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帝国第一代君主曹丕:能文能武,是三国的一代文豪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00年)十月二十八日,东汉颍川郡(今河南许昌)祭坛高筑,一位黄袍加身、受禅称帝的君王正得意地俯视着坛下的臣民,接受他们的朝拜。这位倾祚汉室、开创新朝的中年人,就是曹魏帝国的第一代君主曹丕

一、能文能武角逐嗣位

曹丕,字子恒,中平四年(公元187年)生于沛国郡(今安徽亳县),是著名大政治家曹操的次子。曹丕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东汉王朝迅速走向没落,群雄角逐,军阀混战的时期。曹丕4岁就开始学骑马射箭,自幼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过着一种戎马生活。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遭到张绣围攻。曹操的勇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均被射死,而年仅10岁的曹丕竟能乘马逃脱,可见此时的曹丕已是一个善于骑射的英俊少年了。

这一时期,正是曹操以汉丞相名义四处征伐,翦灭群雄的时期,曹操在消灭异己过程中,势力迅速发展,成了中原地区事实上的霸主。战争生活不仅使曹丕兄弟增长了文韬武略,也培育了他们政治上统驭江山的雄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孙权刘备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加九锡,随后又封为魏王,以丞相领冀州牧。东汉朝廷一切政务,皆出自曹操,魏王与皇帝已经只是名义上的差别。这时,不少文武官吏劝曹操自立为帝,但曹操出于政治上考虑,没有这样做。他把改刘汉为曹魏的使命留给了自己的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将来承续基业的王太子,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了。曹操有25个儿子。长子曹昂在随曹操南征张绣时被射死。曹昂死后,曹丕在诸兄弟中就是长兄了。在曹丕诸兄弟中,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所生,其他都是庶生。而庶生子一般是没有资格立为太子的。因此,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制度,曹丕在争立太子的过程中具有最为优越的条件。同时,曹丕能文能武,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时,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按说把曹丕立为太子是自然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曹丕不仅面对的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父亲,而且有几位才识卓越亦雄心勃勃的兄弟,太子的桂冠是不会轻易落到他头上的。

最早对曹丕构成威胁的,是他的同父异母小弟曹冲曹冲聪敏过人,五六岁时,已经有成年人的见识和智慧了。有一次,孙权送给了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于是询问群臣们如何才能得知,众人都想不出办法。这时年幼的曹冲说,可以把大象放到船上,然后在船上靠水面处刻上记号,把象从船上牵出后,将石块等物称过重量放到船上,直到使船上刻的记号下沉到与水面相平,那么船上所载物体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智,使曹操十分高兴。当时是战乱年代,刑法严峻,不少人因犯了小罪过而被处死。曹冲每见到犯罪受刑的人,就前去探询,了解其中是否有冤情。对于那些平时勤勉而因某一过失触犯刑律的将吏,曹冲经常替他们向曹操陈述,代为请求宽刑。经曹冲辨明冤情而免遭杀戮的有几十人。因此曹操经常对群臣称赞曹冲,说他既才识明达,又有仁爱之心,并且容貌俊美,一表人才,表现出让曹冲继承事业的想法。不过,这位小兄弟的寿命不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13岁,便得病死去。曹操十分悲痛,曹丕劝曹操不要过分悲伤,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兄弟的大幸。可见,曹冲若在,曹丕能否继位是很成问题的。曹丕当了皇帝后还经常说:假若仓舒(曹冲字)在世的话,我也不会有天下。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真正使曹丕提心吊胆的是二弟曹植。同曹丕一样,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志的人物,并且论才思敏捷,比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河北临漳县)筑铜雀台。曹操率诸子登台,令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年仅19岁,挥笔立成,文词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他的才华。曹植平时生活简朴,不尚华丽,每当曹操问以军国大事,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当时杨修丁仪贾逵王凌等人都向曹操进言,劝曹操立曹植为太子。

