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各大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大大衰微。在这种形势下,春秋时期的社会发生大动荡,周边少数民族乘机入居中原。中原地区的动乱,给边邑地区创造了发展的机 会。当时的楚、齐、晋、秦分别从南、东、西北、西部等发展起来。《国语·郑语》曰:“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 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冒于是乎始启濮。”这四个诸侯国利用地处边陲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秦霸西戎,齐威东方,晋吞西北,楚强江淮,相继 称霸。
>   各诸侯国因为失去了周天子统一号令的约束,势力却很快地膨胀起来。诸侯国之间的征战愈演愈烈。大国吞并小国,弱国依附强国。而 实力孱弱的周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下属的诸侯们上演一出出争霸大战,自己却无能为力。各大诸侯争霸主要是指一些较大的诸侯,它们通过兼并弱小,或向周边少 数部族地区扩张,不久便取代周室,成为春秋政治舞台的主角。《史记·周本纪》称“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正是 对这一形势的概括。
  郑在春秋初年的强势地位并没有维持多久。庄公去世后,郑国发生内乱,由于外国势力的插手和国内贵族的权力争斗,他 的两个儿子郑昭公和郑厉公几次交替继承君位。这场动乱前后持续达20余年,郑的国力和国际地位难免受到影响而致衰落。取代郑的地位的,是以后陆续成为春秋 几位霸主的齐、楚、秦、晋。
  齐在西周时即为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并被周室赋予特殊权力,即管仲所谓的“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河,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实际上已是西周的“方伯”之一。入春秋后,齐仍为东方第一大国。《国语·郑语》提到周室 衰微后兴起的诸侯国,第一个就是齐国。其称“齐庄、僖于是乎小霸”,表明《国语》作者心目中的“小霸”乃是春秋初年的齐国。齐庄公当周宣、幽至平王时期, 其事迹不可详考。至齐僖公,则明显在部分诸侯中拥有实际的霸主地位。学者曾论及齐僖公于鲁隐、桓间屡为诸侯主盟,并且在北戎前来侵伐时,能够招致诸侯之兵 为齐担任戍守,此皆为齐国拥有霸权地位之证。齐国之所以能够主持诸侯会盟,主要还是靠了它的实力。正因其未能担任王朝卿士,或如以后齐桓、晋文那样取得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而未能有更大的作为。至齐僖公以后的襄公时期,齐的国力继续有所发展,东向灭掉了纪国,西南灭掉了国。其中,纪乃齐之世仇, 曾为了保存自己,一方面与王室结为婚姻,一方面结援于鲁国,但最终还是未能挽救其被消灭的命运。纪原本领有今山东半岛中部灞河至潍水间不小的地盘,它落入 齐手,大大增强了齐的国力。在这前后,齐又出兵干涉中原郑、卫等国事务。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齐陈兵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召郑君子及其大夫 高渠弥来会,杀之,号称为郑讨贼。鲁庄公五年(前689年),又率鲁、宋、陈、蔡诸国之师,将避难逃往齐国的卫惠公送回国内,以戡定卫乱。凡此,皆显示了 齐的强国形象。
