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战:晋军倾巢而出 晋国要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晋国要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之战过去二十二年了,这是晋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战,中军元帅栾书发誓定要雪耻。确实知耻而后勇的晋国人,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扫灭赤狄,击败强齐与强秦,武功赫赫。但如果不能打败楚国,就不能算天下至强了。
  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六年,楚共王十六年)四月,晋军誓师出征。大举南下,进攻郑国。晋军战斗序列是中军总司令栾书,副司令士燮;上军司令员,副司令荀偃;下军司令员韩厥;新军战场总指挥为至。
  郑国获悉晋军倾巢而出的消息后,紧急向楚国求援。
  楚共王不敢怠慢,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其作战序列包括子重指挥的左军、子反指挥的中军和子辛指挥的右军。显然,楚国人也是把精锐力量全部用上了。
   自楚庄王去世后,晋楚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晋国欣欣向荣,而楚国却显露出暮气。比如许国被郑国弹压,楚国不能制,使得许国被迫迁入楚境;东部蛮 族部落,被吴国所占领,楚国不能保;连后来郑国的归附,都是靠割地换来的。从这些事例,我们看到一个曾经霸气冲天的楚国已经底气不足了。
  五月,晋军渡过黄河。
  晋国副元帅士燮忧心忡忡,再次向元帅栾书提出撤兵避战的主张,他说道:“如果我们一味与楚国开战,那么晋国的忧患将加剧了。如果我们官僚之间可以齐心协力,辅佐国君,也就足够了。”
  士燮为什么要反对与楚国开战呢?他是前中军元帅士会的儿子,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深谋远虑的智慧与超常的判断力。他并不是担心晋军无法战胜楚军,而是有更深一层的担忧,这种担忧来自晋国的内部。
   晋国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内患重重。最有权势的几大家族之间相互倾轧,曾经显赫一时的赵氏家族几乎遭灭门之祸(此赵氏孤儿之故事,后详)。不仅是家族 与家族的内斗,君主与臣僚之间也明枪暗箭,表面平静的晋国政坛其实暗流涌动。与外患相比,内患的危害更为严重。在士燮看来,有一个强大敌人的存在,有助于 团结晋国内部的各方力量。倘若外在的强敌消失了,晋国必然会陷入一片内乱之中。这就是士燮的逻辑,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见解。
  元帅栾书可没有士燮将问题看得那么远,他一心要恢复晋国作为第一强国的地位,一雪之战的耻辱。作为晋军元帅,这是扬名立万的良机,栾书断然拒绝士燮的建议。
  六月,晋和楚两路大军在郑国的鄢陵陈兵相向。
  士燮再次提出慎战的主张,对士燮心怀不满的至(时任新军代司令)反驳道:“韩原之战,惠公打了败仗;箕城之战,先轸不能活着回来;之战,荀林父不能凯旋;这些都是晋国的耻辱。这些前辈的事情,阁下也是知道的。现在如果再逃避与楚国交锋,岂不是又要增一耻辱吗?”
   士燮仍然坚持己见,他回答道:“先辈屡屡与外敌开战,这是有原因的。当时秦国、狄国、齐国和楚国都很强大,如果我们不,与之开战,那么子孙后代 要遭殃的。然而现在秦、狄和齐都已经屈服了,只剩下一个强敌楚国。如果我们平定外部的祸乱,那么必定会有内部的忧患。不如放过楚国,让它成为一个外患,这 样大概可以减轻我们内部的忧患吧。”
  说实话,士燮的分析充满真知灼见。但是这些话很难令人信服,为什么呢?内部有什么忧患呢,这个问 题是不可以明说的。因为涉及几大家族的争权夺利,而这些家族也巴不得能在战场上建立更多的军功,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与权力。试想想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士燮的 分析岂非吗?
