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宋朝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苏轼——人生的强者

苏轼不仅是宋朝文化的领军人物,而且对宋以后的文化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苏轼集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于一身。被后世人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后与新上任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百余天,险遭砍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朝廷新旧两派仍然明争暗斗。苏轼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此再度自求外调,再次到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水利,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土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著名的”苏堤“。宋哲宗元祐六年,苏轼又被召回朝,但又因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祐八年(1093),新党再度执政仍以“讥刺先朝”罪名,被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哲宗元符三年(1098)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纵观苏轼的一生,最恰当莫过于以”坎坷”二字概括。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仕宦多舛的居士在文学方面却硕果累累。”唐宋八大家”有其位,宋词”豪放派”冠其首。为”苏门四学士”之师,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都受到过苏轼的指导。苏轼著诗近四千首,填词三百四余首。书画造诣颇高,后世摹习者甚多。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的文学观点強调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苏轼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苏轼的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变幻无尽色彩浪漫,为宋诗开劈了新径。苏轼的词奔放无羁,自由驰骋。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苏辛““苏黄”并驾齐驱。苏轼对宋朝的文化繁荣,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为什么说苏轼的一生是强者的表现呢?这是因为他识时务,知进退。当他遭受打击排挤时,就主动”自求外派“,远离朝廷,远离是非之地。这就是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强。这就是强者苏轼的表现。只要认真去读一读苏轼的散文《留候论》就明白苏轼是多么的睿智。苏轼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从来不“老子天下第一”去对人待事。去读一读他的《前赤壁赋》就一目了然。“我和你在江边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麇鹿为朋友,驾一只小船,举杯互敬。寄托这象蜉蝣一样短促的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象那大海里的一粒粟米。哀叹我们短促的一生,羡慕那长江的没有穷尽……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 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除了杰出的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外,他情趣多样,凡所涉猎,几乎样样兼擅,诗、文、词、书、画、养生、参禅、酿酒、种植、修造、制墨等等,无不造诣精深,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林语堂先生曾评论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

苏诗境界开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自然奔放,既有现实主义力作,如《五禽言》、《荔枝叹》;又有浪漫主义佳篇,如《游径山》、《百步洪》,而《崇惠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则写得清新明净,华美自然,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的浪漫豪放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在所有文学题材中,苏轼在词上的地位最为突出,他不仅拓宽了词的题材,而且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启豪放词派之先河,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婉约词同样写得真挚细腻,深沉淳厚,回肠荡气,一往情深,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雄辩滔滔,使他成了继欧阳修之后北宋古文运动的当然领袖。

苏轼的书法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在宋代书苑中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

苏轼还是一位画家,是中国文人画运动的发端和中坚人物。其写意和传神、常形和常理、诗画本一律等理论,广泛地为文人画派所传诵,并奉为金科玉律,影响至今。

苏轼的家庭是音乐世家,三苏都是弹古琴的高手。《历代琴人传》引张右衮的《琴经?大雅嗣音》记载说:古琴世家中最著名的是眉山三苏

不仅如此,苏轼对宋代的饮食文化也有不少贡献。比如东坡肉、东坡羹、烤羊脊,这都是苏轼在贬谪地就地取材,研制而成; 苏轼的博学多识还表现在自然科学方面。苏轼还写了《汲江煎茶》一文,表现了宋人的饮茶习惯;他对中医药学很有研究。流传至今的重要医书《苏沈良方》就是将苏轼收集的医药良方与宋代另一位大科学家沉括收集的良方汇编在一起而成的。他在农业、水利、烹饪、养生等领域有极高的建树。

其实,本人认为苏轼的对宋代文化甚至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上述这些方面,更难得的是他的思想与精神,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在为官为政期间的体恤民情,以及虽多次贬谪,却不改其旷达,自得的心性。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541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