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帝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最初的王,但世人对他的称呼却并非是王,而是帝。既如此,王与帝有什么区别呢?
要了解王与帝的区别,首先要从字形来分析。王的上下两横代表的是天地,而中间的一横代表的是王自身,而中间一竖连接天地与王本身,也就是说,王者,是人间顶天立地的至强者,亦是人类社会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那个人。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驳,王是人类社会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人,是人间的至强者,那帝不也一样吗?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反驳是正确的,可实际上,帝的地位一开始就要比王更加神圣与崇高。帝通“蒂”,指的是花蒂,而花蒂是花的根本所在,具有原始、根基的含义。
可以说,帝之一字,发端于祭司作为统治阶级的时代,象征的是天界统御世间万神的至高神灵,亦代指世间万物的起源与根本。一开始,帝指的是天界统御世间万神的至高神灵,但到了后来,那些为后世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王在死后也会被后人神化为天帝,比如我们在神话中经常看到的黄帝。
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就会发现,黄帝不仅是现实里的人文初祖,还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更是道教神话当中的中央天帝。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黄帝为我们,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开始,帝是天界统御世间万神的至高神灵;后来,帝是为华夏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领袖;等到秦始皇称帝以后,帝就取代王成为了人类社会权力最大、地位最高之人的代称。
皇帝!皇帝!所谓皇,实际是上白下王!或许,在某些古人眼里,只有洁白无暇的王才有可能称帝,但现实是,傻白甜王子是死的最快的。所以啊,不管是天子、还是圣人、皇帝,都只是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对自身的美化。不然,古人也不会说“窃钩者诛,窃国者王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