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简介]鬼谷子的生平介绍

  欢迎来到历史人物网,鬼谷子是个很神秘的人物,战国中期的纵横家鼻祖,有说是齐国人,也有说是楚国人,也有说根本无此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传说鬼谷子姓五,名之利,也有说姓刘名务滋,隐居于颖川(今河南禹县)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告成镇)的鬼谷,因自号“鬼谷子”。鬼谷先生在山中总结斗争经验,潜心治学,并教生授徒,传播政治斗争权术和游说技术,是张仪苏秦纵横术的教授者。

  鬼谷先生的纵横家理论,主要保存在《鬼谷子》中。

  《鬼谷子》,传为鬼谷先生所作,今存三卷十五篇,计七千九百余字,可分为两部分:

  鬼谷子是个很神秘的人物,战国中期的纵横家鼻祖,有说是齐国人,也有说是楚国人,也有说根本无此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传说鬼谷子姓五,名之利,也有说姓刘名务滋,隐居于颖川(今河南禹县)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告成镇)的鬼谷,因自号“鬼谷子”。鬼谷先生在山中总结斗争经验,潜心治学,并教生授徒,传播政治斗争权术和游说技术,是张仪苏秦纵横术的教授者。

  鬼谷先生的纵横家理论,主要保存在《鬼谷子》中。

  《鬼谷子》,传为鬼谷先生所作,今存三卷十五篇,计七千九百余字,可分为两部分:

  卷上《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瘪第三》、《抵瘪第四》、卷中《飞钳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为第一部分,主要讲纵横术中的预测术、说辩术、决策术及其哲学原理;卷下《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为第二部分,主要讲纵横术的练养方法和人际相处、相争的权术。

  由于《鬼谷子》不见录于《汉书·艺文志》,而首次被《隋书·经籍志》着录,故自隋代起,关于《鬼谷子》的真伪即作者和产生年代问题便产生了争论。《隋书·经籍志·子部·纵横家》载: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其言当时流传的《鬼谷子》三卷为战国时隐于鬼谷的那位鬼谷先生所作。《隋书·经籍志》同时着录乐壹注《鬼谷子》三卷《史记(苏秦列传)正义》曰:

  “《七录》有苏秦书,乐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似言《鬼谷子》即刘向《七录》所着录,而被班固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苏子》,实为苏秦所作。苏秦欲神其术,神其书,故将己作托名于鬼谷先生。至《旧唐书·经籍志》,则直接着录为“《鬼谷子》三卷,苏秦撰”。近人顾实等亦有此论,他在《重考古今伪书考》中说:

  “《鬼谷子》十四篇,本当在《汉志》之《苏子》三十一篇中。盖《苏子》为总名,而《鬼谷子》其别目也……故后世《苏子》书亡,而《鬼谷子》犹以别行而存也。”

  时至明代,又生出两种新说,杨慎曰:

  “今案‘鬼谷’即‘鬼容’者,又字相似而误也。高似孙《子略》但谓《艺文志》无《鬼谷子》,何其轻于立论乎!”

  其言《鬼谷子》即《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所着录之《鬼容区》,因字形相似而误书。

  此论一出,即遭明人胡应群驳斥,其《四部正讹(中)》曰:

  “案鬼臾区黄帝之臣,《汉艺文志·兵阴阳家》有《鬼容区》三篇,与《风后》、《力牧》连类,说者谓即‘鬼臾区’,以‘臾’、‘容’声相近,是矣。而杨以为‘鬼谷’,则‘区’字安顿何所乎?”

