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魏征有什么关系

唐太宗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篇很多人上学时候背诵过的课文,讲述的就是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一些事情。

魏征剧照

魏征是一代良相,很正直,正直得皇帝都觉得这老头很凶。李世民喜欢看一些隋炀帝的事情,他问魏征,为什么隋炀帝文化水平也不错,怎么干出那么多荒唐事,魏征告诉他,隋炀帝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却不奉行,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他人意见,闭塞言路才会导致那些荒唐行为。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很好,所以在李世民的一生中,他一直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去处理国家事务。

魏征对于太宗的态度,就像严厉的父亲对待儿子一样,他从不留情面,有一次和太宗在朝堂争执,面红耳赤,魏征却毫不让步,太宗下朝之后就对皇后说,迟早有一天杀了这老家伙,皇后却劝说太宗,君主英明,大臣才会直言进谏,太宗一下就明白了。

从太宗第一次正式接触魏征,太宗就被他吸引了,因为魏征是因为被告发帮助太子,并劝说太子杀掉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问魏征为何挑拨他们兄弟感情,当大家都以为魏征要玩完的时候,魏征却说如果太子听他的话杀了李世民,事情便不一样了,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觉得魏征很正直,于是就留作己用。

可以说,唐太宗的人生不能缺了魏征,如果缺了他,太宗也许并没有那时的政治成就,魏征的一生也少不了太宗,正是太宗给了魏征展示自己政治才华的机会。他们是一代明君成就了一代名臣。

唐太宗图片

关于唐太宗的图片,影视剧中的倒是很多,不过真实画像平时比较少见,李世民的真实画像远远不及现在这些影视剧演员漂亮。

唐太宗真人画像

其实那个时代,宫廷画师不仅仅画技要好,他们还要知道轻重,比如给朱元璋画像的画师死了不知道多少,因为朱元璋丑,诚实的画师就直接画,丑了不喜欢,会拍马屁的就美化,不像了也不喜欢。那么太宗的画像真实性大约也不是完全按照真人画的。太宗虽然是明君,但是人要给后世留个念想,一般情况下不会说脸上一个痘痘,眼角一个皱纹都给画出来,那多影响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随意流传下来的太宗画像基本上还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胡子打理得很整齐,体态偏胖,不过在唐朝胖才算漂亮吧。

当时的宫廷画师应该很清楚,要画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皇帝,一定要看起来文武双全的,所以关于唐太宗的真实长相,也许并不是流传下来的画像那般,不过也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证明太宗长什么样了,画像上的他倒是一副各个朝代皇帝的样子,画师们大约是依葫芦画瓢,反正皇帝们大都长这样,完美无缺的样子,画师只要不过分美化过分丑化,取个中间就差不多了,所以关于太宗的画像图片大约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不需要长多好看,他的政绩才是千古美谈,至于长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唐太宗治国方略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民族最鼎盛繁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当时的唐朝也被人称作天朝,而唐太宗也成为“天可汗”,可见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是当时最先进的了,而开创这一盛世的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也为后世各朝各代的皇帝所效仿。

唐太宗图片

在政治上,唐太宗以史为鉴,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爱民如子;并且唯才是用,科举选拔人才,完善了人才的选拔制度;设立谏官,虚怀纳谏,魏征便是当时谏臣的代表人物。在经济上,减轻百姓的赋税,劳役,兵役,注重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的生产,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藏富于民,使得盛唐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

在军事上,推行“寓兵于农”。百姓在农忙的时候务农,在冬季习武,这样举国皆兵的训练方式,使得唐朝的边关失地逐渐收回,渐渐成为当时唯一的大国。在文化发展方面,唐太宗大力推行儒家学说,倡导“诗书礼仪”,唐朝也因此成为历朝历代文豪的多产朝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均出自唐朝。

另外,唐太宗还特别注意民族的统一,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和平统一。在唐太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政策下,唐朝终于成为当时世界大国,而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也为历代君王所效仿。

唐太宗时期以直言 失去一面镜子的是谁

李世民在位非常的重用一名大臣,这个人就是魏征。而他和魏征两个人在历史故事中一直是明君与贤臣的代表,一个敢不畏生死直言进谏,一个不拘九五之尊虚心接受,不得不说,大唐的盛世与这二人的相辅相成不无关系。

魏征画像

李世民信任魏征,甚至于在魏征死后,他曾十分心痛的说魏征不在了就等于是他失去了一面镜子,这个镜子的意思自然是指日后没有人敢当面指责自己的不对之处。

魏征,字玄成,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和史学家,他曾辅佐唐太宗开创了大唐的贞观之治。魏征这个人在历史中是非常有名的,甚至于《西游记》里都有他的“梦中斩龙”的故事,而他本人也是相当的有能力有才华,最有名的就莫过于他敢于触犯龙颜,当面指责皇帝的过失之处,毫不胆怯。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取得胜利,得了江山,有人就向他举报魏征,说他曾经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李世民便命人把魏征找来对峙,没想到魏征直言不讳,竟然说出若不是太子当初不肯听他劝告杀了李世民,也就不会有眼前的事。众大臣全都吓得不敢说话,反而是李世民觉得魏征不仅胆识过人而且具有远见卓识,非常的难能可贵,就将他留在身边,并赐予高官,由此开始更加的重用于他。

这就有了后来魏征去世后,太宗为何痛呼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的说法。

唐太宗不徇私

唐太宗是历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是很兴荣的,而当时的大臣也都很忠诚,有什么事,都是敢于直言进谏,不会刻意阿谀奉承。李世民在要求群臣时,也是很严格要求自己的,不会随意徇私。

唐太宗像

一次,还是他做秦王时,就在门下做事的官员犯了错,找来求他饶恕,李世民有些为难,念及旧情,想要赦免他的罪,不撤他的官职,可是遭到了魏征反对,觉得他做秦王时,在他手下的人数颇多,如今都是天下四处都有,要是都犯点事,就找他徇私舞弊,他都要念及旧情,饶过他们,那那些进谏的官员不就无法声张正义了,所以觉得那样做可能让进谏的官员寒心,以后不愿直言提议事情了。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赞成,觉得魏征说的没错,自己以前是秦王,只是一个府邸的主子,什么事随意些,也没什么关系,可是做了皇上,就是全天下的主子了,就得为天下人做主,做事就不可以为了私人情面,而不估计结果,所以当即就将那个官员撤职,并送了些礼物,将他送出了宫去,让那个官员只得含泪离去。

当然一批忠臣,就少不了一个明君,如果君主昏庸,作为如同陪伴老虎的臣子来说,为了活命,难免会虚言假话敷衍皇上,所以李世民对自己也是要求严格的,只要是忠言,都会采纳。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tangchaogushi/4307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