  晋和楚两军都在为最后的决战而做准备,谁也没有轻易发动进攻,两军在鄢陵对峙了大半个月。最后楚共王决定在六月二十九日,对晋军阵营发动强攻。
   大战前夕,即六月二十八日,楚国的两名神射手举行了一次射击比赛。这两名神射手,一个是潘党;另一个是养由基。他们将铠甲叠起来,然后挂起。用劲弓射向 铠甲,看谁能射穿的铠甲多。比赛引来了众多士兵观看,两名楚国最负盛名的射手之巅峰对决,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哦。潘党搭箭开弓,瞄准铠甲嗖地一箭射穿了七层 铠甲,引来人们的一阵阵惊叫;养由基不甘示弱,强有力的胳膊拉开紧绷的弦,也朝向铠甲就是一箭。结果也同样射穿了七层铠甲,观众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两人拿着被射穿的铠甲到了楚共王那儿,让大王欣赏这个杰作,并吹牛说:“国君有如此精良的射手,还怕打不赢晋国吗?”
   两人本来是想来讨君王欢心的,没想到楚共王听了之后居然破口大骂:“你们两个家伙,只会搬弄射箭这种雕虫小技,却不懂得谋略。真是楚国莫大的耻辱啊,我 看你们到战场上也会死在别人箭下的。”其实楚共王这样动怒大可不必,可能大战将临,他心中忐忑不安。忧心忡忡,缺少自信,便将这种烦躁所带来的怒气发泄到 部将身上。
  战场的主帅缺了自信,这不是好的征兆。
  次日天色微亮,楚军开始准备进攻了。
  楚共王想先声夺人,楚军摆出了进攻的阵势。战车部队在前,车上射手则手握强弓;步兵方阵在后,手持兵戈。披身铠甲,全副武装。
  楚军率先出击,令晋军统帅部深感担忧。因为楚军占据有利的地形,晋军可以排兵布阵的空间变得狭窄,不利于战车部队的展开。这时,士燮的儿子士向晋厉公提了一个建议:“把井填平,把灶毁了。在营垒中列阵,准备与敌人决战。胜负自有天意,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晋军元帅栾书对晋厉公说:“楚军过于轻率,只要我们固垒坚守。三日之内,楚军必退兵。等到他们撤退时再发动进攻,一定可大获全胜。”
  栾书的战术是以静制动,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新军副司令至提出不同的看法:“楚军有六大弱点,必须果断决战,不可轻弃战机。哪六大弱点呢?其一,楚国令尹子重与司马子反两人矛盾很深;其二,楚王 的亲兵老龄化;其三,参战的郑国部队阵容不整;其四,参战的蛮夷士兵不懂得排兵布阵,没有章法;其五,兵家忌讳在月末时布置战阵,楚军犯了大忌;其六,楚 军虽然排好阵势,但一片喧嚣声,到开战时肯定更加混乱。瞻前顾后,没有斗志可言。楚军有这六大弱点,只要我们果敢迎战,必能战胜之。”
  晋厉公采纳了至的意见,下令做好战斗准备。
  楚共王与伯州犁登上巢车,以观察晋军的动态。
   伯州犁是晋国前大夫伯宗的儿子,伯宗为人率直,得罪了晋国大家族氏。被、和至联合起来陷害致死。父亲死后,伯州犁就流亡到了楚国,受到楚共 王的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晋国高层权力斗争很厉害,士燮的担忧即在此。伯州犁对晋国军队很熟悉,楚共王让他一起上了巢车,观察晋军动向。巢车是一种很 高的兵车,就像一座活动碉堡一样。上面有观测室,可以居高临下观察敌军。
  我们从楚共王与伯州犁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晋军是如何开展战争的:
  楚共王:晋军有兵车跑到左右两翼了,这是在干什么啊?
  伯州犁:那是在召集军官。
  楚共王:他们为什么都跑到中军阵营?
  伯州犁:他们都去开会了,商讨作战计划。
  楚共王:现在搭了个帐幕要干什么啊?
  伯州犁:这个是要占卜战争的吉凶胜负。
  楚共王:现在怎么又撤了帐幕了?