  在驳斥杨慎之说的同时,胡应群提出了“伪造说”,其《四部正讹(中)》又曰:

  “《鬼谷子》,《汉志》绝无其书,文体亦不类战国,皇甫温序传之。案《汉志·纵横家》,有《苏秦》三十一篇、《张仪》十篇,《隋经籍志》已亡。盖东汉人本二书之言,荟萃为此;或即说手所成而托名鬼谷,若‘子虚’、‘亡是’云耳。”清人姚际恒、近人钱穆皆从是说而补充发挥之。

  其上之“苏秦假托”、“即《鬼容区》”、“东汉或六朝人伪造”诸说,均无实据,多系猜想推测,我们看一下《鬼谷子》的产生、流传即可明白。

  战国中期,鬼谷先生在泰山南山脚下鬼谷中教生授徒,张仪、苏秦等曾先后从其学习纵横术。鬼谷先生要教徒授课,理应有着之竹帛的讲习课本。清代大文献学家章学诚曾说:“孔孟以前,未尝传其书。至战国,而守师传之道废,通其学者,述旧闻而着之竹帛焉。”退一步说,即使鬼谷先生没有课本,而凭记忆口授,那么其从学弟子亦应将其所传、所授记录下来。弟子录记老师口授的学习方式,自孔子开创私学时起就奠定下来了。《汉书·艺文志》曰: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联系《论语·卫灵公》所主“子张问行”,孔子答后“子张书诸绅”之事,《汉志》之言信然。既然春秋末年的从学弟子们如此珍视老师的教言而千方百计记录下来,那么在书写条件大为进步的战国中期,弟子们记录先生讲授的课业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孟子与鬼谷先生时代相近,都生活在战国中期。据唐人林慎思《续孟子书》所言,《孟子》七篇,非轲自着,乃弟子共记其言。韩愈亦言:“孟轲之书,非轲自着。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鬼谷先生教授弟子,约与孟子同时。其授课与弟子听课、录记课业等情况大概与孟子及弟子们相类。所以说,《鬼谷子》当在战国中期即有着之竹帛的本子存在,而在其后不久便广为流传开来。其流传,大概与苏秦有关。

  苏秦既是鬼谷先生的收山弟子,也是鬼谷先生的高足,《论衡·答佞》记时人传言鬼谷先生以“令我泣出”之方式考试弟子是否可毕业出山时说“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苏秦。”苏秦对鬼谷先生的课业最为精通,对纵横术大概下过一番苦功夫,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那么其所录记鬼谷先生之课业当为最详最精。苏秦出山后,自周至燕,得燕王相知,去燕至齐为燕“治交”,“破弊齐而为燕”,说齐王取宋,致使五国联军伐齐,在齐为燕攻破时,被车裂于市。“既死,其事大泄”,其在齐之财产、书籍等大概也被抄没入官,其苦苦研读、不断修补之鬼谷先生讲授笔录也因之在齐流传,而部分地被稷下学士辑录在齐之政治、经济、军事论文集《管子》中。今《管子》之《九守》篇与《鬼谷子》之《符言》篇相较,其九段文字中,字句完全一致的段落有一(“主问”段);字句基本一致,仅几个虚词有异的段落有一(“主明”段);两篇互有脱误,但意思相同、字句基本一致的段落有六(“主位”、“主赏”、“主因”、“主周”、“主恭”、“主名”段);字句基本一致,但因关键词有讹脱而致意思有异的段落有一(“主听”段),我们却可追寻出讹脱的轨迹。

  由此可以看出,战国中期,至迟在公元前284年苏秦死前,《鬼谷子》已有着之竹帛的书卷存在。苏秦死后,《鬼谷子》流传于世,被更多的人士研读、摘录。所以说,《鬼谷子》或者曾经苏秦记录、整理、补充过,但其着作权仍应属其师鬼谷先生。

  今传之《邓析子》之《中文》篇,其字句与《鬼谷子》之《符言》篇亦多相似。邓析是春秋末年人,是先秦名辩家的开山祖。《汉书·艺文志·名家》着录有《邓析》二篇。但今传本之《邓析子》,今人研究多认为是战国后期的“辩者”辑录整理成书的,故其中录有《鬼谷子》中的篇章。

