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阳商代殷墟申遗面临最后一“考”

司母戊大方鼎回殷墟省亲

9月19日,司母戊大方鼎故里展迎接仪式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举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从国家博物馆借展司母戊方鼎和妇好墓出土的文物精品,借展期限为3个月。司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的青铜器,是1939年3月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村民发现的。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后被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的南京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司母戊方鼎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其外形被博物馆定为馆徽标志,并成为镇馆之宝。司母戊大方鼎将于9月25日在新落成的殷墟博物馆专用展厅里与游人见面。

古老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今天上午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国宝司母戊大方鼎阔别家乡近60年后重回故里。为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后一次考察评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作最后冲刺,安阳市今年投资2800万元建成了殷墟博物馆,将于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并从国家博物馆借司母戊大方鼎及其它文物精品回乡展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近600件珍贵文物也将首次与世人见面。

据了解,安阳市委、市政府2001年正式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递交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此后,殷墟开展了自遗址发现10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整治活动。

在遗址展示方面,殷墟先后完成了宫殿宗庙基址的夯土复原标识、甲骨文碑廊、王陵大墓植被标识等展示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殷墟概览》、《殷墟发掘史展》、《王陵大墓陈列展览》、《殷墟车马坑展览》等一系列富有浓郁殷商文化特色的陈列展览。

保护殷墟还被纳入法制轨道,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了专项立法,《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于2001年10月正式颁布实施。有关专家制定的《殷墟保护总体规划》也通过了论证并交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

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殷墟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将于近期在安阳进行为期3天的最后考察评估。为迎接评估,近一个时期以来,安阳市又对遗址展示、环境治理、档案信息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提高。

为了让殷墟文物有一个安全的家,安阳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制了殷墟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的要求和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使新建筑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博物馆所有建筑均修建于现有地表之下,地表有多种植被覆盖,以便继续保持殷墟遗址的原有面貌。

殷墟遗址(延伸阅读)

殷墟遗址,又称中国安阳商代遗址,是中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它占地约24平方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1899年的一天,北京城里的国子监祭酒兼团练大臣王懿荣在一味叫龙骨的药中,很偶然地发现骨上竟然隐隐约约刻有字迹,这就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这些龙骨都来自河南安阳一个叫小屯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殷墟。

1928年,考古人员对殷墟进行了正式发掘,这标志着我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殷墟遗址的发现名列我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300多年,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点,以其完整的都城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我国青铜文明最杰出的代表。

殷墟对于认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发展以及我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将其列入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hangchaogushi/3712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