曹丕见曹植及其同党如此活动,不敢懈怠,也与一帮亲信官吏积极谋划。早在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时,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时五官中郎将府第前宾客如云。曹植虽然文才优于曹丕,但在政治斗争方面却不是曹丕的对手,论筹谋夺权、治理国家,曹丕有胜曹植一筹的干才,因此朝廷上许多官吏早已有心依附在曹丕门下。曹丕看重的团结的是那些明于政略而在朝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这与支持曹植的多是些文人学士是不相同的。支持曹丕为太子的有贾诩崔琰、吴质、桓楷、卫臻等。他们根据《春秋》立嫡以长之义,力主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他的地位。贾诩告诉他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看法越来越好。而曹植却正相反,任性而行,饮酒无度,行为不检点,又不注意掩饰,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有一次曹植乘车行驰,私自打开中门而出,这是违犯禁令的,曹操知道后大为生气,令将赶车的官吏处死,并下令严禁诸侯们违犯制度。曹操说:最初我认为子建(曹植字)是诸子中最可以定大事的。自开中门私出后,我另眼看待此子了。有一次曹操登高台,恰好看到曹植妻穿得很华丽,曹操是崇尚简朴的,于是以曹植妻违犯服饰制度赐死。

虽然曹植在曹操眼中是越来越失宠,但曹操仍认为曹植是诸子中最有才华的,作为善于选拔人才,并且深知人才对于事业成败重要性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仍是举棋不定。一天,曹操屏退左右,就立太子事单独征询贾诩。贾诩只是微笑,并不回答。曹操说:问你问题,你不回答,这是为什么?贾诩说:我现在正思考着一件事,因此不能马上回答。曹操问:你想什么?贾诩答:我正想着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呢。曹操大笑,于是立谁为太子的事在曹操心中最后定了下来。袁本初即袁绍,刘景升即刘表,贾诩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是提醒曹操:如果像袁绍刘表那样废长立幼,难免日后诸子纷争,内乱不休。这正好触及了曹操的心事。如何使自己开创的基业传续下去,并且长治久安,这才是曹操最关心的。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太子,时年31岁。曹丕得知立为太子,欢喜异常,情不自禁地抱住丞相长史辛毗的脖子说:辛君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吗!的确,这是他将来登上皇帝宝座的关键一步。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头疼宿疾又犯了,不久便在洛阳病逝。朝中文武百官一面派人向太子曹丕等报丧,一面将曹操装殓入椁,这时御史大夫华歆才赶来。他之所以晚来是因为先进皇宫,逼着献帝下诏,封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有了皇帝诏书,文武百官有了依据,一天之内就把继位的仪式筹备齐全,扶曹丕即位。

二、代汉建魏贬抑诸弟

曹丕任魏王兼丞相、领冀州牧后,成了汉王朝的实际主宰。曹丕上任之初,即提拔在拥立自己登上王位的过程中出了力的官吏。他首先提升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郎为御史大夫,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一党手里。鉴于汉末宦官乱政的教训,他决定宦人不能做官,只能做跑腿服侍的杂役。

为了广泛培植势力,曹丕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创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对汉代实行的州郡察举选官制度的改革,即州设大中正,亦称都中正,郡设小中正,亦只称中正,以贤能有识鉴的人来担任,即由他们品评本郡的人才,定其高下,分为九品,送入吏部,任命为官。九品中正制本来是要按才能品选人物,最初也确实选拔了一些人才,在当时那种人才流散的时代是起过作用的。但后来却演变成由中正来决定人才的高下,而中正又都是由本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种选举制度,对于形成后来的门阀政治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建立功名,曹丕在继位当年六月,兴兵南征,想让臣民们知道新的魏王也是一位抱负恢宏能治国将兵的大才。八月,曹丕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安徽亳县。孙权闻报,忙派遣使者来向曹丕奉献古玩珍宝,求和结好。这正中曹丕下怀,如果真打,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先王曹操何等谋略,对孙权也无可奈何,他曹丕现在能否打个平手也难说。现在孙权主动求和,使他既不必交战,又在臣民面前树起了威信,何乐而不为。既而又接到报告说,蜀国名将孟达领众来降。曹丕继位不过半年,在与孙、刘对抗中接连占了上风,真使曹丕高兴。