  战国末,秦、汉人整理载籍,辑录、摘引、化用自己所欣赏的作品,这在当时是习以为常的正常现象。《吕氏春秋》、《淮南子》之成书如此,司马迁写《史记》亦如此,《汉书·儒林传》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刘知几《史通·六家》亦曰司马迁“兼其所载,多聚旧记,时采杂言”,而于董仲舒之“三策”、贾谊之《政事书》、《过秦论》全文辑录。此时风中,《虞氏春秋》之成书亦如此。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游说之士”虞卿,先说赵孝成王而为“赵上卿”,后失势“困于梁”,“不得意,乃着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其《揣》、《摩》、《谋》三篇与今《鬼谷子》中三篇同名,或原从鬼谷先生弟子学纵横说辩术而记其学,抑或《鬼谷子》书在社会上流传后因喜爱而癠录于着述中。

  秦始皇焚书禁百家言,鬼谷先生之学说亦掩而不彰。汉惠帝四年(前191年)三月除挟书律,诸子之书渐渐复出。淮南王刘安纠集天下道学之土,齐地学子、方士归附其门下,鬼谷先生之学首先在淮南再度流传,而被部分地采入《淮南子》中。《淮南子·泛论训》曰:“忤而后合,谓之知权。”“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而《鬼谷子·忤合》曰:“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文意相同。又,《淮南子·说山训》曰:“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蛰。”而《鬼谷子·权》曰:“故介虫之扞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表现出明显的承接关系。

  司马迁父子为太史令,遍观国家典藏以成“通古今之变”的《史记》,其《太史公自序》有曰:“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通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曰:“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今按此司马谈所引,正与今传本《鬼谷子》之《持枢》所论“天道、人君之大纲”相类。又,班固于《汉书·司马迁传》引此文时改“圣人不朽”为“圣人不巧”,王念孙曰:“‘巧’,古读若‘粮’,正与‘守’为韵。”抑或此“巧”字乃班固据当时传世之《鬼谷子》校正。

  大概在汉武帝初年,《鬼谷子》之书、苏秦张仪之言等纵横家学说在社会上已相当流行,故丞相卫馆曾上疏建议武帝罢“苏秦、张仪之言”。但《鬼谷子》的流传并没有因此而绝止,刘向领命整理古代典籍,十分欣赏《鬼谷子》而将其文摘入自己的《说苑》中。其《善说》篇有曰:“《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骄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

  如此大段征引,未有其书所依而弗能为。除此之外,刘向还在《说苑》中化用《鬼谷子》文意,发挥《鬼谷子》思想以成句段。据初步比较统计,其《臣术》篇化用《鬼谷子》者有四段文字,其《权谋》篇化用《鬼谷子》者有五段文字,其《说丛》篇化用《鬼谷子》者有二段文字。据曾巩言,《说苑》本是刘向“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此书”的,所以书中或摘引、或化用《鬼谷子》文句。

  西汉末年,扬雄作《法言》,其《重黎》卷记曰:

  “或问蒯通韩信,不能下,又狂之。曰:方遭信闭,如其抵。曰:痴可抵乎?曰:贤者司礼,小人司利,况附键乎?”

  此词句、文意与《鬼谷子·抵瘪》所论有不少相同、相通处。

  东汉大经学家郑玄注《周礼·春官·典同》“凡声……微声痒”曰:

  “微,谓其形微小也。痒,读为‘飞钳涅暗’之暗。鹤声小不成也。”

  贾公彦疏曰:

  “云‘痒读为飞钳涅暗之暗’者,谓《鬼谷子》有《飞钳》、《揣》、《摩》之篇,皆言从横辩说之术。飞钳者,言察是非语,飞而钳持之。揣摩者,云揣人主之情,而摩近之。‘痒声小不成’者,飞钳涅暗,使之不语。此钟声痒,亦是声小不成也。”

