归国却说:“大王,在先王的时候,秦国不伐我国,等到臣等侍奉大王的时候,秦国有伐魏之心,这是臣子无能的过错。请大王下令,若秦国来犯,下臣拼死反抗秦军。”
  司马唐说:“魏国君臣都争相把秦国将伐魏国的过错揽到自己的身上,况且国君对待下臣能到这种程度,这是上下团结一心,三军同心协力,魏国兵力虽不足与秦国抗衡,但士气比我军高涨。”
  司马唐又说,魏文侯对群臣关爱,对贤士更是礼待有加。
  魏国有个贤能之士,名段木干,饱读诗书,又持有独到的见解。段木干不愿为官,他在都城四十里外的一个农庄居住,过着自耕自种的清苦日子。
  魏文侯慕其才,派大夫前往请段木干入朝为官。
  段木干没有答应,魏文侯前后派了三位使者前往,段木干不为所动。
  魏文侯亲身前往。到了农庄,魏文侯从马车上下来,到来段木干面前,对他俯身行礼。
  随行的大夫提醒说:“大王,您是君王,哪有君王对百姓俯身行礼的?”
   魏文侯回答说:“段木干是位饱学的贤才,我怎能不俯身行礼?况且寡人三次派使臣请他入朝为官,他都没有答应,他从来不肯用自己的才学向寡人谋官。段木干 德行高,而寡人只有土地,段木干义气大,而寡人只是财产多罢了。土地不如德行,财富不如义气,寡人应向他俯身行礼表达。”
  魏文侯取了一百万钱赠给段木干,段木干不愿要,魏文侯只好令人带回,长叹说:“段木干,真正的清廉君子!”
  魏文侯造访段木干,给他俯首行礼的事传遍了魏国及诸侯国,人人都赞他礼贤下士的风度和言行。
   司马唐说:“魏王好义而人民拥戴。爱好仁义的国家。人民生活安定。被人拥戴的国君,上下和洽。下臣听说,攻打他国的条件,在德行方面,要足以安定国家; 在政治方面,要足以和洽民心。国家安定,民心和洽,然后才可能举兵远伐。如今大王喜战,近交没成而远伐,横征暴敛军需,民心不稳。政不足以和洽,则民心必 陷混乱;德不能发生安定的力量,则国家必有危险。故下臣力劝大王放弃伐魏的打算。”
  秦武说:“就依卿之言!”
  可是,武王称霸诸侯的雄心令他很快又改变了主意,他把司马唐的劝谏放在一边,令大将军武平率大军攻打魏国。
  魏文侯调使诸路军马准备迎战。段木干来到魏都榴城,对文侯说:“大王,草民昔日受到大王俯首行礼之恩,下臣无以回报,今国家有难,草民愿尽力化解这场危机。”
  段木干请文侯为他调派了二十匹快马组成马车队伍,日夜兼程,赶往赵国齐国韩国。段木干是名满诸侯的贤士,所到之处都受到国君上宾的礼仪。段木干请赵、齐、韩各派一名使者跟随他出使秦国。三个国家虽然有些害怕日趋强大的秦国,但碍于名贤的面子,只好答应了。
   段木干带着三国使者来到秦国对武王说:“秦国无故起兵伐魏,是不义之举,而魏文侯又是一位忠信仁慈的明君。秦国的不义之举已引起了诸侯的愤怒。韩、赵、 齐三国都准备起兵帮助魏国讨伐秦军。若两军对垒,失败的必是秦军。幸好魏王是位爱好和平的国君,他不忍令无辜的生命白白牺牲,特让段某来到秦国,请大王收 回成命!”
  秦武王见到段木干带着三国使者前来,权衡了一番利害后,不得不下令武平撤兵。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gushi/1967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