  伯州犁:因为要下达命令了。
  楚共王:怎么突然这样乱啊,尘土飞扬了。
  伯州犁:要填井平灶,摆开战斗队形了。
  楚共王:战士都上了战车,但怎么又下车了呢?
  伯州犁:这是因为总司令要发表战前讲话了。
  楚共王:要开始打仗了吗?
  伯州犁:这个……不知道了。
  从这些对话可以看出什么呢?晋军有完整的一套行军作战的条令,即便在紧张的战场上,一切调度仍然井然有序地进行。这充分显示了晋军不愧是训练有素的百战雄狮,在楚军已排好阵势且抢得先手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丝毫的混乱场面。
  无独有偶,在晋军一方也有一个楚国人。这个人叫“苗贲皇”,他是斗椒的儿子。公元前605年,楚国令尹斗椒叛乱。被楚庄王所平定,他的儿子苗贲皇逃到了晋国。这时晋厉公也正观察楚军的阵地,把苗贲皇叫过来询问楚军的布阵情形。
   苗贲皇与伯州犁两人都是因为父亲在国内被杀,而逃往敌国。但两人还是对自己的祖国有一种自豪感,都在两国的国君面前称赞自己的祖国“有国士在,且实力雄 厚,难以抵挡啊”。不过伯州犁并没有向楚共王提供战术指导,而苗贲皇则向晋厉公献策,指出战胜楚军的关键所在。苗贲皇说:“楚军的精锐在于中军的王族亲 军,请分别派遣精锐部队先攻击王族亲军的左右两翼。然后集中三个军的兵力对付王族亲军,必可大获全胜。”
  晋厉公听了之后大喜,下令全军准备出击。
   晋国事先做了精心的战斗部署,集中力量歼灭楚共王的最精锐的核心力量,即王族亲兵。在这个战斗方向上,投入三个军的兵力,采取黑虎掏心的突击战术。楚国 与郑国的联军也击鼓进军,只见得车轮滚滚,马声萧萧,兵戈闪闪,喊声冲天。双方的战士奋勇搏杀,而国君也不甘示弱,身先士卒。
  在战场 中间,有一片沼泽地。双方都小心谨慎地避开沼泽地,以免战车陷入到泥沼中。然而战场的拥挤与马车的快速奔跑,仍然有一些战车深入沼泽之中。晋厉公的战车不 小心陷了进去,这时中军总司令栾书看到了,赶忙驾着战车要过来帮忙。晋厉公的护卫栾大声喝道:“栾书你走开!你作为中军总司令,重任在肩,怎么能在战场 上顾及其他事情。护卫国君是我的职责所在,你不能侵夺我的职权;你的职责是指挥作战,你不能擅离职守。现在战局吃紧,你离开自己的部下,这是很大的过错, 你走开。”
  很有意思,这个栾是谁呢?他正是栾书的儿子,在战场上儿子教训起来了。
  栾跑下战车,硬是把陷入泥沼中的战车给抬了出来,使晋厉公摆脱了险境。
  跟晋厉公相比,楚共王更加倒霉。
   晋国的将领魏死死地咬住楚共王,魏也是一名神射手,在厮杀过程中,魏放了一箭,射中了楚共王的一只眼睛。幸好魏的箭法虽然准,但是力道还是差了 些,这支箭并没有造成致命伤。楚共王气急败坏了,作为一名国君在战场上被射瞎了眼睛,这在楚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包扎伤口之后,楚共王召来了神射手 养由基,对他说:“我给你两支箭,你去把魏干掉。”
  养由基带着这两支箭,驾着战车在战场上寻找魏,魏成了一号标靶。养由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射手,楚共王给了他两支箭,但他只使用了一支。他射出的箭如疾风般地穿越人群与兵车,准确无误地射穿魏的咽喉。魏来不及反应,就扑倒在自己的弓袋上。
  对于贵族来说,即使在战场上,仍然要保持自己翩翩的骑士风度。
   晋军的新军副司令至在作战过程中,有三次从楚共王的战车旁经过,见到楚共王时都要跳下战车脱去盔甲。然后一阵风似地从楚共王面前走过,再跳上战车。在 激烈的战斗过程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是有趣,这就是古代中国的骑士精神。既是向对手表示尊敬,也是表现自己的从容与无畏。
  战争本是残酷,然而骑士精神让它变成可爱。
  楚共王见至如此,也派了手下工尹襄拿了一把弓在战场上赠送给至,并转达了楚共王的慰问:“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寡人看到有一个穿红色皮革的人很有贵族风度。见到寡人就脱去盔甲快走,不知受了伤没有啊?”