  由贾疏可见,郑玄是化用《鬼谷子》篇章之言来注《周礼》的。

  所以说,自战国后期至东汉末年,《鬼谷子》的流传一直延续不绝,东汉人是不会再去伪造一本已经在流传着的古书的,胡应麟的“东汉人本二书之言,荟萃为此”的论说失考。而杨慎说《鬼谷子》即《汉志》之《鬼容区》,亦轻于立论。《鬼容区》在《汉志》中属“兵阴阳家”,班固论此类着述之内容曰“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显然与讲游说、揣摩、政治勾斗等纵横权术的《鬼谷子》大相异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鬼谷子》的流传亦有脉络可考。三国吴人杨泉作《物理论》,其《口铭》篇乃融《鬼谷子·捭阖》而成。如《口铭》篇曰:“存亡之机,开阔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而《捭阖》篇曰:“观阴阳之开阔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口铭》篇曰:“枢机之发,荣辱随焉。”而《捭阖》篇曰:“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日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阴阳相求,由样阁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表现出承接关系。另外,《物理论》言“指南车见《鬼谷子》”,而今本《鬼谷子·谋》曰:“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由此可见,杨泉是读过《鬼谷子》并对此书甚为熟悉的。

  西晋人皇甫谧博览群书,患风痹症后仍手不释卷,废寝而忘食,被时人谓之“收淫”。

  曾上表向晋武帝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因其对《鬼谷子》精读潜研,多有得获,故曾对《鬼谷子》作过注释,并制序言一篇。《隋书·经籍志》曰:

  “《鬼谷子》三卷,皇甫劾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胡应麟《四部正讹》曰:“《鬼谷子》……皇甫劾序传之。”“序”即作(序》,“传”指注释。

  马总《意林》曾录《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李善注《文选·郭景纯游仙诗》亦引:“《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其所言之《鬼谷子序》,或即“皇甫滥序传之”之“序”。

  西晋诗人左思,早年追随贾溢。贾溢被诛后,他无意仕途,而专意于典籍,博览群书,制成《三部赋》,皇甫谧曾为之作《序》。其《蜀都赋》曰:“剧谈戏论,扼腕抵掌。”刘良注曰:“剧,甚也。《鬼谷先生书》有《抵戏篇》。”刘良则以为其二语化用《鬼谷子》词句。

  东晋人葛洪弃官至洛阳后,广求异书,其《抱朴子·遗览》录从师所见方道之书205种660卷,其中有《鬼谷经》一卷。而其《抱朴子·应嘲》记其答客嘲问时有曰:

  “老子,无为者也;鬼谷,终隐者也;而着其书,咸论世务。何必身居其位,然后乃言其事乎?”

  客讥其“高尚勿用,身不服事,而着君道臣节之书”时,葛洪便抬出老子、鬼谷子隐身无为而着书论世的故事来比况、辩解。《老子》书在东晋时广为流传,而《鬼谷子》书在其时亦为当世所公认,葛洪才好用来比况自辩。否则,他举伪书、西晋人所造之书来比况,不更为攻击者增添了口实吗?

  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其厌倦了官场的黑暗与奉迎,退隐田园,忙时种田,闲时读书赋诗自娱。今存《鬼谷子·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注中有云:

  “元亮曰:‘含气之类,顺之必悦,逆之必怒,况天为万物之尊而逆之乎?”’近人俞樾因此而认为陶渊明注过《鬼谷子》。

  时至南北朝,《鬼谷子》仍流传不衰。刘宋人裴疖注《史记·苏秦列传》“期年以出揣摩”时曰:“《鬼谷子》有《揣》、《摩》篇也。”其显系见过《鬼谷子》书。萧梁人刘勰于《文心雕龙·论说》中论战国辩士时说:

  “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转丸》原为《鬼谷子》这一篇,在《符言》之下。台湾学者赵铁寒谓其亡于齐末梁初至唐尹知章世之间。《飞钳》为今传本《鬼谷子》之第五篇。另据《意林·篇目序》,梁人庾仲容《子略》中曾录有《鬼谷子》文句。据唐长孙无忌《鬼谷子序》言,萧梁人陶弘景曾注过《鬼谷子》三卷。

  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鬼谷子》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文人研读之已为平常现象。

  某些人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为之注释,开《鬼谷子》研究之始。由此可知,胡应麟的“皇甫谧手成而托名鬼谷”之论是错误的。