权位的巩固,威望的增加,使曹丕取汉而代之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一边总揽朝政,裁决万机,一边为代汉作准备。于是,社会上接连传出了象征改朝换代的吉祥之兆。三月,亳县出现黄龙。四月份,饶安县又报称出现了白色山鸡。八月,石邑县又云凤凰群集。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在改朝换代的汹汹舆论下,当了几十年傀儡,整天担惊受怕忍辱偷生的汉献帝,在皇宫里再也混不下去了。这一天,深谙曹丕心意的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与华歆等奏请汉献帝禅位于魏王曹丕,在众臣威逼下,献帝只得让御史大夫张春持节奉玺绶禅位曹丕。曹丕见到玺绶和册告,自然欣喜,但也不得不假意做作谦让一番。然后才举行了禅让典礼,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魏,改元黄初。这时,曹丕33岁。

曹丕虽然在权力争夺中接连获胜,却没有忘记那些曾对自己带来很大威胁的兄弟。尤其三弟曹植,素有才名,身边又有一帮文人推波助澜,实在是一心腹之患。丁仪在帮助曹植争夺太子位时,积极参与谋划,并在曹操和众人面前多次称赞曹植的才干,曹植封临淄侯后,丁仪又时常与曹植在一起饮酒赋诗,过从甚密。因此,曹丕一立为魏王,就将丁仪收捕入狱。曹植知道中领军夏侯尚与曹丕关系密切,就去托夏侯尚向曹丕说情,希望夏侯尚就像少年救野地里的黄雀那样救出丁仪兄弟,丁仪兄弟也对夏侯尚叩头哀求。但此事犯在曹丕的心病上,尽管夏侯尚再三求情,曹丕还是把他们杀了,并且尽诛其族中所有男人。

接着,曹丕又分遣诸兄弟们回各自的封地。曹彰自以为先王在世时,他攻城掠地,多受重用,希望能得到曹丕的任用,但曹丕却感到手握重兵的他对自己是一大威胁,因此也不例外。曹彰见这位老兄铁面无情,十分不高兴,不等他下令,就交出了自己统领的大军,回到封地中牟县去了。曹植更为惶恐,他自知过去对这位兄长多有冒犯,现在密友被斩,自己闹不好也得成为曹丕泄愤的牺牲品,因此更不敢有任何违逆的表示。曹植要求去祭告一下先王再走,曹丕不批准,曹植只得悲悲切切地离开京城,去当他的临淄侯了。

曹丕为了显示新朝福祉,提拔了许多功臣元勋,封赏了大量官衔爵位,对他的亲兄弟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诸弟: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据、鲁阳侯曹宇、谯侯曹林、赞侯曹衮、襄邑侯曹峻、弘农侯曹干、寿春侯曹彪、历城侯曹徽、平舆侯曹茂,一律晋爵为公,只有曹植没有晋封。原来曹植在临淄十分郁闷,过去赋诗唱和的朋友没有了,而朝廷派来监管的官吏管制得又十分厉害,使他动辄违犯规定。他心灰意懒,深感忍活苟且也不容易。于是终日饮酒,借酒浇愁。醉后行为自然疏狂。临淄侯封地的监国官灌均就上奏,说他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曹丕不禁大怒,派兵火速到临淄把曹植擒拿到京,想治曹植的罪。曹丕的母亲卞太后急忙出来阻止,卞太后召曹丕来哭着说:你兄弟曹植平时就嗜酒疏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为放纵,但念及你们是同胞兄弟,你就存下他一条命吧。你若宽恕了他的罪过,我死后也就瞑目了。曹丕说:我也深爱他的才华,只是想惩戒一下他的疏狂脾性,并不杀他。华歆是曹丕的心腹大臣,他劝曹丕说:子建才智颇高,又有大志,若不早日除掉,必为后患。曹丕说:母命不可违。华歆又献策说:人们都说子建出口成章,我不太相信,皇上可召他进来,试试他的才华,如果不能出口成章,就杀他;如果真如此,就贬他。曹丕认为可以。一会曹植进来拜见,他十分惶恐,见到曹丕后就伏拜于地请罪。曹丕说:我和你情份上是兄弟,但道义上是君臣,你竟敢倚仗有才就蔑视礼仪,以前先王在世时,你常常向别人夸耀显示你的文章,我怀疑你是找人代笔写的。现在我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否则从重治罪,决不宽贷。曹植说:请出题目。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许涉及‘兄弟’字样。曹植连想都没有想一下,即随着曹丕的话音赋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动了骨肉之情,禁不住潸然落泪。他母亲从殿堂后走出来说:你为兄的为什么要对弟弟如此相逼呢?曹丕慌忙说:我们虽是兄弟,但国法不可废弃。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随后迁为鄄城侯。曹植在其母的庇护下,又凭借其超群的文才,总算逃过了一次危难。