  至向工尹襄行了三个礼,说:“在下是楚王的外国臣子至,奉我国君之令来参加战斗。承蒙楚君慰问,诚惶诚恐。托贵君之福,铠甲披身,没有受伤。战事在身,不能直接向楚君复命,只好向楚君的使者行礼了。”
  敌方的国君除了楚共王之外,还有郑成公。
  至在战场上遭遇郑成公,他的护卫说:“赶快派辆车子前去拦住郑伯的车子,我们从后面跳上战车,把他活捉了。”
  至回答说:“伤害国君是要受到惩罚的。”下令调转车头,停止追击郑成公。
  晋军的下军司令韩厥也在战场上遭遇郑成公的车辆,郑成公的车在前面跑,韩厥在后面追。为韩厥驾车的杜溷罗说:“郑伯的车夫一直回头看我们,注意力不在驾车上,我看一定可以追上他们的。”
  韩厥摇摇头说:“我在战场上曾经羞辱过齐国君主(指鞍之战,韩厥追齐顷公),现在不能第二次羞辱一国之君了。”于是放弃对郑成公的追击。
  这就是武士的精神。
  虽然这边彬彬有礼,但那边的将士们却正杀得个你死我活。
   晋军以重兵集团围攻楚国最精锐的王族亲兵,双方的士兵都表现出极为坚强的品质。面对晋国士兵潮水般的攻击,楚军拼死抵抗。神射手养由基更是勇冠三军,沉 着冷静。左右开弓,箭无虚发。所向之处,无不应声而倒,晋军大为惊骇。楚国的另一名勇士叔山冉力压群雄,徒手冲向敌阵。撂倒晋军的士兵后,就把这个士兵当 做炮弹,用力掷向晋军战车。只听“轰”的一声,战车被砸了个稀巴烂。
  在养由基和叔山冉等勇士的神威表现面前,晋军强有力的攻势被扼制住了。
  楚军的勇士真是出尽了风头,晋军的勇士也要不甘示弱了。
   栾在凭神力将晋厉公陷在泥沼中的车拉出来后,他跟晋厉公说:“对面就是楚国左军子重的帅旗了。当年我出使楚国的时候,子重曾问过我,晋国的勇武精神有 何表现呢?我回答说:晋国的勇武精神,首先是强调纪律,军队整齐划一;其次是有从容不迫的精神,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今日战场相遇,本来我应该要亲自前往 敬子重一杯酒。但我作为国君的护卫,重任在身。请求国君同意我派人前往向子重敬酒,以显示我晋国人从容不迫的勇武精神。”
  晋厉公答应了栾的请求。
  栾倒了一杯酒,交给一位随从。那随从直奔楚国令尹子重的车辆,到了子重跟前,献酒并说道:“栾手执长矛作为国君的护卫,不能亲自前来犒劳您的部下,特派小人代替他本人给您敬酒了。”
  子重听了之后说:“栾先生曾出使楚国,跟我说起晋国人遇事从容不迫。现在他前来敬酒,一定是为了证明这件事,他的记性可真是好啊。”言罢接过酒器,一饮而尽。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楚国与晋国在勇武上的不同之处。
   楚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在之战与鄢陵之役中都可以看到许多楚国勇士的身影,而且个个都勇冠三军。与楚国崇尚的外在之勇相比,晋国人更崇尚内在之勇,就 是从容和无畏。所以晋国人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风度,是勇武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作为两大军国主义国家,在勇武精神上可以说各有所长,平分秋色。
  这场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双方互有损失,鸣金收兵回营,准备第二天继续开战。楚国人的实力并不像晋军将领分析的那样,存在必败的因素。即便晋军集合三个军攻打楚国王族卫队,也没能在战场上击败对手。
  这一战下来后,虽然势均力敌,但楚和郑联军在补给上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了。楚国司马子反传令各军检查伤亡与武器的损失情况,补充新的士兵与战车。由于战场是在郑国境内,对楚郑联军来说是主场作战,损坏的武器能得到及时的修复。
   晋国一方的情况不容乐观,损失的兵力与战车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统帅部深表担忧。在这时,叛逃到晋国的楚人苗贲皇出主意了。他向晋厉公提议向全军宣布: “检查车辆,补充兵源。秣马厉兵,修整营垒,席地而食。祷告上天,准备明天与楚军决一死战。”然后故意让楚军的俘虏得知晋军的命令,放松对他们的看管。让 俘虏们有机会得以逃跑回楚军大本营,向楚共王报告晋军的动向。