  由于《鬼谷子》的广泛流传和文人研读的影响,唐太宗十五年(公元641年)于志宁等领命修梁、陈、北齐、周、隋之《五代史志》时,将《鬼谷子》着录于《经籍志》中,收有皇甫谧、乐壹两种注本。其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中兴书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通志·艺文略》、《文献通考·经籍考》、《绛云楼书目》、《述古堂书目》、《孙氏祠堂书目》、《清史稿·艺文志》等目录书籍或着录、或评介此书。隋唐起,有隋人乐壹、唐人尹知章、明人归有光、高金体、清人秦恩复、近人俞樾等注释、评点过《鬼谷子》,而明清以迄近代,刊刻《鬼谷子》者计有二十余家。

  还有,唐人长孙无忌有《鬼谷子序》,元冀有《鬼谷子指要》,柳宗元有《鬼谷子辩》,宋人欧阳修有《鬼谷子序》,元人宋濂有《鬼谷子辩》,清人周广业有《鬼谷子跋》,卢文绍有《鬼谷子跋》,阮元有《鬼谷子跋》等对《鬼谷子》和鬼谷先生进行研究评说。唐代、宋代关于《鬼谷子》的作用和价值,明代关于《鬼谷子》的作者和真伪都产生过多人参加的大讨论和大辩论。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鬼谷子》书和纵横家学说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之大。

  卷上《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瘪第三》、《抵瘪第四》、卷中《飞钳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为第一部分,主要讲纵横术中的预测术、说辩术、决策术及其哲学原理;卷下《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为第二部分,主要讲纵横术的练养方法和人际相处、相争的权术。

  由于《鬼谷子》不见录于《汉书·艺文志》,而首次被《隋书·经籍志》着录,故自隋代起,关于《鬼谷子》的真伪即作者和产生年代问题便产生了争论。《隋书·经籍志·子部·纵横家》载: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其言当时流传的《鬼谷子》三卷为战国时隐于鬼谷的那位鬼谷先生所作。《隋书·经籍志》同时着录乐壹注《鬼谷子》三卷《史记(苏秦列传)正义》曰:

  “《七录》有苏秦书,乐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似言《鬼谷子》即刘向《七录》所着录,而被班固《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苏子》,实为苏秦所作。苏秦欲神其术,神其书,故将己作托名于鬼谷先生。至《旧唐书·经籍志》,则直接着录为“《鬼谷子》三卷,苏秦撰”。近人顾实等亦有此论,他在《重考古今伪书考》中说:

  “《鬼谷子》十四篇,本当在《汉志》之《苏子》三十一篇中。盖《苏子》为总名,而《鬼谷子》其别目也……故后世《苏子》书亡,而《鬼谷子》犹以别行而存也。”

  时至明代,又生出两种新说,杨慎曰:

  “今案‘鬼谷’即‘鬼容’者,又字相似而误也。高似孙《子略》但谓《艺文志》无《鬼谷子》,何其轻于立论乎!”

  其言《鬼谷子》即《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所着录之《鬼容区》,因字形相似而误书。

  此论一出,即遭明人胡应群驳斥,其《四部正讹(中)》曰:

  “案鬼臾区黄帝之臣,《汉艺文志·兵阴阳家》有《鬼容区》三篇,与《风后》、《力牧》连类,说者谓即‘鬼臾区’,以‘臾’、‘容’声相近,是矣。而杨以为‘鬼谷’,则‘区’字安顿何所乎?”

  在驳斥杨慎之说的同时,胡应群提出了“伪造说”,其《四部正讹(中)》又曰:

  “《鬼谷子》,《汉志》绝无其书,文体亦不类战国,皇甫温序传之。案《汉志·纵横家》,有《苏秦》三十一篇、《张仪》十篇,《隋经籍志》已亡。盖东汉人本二书之言,荟萃为此;或即说手所成而托名鬼谷,若‘子虚’、‘亡是’云耳。”清人姚际恒、近人钱穆皆从是说而补充发挥之。

