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后期重要将领丘俭简介,丘俭怎么死的?

丘俭(Guànqiū 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238年从司马懿攻灭公孙渊;244年至245年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刻石纪功而还;253年击退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帝,丘俭感昔日魏明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于公元255年发动兵变,即后人所谓淮南三叛(王R、丘俭、诸葛诞)之一,惜准备不足,兵败身亡。

上书劝谏

丘俭继承父亲丘兴(曾任武威太守)的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奔次唬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因为曾在东宫办事,得到曹鼻状。后出任洛阳典农,当时时魏明帝大兴土木,丘俭上疏说:依愚臣之见,天下应最先消灭的是吴、蜀二贼,最应办理的事是丰衣足食。如果二贼不被消灭,老百姓饥寒交迫,即使宫室再美,还是没有益处的。因而迁为荆州刺史。

跨海东征

公元235年(青龙三年),丘俭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公元236年(青龙四年),率兵讨伐自称燕王的公孙渊,但被公孙渊击败。第二年(公元237年),联合司马懿再度进攻公孙渊,最终平定。丘俭因功封安邑侯。

公元244年(正始五年),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守坚固的丸都城。丘俭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山城。据《三国志》所载,魏兵屠丸都,但对当初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公元245年(正始六年),丘俭再征高句丽,东川王奔买沟(注:今朝鲜咸北会宁)。随后,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丘俭又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到沃沮,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桴鲋致洹

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桴龈饕兀逼迫不耐韬罹僖亟担将东汉初废弃的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版图。整个征剿行动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结束,最终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245年5月回师凯旋。(注:1906年丘俭刻石记功碑在吉林集安市被发现,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

不久,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注:据《三国史记》载,高句丽以诈降计刺杀王颀,打败魏追兵。此事不见于中国史籍,应为其吹嘘之语。 )魏军两次征讨,每次均俘获高句丽人口数千,将他们迁入内地。

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桴龅厍,也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侥幸苟延残喘了下来。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过了一段太平的日子。

击退吴军

后来迁任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嘉平四年(252年),与镇东将军诸葛诞的防区互换,并任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次年与扬州刺史文钦司马孚击退围攻合肥新城的东吴太傅诸葛恪。

报恩起兵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后,与曹爽关系密切的文钦,见曹爽司马懿所诛,已经非常畏惧,后想用敌兵首级换赏赐又屡被司马师拒绝,心怀怨念,丘俭以礼厚待文钦,文钦亦感念丘俭的恩德,两人交好。

公元254年(嘉平六年)三月,夏侯玄、李丰等重臣密谋取代权臣司马师元辅的地位,事情败露,司马师诛杀夏侯玄等人全族。同年九月,皇帝曹芳欲利用司马昭因伐蜀被召见的时候,夺取司马昭所指挥的部队攻击大将军司马师,事情败露。司马师再次发动政变,废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丘俭与夏侯玄、李丰平素友好,二人被害令丘俭不安,同时亦感昔日魏明帝之恩,想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丘俭之子丘甸亦鼓励父亲反抗司马师,于是在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丘俭、文钦谎称得到了郭太后的手诏,丘俭与文钦于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他们将在淮南屯驻的大小将领都召集到寿春城内(安徽寿县),在城西筑坛,歃血为盟,留下老弱的驻守寿春,其余的5、6万人向西北进到项城附近(河南项城),丘俭构筑工事,文钦率领机动部队在外围。同时,向天下发出公告,揭露司马师的罪恶并将丘宗等四子送入东吴为质以求外援(此为淮南三叛中的第二次)。

司马师于是亲征丘俭,又派诸葛诞、胡遵、王基等到附近驻守,同时命令各路大军不可与丘俭交战。丘俭、文钦不能进攻,退军又怕寿春被袭击。但是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北方,于是士气低落,越来越多士兵投降,只有淮南新加入的农民仍然效忠。司马师调遣兖州刺史邓艾调泰山诸军一万多人至乐嘉,并要求他示弱以引诱丘俭,而司马师帅大军从汝阳潜兵与邓艾会合。文钦不察,率军攻打邓艾而中了司马师设下的诱敌之计,被魏军击破败走。丘俭听到文钦战败的消息后慌忙弃城,乘夜逃遁。走至慎县,左右侍从各自逃命,丘俭和幼弟丘秀和孙丘重藏匿在草丛中。平民张属射杀丘俭,因而被封侯,丘俭枭首送入洛阳。丘秀、丘重和文钦都逃入东吴。其余均降。丘俭事后被诛灭三族。

后来西晋灭吴,其在东吴的子孙得以重返中原,在晋朝任官。丘俭之孙丘奥,仕晋为巴东监军。

演义描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丘俭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孙权去世后,曹魏起兵伐吴,与东吴太傅诸葛恪大战。丘俭引兵十万攻武昌,大破之,吴兵大败而归。正元二年正月,丘俭闻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心中大怒,与文钦起兵反。大将军司马师亲讨之,丘俭战败,退至慎县城下,县令宋白开门接入,设席款待。丘俭大醉,被宋白令人杀了,将头献与魏兵。

历史评价

陈寿:丘俭才识拔干。

郑袤:丘俭好谋而不达事情。

伏滔:及至彦云、仲恭、公休之徒,或凭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东夏,属当多难之世,仍值废兴之会,谋非所议,相系祸败。

习凿齿:丘俭感明帝之顾命,故为此役。君子谓丘俭事虽不成,可谓忠臣矣。夫竭节而赴义者我也,成之与败者时也,我苟无时,成何可必乎?忘我而不自必,乃所以为忠也。古人有言:‘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若丘俭可谓不愧也。

郑樵:晋史党晋而不有魏,凡忠于魏者,目为叛臣,王凌、诸葛诞、丘俭之徒,抱屈黄壤。

卢弼:当时勤王诸将,惟文钦父子,粗猛武夫,反复无常,彦云、仲恭皆为儒将,懋著功勋,事之成否,岂可概论?公休谋定后动,子上至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倾全国之力,挟两宫以行,用兵十月之久,B乃克之。公休力竭智穷,而麾下壮士数百人拱手为列,无一降者,田横得士,何以加兹!此皆魏之忠臣义士,承祚合为一传,有微旨焉。君子平情论事,不能以成败相绳,不佞考订事实,不为空论,偶因姜氏之说,特发其凡于此。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lishigushi/4406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