  苗贲皇的这个计谋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要制造晋军士气旺盛的假象,并且让楚国俘虏逃跑去报告给楚共王呢?似乎这只能说明一点,就是晋国军队打算撤退了,示强于敌人便是心虚的表现。
  可是战场的变化令人出乎意料,晋国人还未撤退,楚军却先撤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楚共王听了逃回的俘虏的汇报后,急忙召负责军事的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对付晋军的办法。不想这天晚上却发生了意外,作为楚军中军总司令的子反居然酒喝多了,大醉不省人事。楚共王紧急召他开会时,子反睡得直打呼噜。作为中军司令的子反醉得像个死人,明天的仗还怎么打下去呢?
  楚共王长叹道:“看来上天要让楚国失败吗?寡人不能再等了。”他下令撤兵,乘着夜色的掩护,楚军撤离了鄢陵战场。
  晋国军队发现楚军连夜撤退了,便占据其空营。楚国人撤退得太匆忙了,以至于在营地里还有许多粮食来不及运走。被晋军缴获,足够吃三天。
   这个结果令晋军将领欣喜若狂,可以一雪之战失败之耻。所有人脸上洋溢着胜利带来的欢乐之情,只有士燮颇为担忧地说:“我们的国君年纪还轻,将领们在战 斗中也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干,我们是靠什么取得胜利的呢?诸位将士一定要特别留心才行。《周书》说的好,天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士燮看来,晋军的胜利只是侥幸而已。
   固然如晋军将领所分析的一样,楚军存在弱点。但晋军也并非无懈可击,首先,面对楚军的进攻时,晋军便面临阵形不能展开的尴尬局面。还是士急中生智,提 议毁灶填井,在军营内排列好队形出战。其次,晋军的进攻战术并不是出自晋军将领的谋划,而是由叛降的楚国人苗贲皇想出来的。而且在战斗过程中,以三个军合 击楚军王族亲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战斗结束后,楚军可以及时补充战车与作战人员。这时又是苗贲皇给晋军出主意,而楚国人的撤退完全是意外。
  从这三点来看,晋国人并没有在战斗中占据上风。
   另外,晋国的盟军对这场关系到中原未来的战争,也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态度。晋军四月份便出兵,到六月底与楚军决战,前后两个月的时间。而盟军则迟迟没有出 现在战场,直到鄢陵之战结束的第二天齐国军队才抵达战场,而卫国与鲁国的军队则刚刚出发。这些诸侯国显然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这也说明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并非坚不可摧。
  楚军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即如果军队吃了败仗,那么总司令则以自杀的方式谢罪。
  楚武王时,楚军征罗国失利,总司令屈瑕自杀身亡;城濮之战失败后,总司令子玉自杀。为了避免同类事情再度发生,楚共王特地派人传话给楚军总司令子反:“以前楚军遭到失败时,国君不在战场,所以由主将来承担责任;这次失败责任不在你身上,是寡人的过错。”
  作为有强烈荣誉感的楚国武士,子反心里明白要不是自己多贪几杯,喝得不省人事,楚共王就不会匆促撤军了。他为此事感到羞愧与自责,他答复国君:“国君赐臣死,那么臣死而不朽。臣指挥不利,以致楚军撤退逃跑,这是臣的过错。”
  楚国令尹子重与司马子反两人争权夺利,现在子反出问题了,子重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做文章。他深知子反个人荣誉感很强,故意激他:“以前楚国大将打败仗时,主将是如何了断的想必阁下也很清楚,您怎么不考虑一下呢?”
