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朝的女性妆容有什么区别?

整体区别:

说到唐朝的美妆,人们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很多与杨贵妃形象相似的美妆特点。众多周知的唐代以胖为美,是富裕的象征,是自信的表现,唐朝相比其他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对发达。在美妆方面,也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七道程序。这七道工序也就完美的演绎了整个盛唐时期的白妆青黛。

与盛唐妆容相比,宋代惯有的淡妆让人们记住了“三白妆”。何为“三白”?指的是额头,下巴,鼻梁。这三处着重涂白,其实仔细想来,还是有一些难以想象出来当时的妆容,不过鼻梁的涂白倒更像今天的高光粉。

可能你身边就有每天看起来“裸妆”的妹子,其实并不是她们没有化妆,恰恰是妆容的淡雅清新以及化妆技术的精湛共同早就了她们看起来好像没有化妆。其实追溯这种妆容的起源,就不难发现,早在宋朝,清新淡雅的妆容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了。

局部区别一:唇妆

现在的各种口红产品已经司空见惯,可是盛唐时期,对于唇部的画法却很有讲究。以杨贵妃为一代美妆模范的唐朝女子,还是会用唇脂涂出宛如樱桃小嘴的唇妆。

著名的唐代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就以“朱唇一点桃花殷。”来形容唐朝的女性唇妆。

与唐朝反差甚大的宋朝唇妆,在当时还被人们称为“薄妆”、“素妆”,特点就是“薄施朱色,面透微红”。比“微红”更淡的一定是“粉红”,没错,还有一种宋朝特有的很粉嫩的妆容,叫做“檀晕妆”。

局部区别二:眉妆

唐朝的黛眉从眉型上已经多达十几种。包括之前的鸳鸯眉、分梢眉,还有小山眉、月眉、垂珠眉等。

盛唐时期的美妆,大方浓郁。那时的女子会把眉毛画的阔而断,形如桂叶或蛾翅,多数则像倒八字一样呈现于面部。她们为了避免这种略显呆板的新眉型,唐代女子会在画完眉毛之后,将一部分颜色晕开,淡淡的晕在眉部周围,因此也有新眉型画法——“倒晕眉”的出现。

对于眉妆的记录从唐朝诗人们的情感表达里也可以看书当时眉妆的发展。元稹以“莫画长眉画短眉”道出眉妆的长短大致外观,李贺更是形象的表达了“新桂如蛾眉”。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青黛点眉眉细长”的表达更受人们的喜欢,而在我们熟悉的《长恨歌》里也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

如果说唐代文殊菩萨的细眉是唐代众多宫廷侍女所追捧的,那么,宋代一定要数“浅文殊眉”最受欢迎。这是宋代女子依据文殊的细眉而自创的一种眉妆。相传就连年轻的女尼,也都纷纷沿用了这种“浅文殊眉”。

不过,随着美妆的发展,除了原来就有的柳叶眉,宋代的美妆更是标新立异出现了粗眉。《洛阳牡丹记》里记载的一种“倒晕眉”,便是粗眉的一种。当时姑娘们对于这种眉妆的追捧丝毫不亚于上面提到的“浅文殊眉”。

之所有叫“倒晕眉”,是因为真的会有层次的分明区别。没错,就是跟姑娘们今天用的眼影有几分神似。

妆容区别三:面妆

相比贴小而薄的花作为胭脂,花钿更受唐朝女性的喜欢。在各类影视剧中也都得到印证。花钿的颜色主要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红色居多。花钿的形式多样,多种花型都可以成为花钿的模板,贴于额头的花钿也更加多变吸引人。

花钿的材料一般都是剪成金箔、贴纸、茶油花饼等,与蛾翅状的眉型相比,花钿会真正运用到蜻蜓的翅膀。轻薄又有好看纹络的蜻蜓翅膀就可以这么完美的被运用了。

虽然画法简单,不需要太大太夸张,但是作为盛唐美妆的一部分,面靥却是不可缺少的。最初是在两边脸上酒窝的位置点两个点,后来随着样式的增多,面靥也变得形式多样。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面靥是具有另外一种特殊意义的标志。姑娘们总是很疑惑,如果古代皇帝翻牌子了,而那姑娘真好来月事怎么办,其实面靥最初就是用来标志月事来临的意思。后来人们越来越多样式的面靥也很美,这才是面靥作为了美妆的一部分,而逐渐脱离了最初的由来。

关于斜红的来历,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呢。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围以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有见及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因为一件意外而延伸的妆容恐怕非斜红莫属了,不过也是古代女子爱美的一种方式,从发现中不断探索美也是值得赞赏的!

而在宋代,沿袭下来的妆容还有面部的鹅黄、面靥、斜红等。开先河的美妆巨变也是这几个小妆饰。奢侈的北宋皇后在原有的面靥,鹅黄以及斜红的位置,都饰以珍珠。

这样的妆容,远远看过去,与肤色还是会形成明显的区别。如此看来,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三白妆”的存在了。

爱美无论何时都是女人的天性!唐宋时期的女性也不例外。而妆粉、黛粉和胭脂从古至今都是女性化妆的必备品,只是用法不同罢了!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异常繁荣昌盛的时代;强大的国力和海纳百川的特性、包容开放和大气的国风;使女性追求的美不仅表现在雍容华贵的唐装之上,还体现在绚丽多彩的化妆上;因此唐代女子妆容多有变化。先是有引导后世“一白遮三丑”的经典白面出现,一点眉也延续出远山黛,青黛,柳叶黛等多种划法;唐女子白面两颊的胭脂常抹成圆形,取意面部圆润有福。后期有杨玉环发展出额心花钿,先由小笔画花,再剪金箔贴上。眼妆以杏眼为审美,即橄榄形。唐代女性的化妆术更多的是人工雕琢和浓墨重彩,大面积的涂抹红色胭脂与打底的白色妆粉形成别样的妖娆,令人陶醉!

时至今日典雅、富贵与奢华的唐装和唐文化不仅在我国得到传承而且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在延续着。

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 --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从古籍中对宋度宗皇后全氏面貌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方面、广额、长眉、风眼这种面容,应该是宋朝帝后最典型的脸部造型。而从古画像中也可以看到帝后及宫女的眉式都画成又浓又长略为弯曲如宽阔的月形,而且在双眉的末端以晕染的手法,由深逐渐地向外散开,直至黑色消失。这种画法也就是所谓的“倒晕眉”。此外,还可以看到鸳鸯眉的式样。宋朝妇女画眉不用黛而是用墨画眉的方法做承袭以往,先除去原来的眉毛,再以墨画上想要的眉型,当时已发展到利用篦等来辅助画眉。在额头和两颊间贴上花子妆扮的花细妆,流传到宋朝仍受妇女喜爱。贵妇们更在额部、眉间几面颊上贴饰珍珠作装饰,称为“珍珠花细妆”。 这个时期比较特别的是穿耳孔、戴耳饰,这本是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提醒女子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算是约束妇女行为的一种礼教,后来汉人仿效这种习俗,也成为了约束妇女的一种礼俗。许多考古资料证明妇女戴耳环风气十分盛行。

唐代的开放风气在宋代受到极大打压。因此宋代女子妆容极为素洁。白面粉颊的唐妆绝迹,额心花钿几近于无,值得一提的是远山黛在宋十分盛行。妆容以清新高雅为主,强调自然肤色及提升气质为主题。眼妆延秦丹凤,但更为自然,淡淡斜飞入鬓的眼型在许多宋代仕女图中都可查证。

所以唐宋妆容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浓妆素裹后者在于清新自然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538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