  楚的兴起较齐稍晚,两周之际,楚若敖、霄敖、冒相继为君,《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若敖、冒筚路蓝褛,以启山林”, 《国语·郑语》称“楚冒于是乎始启濮”,是说冒时楚刚开始向周围濮族地区发展。其取得较快发展是在楚武王、楚文王时期。武王乃冒之弟,冒死,武王 杀冒子自立,立37年,自称号为武王。时当鲁桓公八年(前704年),正北方齐、郑二国强盛的时期。文献记载楚武王“始开濮地而有之”,并开始向姬姓的 随国用兵,继之又用兵于邓、郁、郧、绞、州、蓼、罗诸小国,吞灭了其中一些国家。然终武王之世,其国力尚属有限,不能与中原较大一些诸侯相抗衡。甚至伐罗 之役,楚起倾国之师,而败于罗与卢戎的联军,楚帅莫敖自缢于荒谷。楚文王继续武王扩张政策,即位后迁都于郢(今湖北宜城),北向用兵,灭申、息,朝陈、 蔡,封畛于汝,将封域扩展至方城以外的汝水地区。这一时期,楚伐灭小国甚多,除文献明确记载的申、息、邓等国之外,更有许多小国不明何时纳入楚的版图。刘 向《说苑》即谓,荆文王“务治乎荆,兼国三十”。至齐桓公时,楚已构成中原华夏国家的严重威胁。
  秦与以后的晋国大夫赵氏本为同族,嬴 姓,并皆起源于东方。秦、赵二氏共同的祖先叫大业,即著名的皋陶,传为颛顼女女修吞玄鸟卵所生。大业生子大费,即佐禹治水的伯益。大费子大廉的玄孙仲衍曾 事商王大戊。仲衍之后,仲居西垂,又名西犬丘,据考证,其地在今山西省境内。仲子为飞廉,飞廉有子恶来及季胜,恶来为秦的直系祖先,季胜则为赵氏之 祖。赵氏一支在周初颇受周王室宠幸,其中造父受穆王嘉奖,被赐以赵城(今山西洪洞)。秦族人为求荫蔽,也一度“蒙赵城,姓赵氏”。直到非子之时,才因为周 蕃养马群有功,被周孝王封之于秦(今甘肃清水秦亭)。非子曾孙秦仲周宣王大夫,讨伐西戎,为戎所杀。其长子秦庄公复兴兵伐破西戎。庄公子襄公当西周末年 乱世,以将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为平王正式册封为诸侯,赐之岐西之地。平王并许诺襄公:“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襄公子文 公起兵伐戎,“遂收周余民而有之”。再传至宁公,徙都平阳(今陕西岐山西),东伐荡社(在今陕西三源县),逐走亳王,复兴兵入侵芮国(在今陕西大荔东), 同魏(今山西芮城东北),则其势已过河而东矣。其后武公再兴兵东伐彭戏氏(今陕西白水东北),同时西向伐灭邦、冀二戎(分别在今甘肃天水及甘谷),在那里 设立县制。不久义在东方已征服地区设立杜县(今陕西长安东南)和郑县(今陕西华县),这是春秋列国中最早的置县记录。此外,武公还伐灭了在今陕西宝鸡自西 周以来就一直存立的小虢。这样,整个关中就基本为秦所控制。至武公弟德公时迁居雍(今陕西凤翔),摆开了东向与中原诸侯争夺霸权的架势。
   晋本亦属于强国。东周初年,晋文侯曾辅佐平王东迁洛邑,帮助平定携王的朝廷,为东周王朝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此,文侯受到平王的嘉奖,今《尚书》中 的《文侯之命》即记载此事,那里面平王称赞文侯“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扦我于艰”,并赐予文侯弓矢、马匹等物。不幸文侯去世以后,晋国发生了内乱。 文侯子昭侯封其叔(文侯弟)桓叔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曲沃邑大于晋的翼都(今山西翼城东南),由是使曲沃桓叔的势力逐渐超过了晋室。公元前739年, 大臣潘父杀昭侯而迎立桓叔,未果,晋人立昭侯子为君,是为孝侯。公元前724年,桓叔子庄伯杀孝侯,晋人又立孝侯弟鄂侯。鄂侯及其子哀侯在位期间,晋公室 继续与曲沃庄伯展开争斗,周王室亦站在晋公室一边。帮助出兵讨伐曲沃,然曲沃不仅未被荡平,反而势力越发强大。鲁桓公三年(前709年),曲沃庄伯子曲沃 武公兴兵伐翼,虏哀侯。鲁桓公七年,又杀晋人所立哀侯子小子侯。桓王命立哀侯弟缗为君。最终,曲沃武公于鲁庄公十六年(前678年)伐灭晋侯缗,以其宝器 赂献于周王,王迫于既成事实,“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曲沃武公终于取代了晋侯大宗的地位,成为晋国的统治者,史称“曲沃并晋”。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gushi/2053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