  子反现在面子往哪搁呢?除了用一死来捍卫荣誉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传话给子重说:“即便没有前人的例子,有您的命令,子反岂敢苟活于世,有违武士之道义呢?子反丧师辱国,唯有以死赎罪。”
  楚共王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赶紧派人前往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子反还是选择了自杀谢罪这种传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视荣誉高于生命的武士精神,就是楚国强大的基石。
  鄢陵战役是继城濮之战和之战之后,晋楚第三次大规模交锋。
  这场战役,并没有改变晋楚均势的局面。晋国人想乘胜追击,征服郑国,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鄢陵会战结束后,中原诸侯国看到晋国人打了胜仗,这才跳了出来。齐国、鲁国、卫国、宋国和邾国等国的君主或执政大臣与晋厉公会晤,商讨组建多国联军打击楚国喽国的计划。
   七月中旬,即鄢陵之战结束半个月左右,晋军在下军副司令荀的指挥下攻入陈国,之后又进攻蔡国。郑军乘晋军攻击陈和蔡的机会,在将领子罕的指挥下,向宋 国、齐国和卫国联军发动进攻。在最近二三十年里,郑国军事力量崛起比较快,已俨然成为晋、楚之外的军事小强国,战斗力未可小视。在郑军的打击下,宋、 齐和卫三国联军居然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狼狈而逃。
  第二年(公元前574年),郑国军队居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转守为攻。在将领子驷的率领下,突进晋国的领土,攻打晋国的虚和滑两城。
  在这里,笔者不禁要为郑国的精彩表现而喝彩了。
  不得了,在晋楚争霸的夹缝之中,郑国人的表现堪称顽强。在两年前(公元前576年),郑国还归附晋国。面对楚军的进攻,郑国的将领子罕也是率军攻入楚国。看来郑国人已经找到了一种夹缝中生存的方法,一要靠灵活的外交;二要靠实力。
  郑军进攻晋国后,晋国的喽国卫国赶紧出兵向郑国本土发动进攻,以声援晋国。郑成公将太子髡顽作为人质送往楚国,以换取楚国的出兵相援。楚共王派公子成和公子寅率楚军进驻郑国,协助防备中原联盟的进攻。
  晋国人简直气疯了,没想到他们一贯看不上眼的郑国还敢太岁头上动土。晋厉公联合鲁、齐、宋、卫、曹和邾六国军队,还有周王室卿士尹武公和单襄公的军队,对郑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占领郑国一部分领土,并且在郑国的柯陵举行一次国际会议,重申中原联盟的政策方针。
  楚国不甘示弱,令尹子重统率大军,前往援救郑国。对晋国的喽国卫国发动进攻,占领卫国的城池首止。此举迫使多国联军撤出郑国,加强卫国的防御力量。
  晋国并没有放弃占领郑国的打算,到了冬天七国联军,围困郑国的都城。但是七国联军的攻势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当楚国的公子申率楚军北上援救郑国并跨过汝水时七国联军又撤兵了。
  晋国虽然在国际战争中连续打败狄、齐、秦和楚四大强敌,然而一连贯的胜利掩饰不了国内重重矛盾。晋国各大家族之间的内讧与倾轧,将随着晋国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愈演愈烈。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gushi/2029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