曹丕为了削弱诸弟的力量,对他们多方限制,处处防范。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三月,曹丕立皇子曹蔽平原王,同时也将诸弟进爵为王。四月,总算把曹植也晋爵为鄄城王。然而,他们实际上都是徒有空名而无实地。每个王国只拨给100余老兵守卫,王国与京都相隔千里,又不准聚会,诸王外出游猎不得超过30里。又设官对他们进行监视,这些人几乎天天都向曹丕打小报告,说诸王的坏话。诸王在封地内形同软禁,想当稍微自由些的老百姓也当不成。在这种情况下,曹氏兄弟们人人自危,不敢有少许违逆的举动。北海王曹衮,为人非常谨慎小心,平时专爱研读儒家经典,不参与其他活动。负责监督他的官员们商量说:咱们受诏督察王公的行为,举报他们的错误。他们有过失当然要上奏,但有善行也应让上面知道。于是共同上表称赞北海王行为端正。曹衮知道后,却十分害怕,责备监防官员说:你们这样做,实在是帮倒忙,突然联名上表称赞我,对我并没有益处。连表扬他都害怕,可见当时诸王的处境。

任城王曹彰的遭遇就更惨了。曹彰刚毅威猛,武艺过人,并且深谙兵法。连曹操在伐吴蜀时也问曹彰如何行军布阵。当时外地曾献到京都一只猛虎,其虎满身锦斑,异常凶猛,装在铁笼子里,一些身强力壮的人也不敢轻易走近看看。曹彰却上前拽住虎尾缠在臂上,老虎搭拉着耳朵不敢吼一声,众人都佩服曹彰的神勇。南越国献了一头白象,曹彰用手拉象鼻,象伏在地上连动都不能动。曹丕铸了一口千斤重的大铜钟,10多个壮士都抬不动,曹彰搬起来能小跑。各地听到曹彰巡视,都息兵自保,不敢妄动。曹丕说:以任城王的雄壮威武,吞并巴蜀,如苍鹰衔死鼠那样容易。正因为曹彰如此骁勇,曹丕才对他更加忌恨,万一这位虎弟不听号令,起兵谋反,那是很伤脑筋的。因此,曹丕决心除掉他。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六月,曹彰进京朝见,曹丕与他在卞太后宫中下围棋,边下边吃枣。曹丕事先命人在一部分枣中下了毒,自己挑无毒的吃,曹彰不知,随便拿着吃,当即中毒。卞太后到处找水抢救,可是所有瓶罐早已被曹丕预先命人砸毁,卞太后急得光着脚跑到井边,可仍无法打水,就这样眼看曹彰被毒死。曹丕本想再害死曹植,卞太后气愤地斥责他: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不许你再杀我的东阿王(当时曹植为东阿王)!也许是太后的话起了点作用,也许因曹植不掌兵,是个文人,又表现温顺,后来总算没有被害。

曹氏诸王的封地和境况如此可怜,但曹丕犹害怕贻患于日后。临终前他又改封诸王为县王,诸王的封地由一郡缩小到一县,这种分封已完全是虚应其事了。曹丕分封诸王不是为了屏障中央,而是为了防止诸弟争权,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曹魏政权始终没有出现过外藩强盛欺凌中央的局面。但也造成了皇室孤立无援的弊病,使日后司马懿父子能够较为容易地篡夺曹氏的大权。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lishigushi/981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