  其上之“苏秦假托”、“即《鬼容区》”、“东汉或六朝人伪造”诸说,均无实据,多系猜想推测,我们看一下《鬼谷子》的产生、流传即可明白。

  战国中期,鬼谷先生在泰山南山脚下鬼谷中教生授徒,张仪、苏秦等曾先后从其学习纵横术。鬼谷先生要教徒授课,理应有着之竹帛的讲习课本。清代大文献学家章学诚曾说:“孔孟以前,未尝传其书。至战国,而守师传之道废,通其学者,述旧闻而着之竹帛焉。”退一步说,即使鬼谷先生没有课本,而凭记忆口授,那么其从学弟子亦应将其所传、所授记录下来。弟子录记老师口授的学习方式,自孔子开创私学时起就奠定下来了。《汉书·艺文志》曰: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联系《论语·卫灵公》所主“子张问行”,孔子答后“子张书诸绅”之事,《汉志》之言信然。既然春秋末年的从学弟子们如此珍视老师的教言而千方百计记录下来,那么在书写条件大为进步的战国中期,弟子们记录先生讲授的课业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孟子与鬼谷先生时代相近,都生活在战国中期。据唐人林慎思《续孟子书》所言,《孟子》七篇,非轲自着,乃弟子共记其言。韩愈亦言:“孟轲之书,非轲自着。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鬼谷先生教授弟子,约与孟子同时。其授课与弟子听课、录记课业等情况大概与孟子及弟子们相类。所以说,《鬼谷子》当在战国中期即有着之竹帛的本子存在,而在其后不久便广为流传开来。其流传,大概与苏秦有关。

  苏秦既是鬼谷先生的收山弟子,也是鬼谷先生的高足,《论衡·答佞》记时人传言鬼谷先生以“令我泣出”之方式考试弟子是否可毕业出山时说“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苏秦。”苏秦对鬼谷先生的课业最为精通,对纵横术大概下过一番苦功夫,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那么其所录记鬼谷先生之课业当为最详最精。苏秦出山后,自周至燕,得燕王相知,去燕至齐为燕“治交”,“破弊齐而为燕”,说齐王取宋,致使五国联军伐齐,在齐为燕攻破时,被车裂于市。“既死,其事大泄”,其在齐之财产、书籍等大概也被抄没入官,其苦苦研读、不断修补之鬼谷先生讲授笔录也因之在齐流传,而部分地被稷下学士辑录在齐之政治、经济、军事论文集《管子》中。今《管子》之《九守》篇与《鬼谷子》之《符言》篇相较,其九段文字中,字句完全一致的段落有一(“主问”段);字句基本一致,仅几个虚词有异的段落有一(“主明”段);两篇互有脱误,但意思相同、字句基本一致的段落有六(“主位”、“主赏”、“主因”、“主周”、“主恭”、“主名”段);字句基本一致,但因关键词有讹脱而致意思有异的段落有一(“主听”段),我们却可追寻出讹脱的轨迹。

  由此可以看出,战国中期,至迟在公元前284年苏秦死前,《鬼谷子》已有着之竹帛的书卷存在。苏秦死后,《鬼谷子》流传于世,被更多的人士研读、摘录。所以说,《鬼谷子》或者曾经苏秦记录、整理、补充过,但其着作权仍应属其师鬼谷先生。

  今传之《邓析子》之《中文》篇,其字句与《鬼谷子》之《符言》篇亦多相似。邓析是春秋末年人,是先秦名辩家的开山祖。《汉书·艺文志·名家》着录有《邓析》二篇。但今传本之《邓析子》,今人研究多认为是战国后期的“辩者”辑录整理成书的,故其中录有《鬼谷子》中的篇章。

  战国末,秦、汉人整理载籍,辑录、摘引、化用自己所欣赏的作品,这在当时是习以为常的正常现象。《吕氏春秋》、《淮南子》之成书如此,司马迁写《史记》亦如此,《汉书·儒林传》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刘知几《史通·六家》亦曰司马迁“兼其所载,多聚旧记,时采杂言”,而于董仲舒之“三策”、贾谊之《政事书》、《过秦论》全文辑录。此时风中,《虞氏春秋》之成书亦如此。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言,“游说之士”虞卿,先说赵孝成王而为“赵上卿”,后失势“困于梁”,“不得意,乃着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其《揣》、《摩》、《谋》三篇与今《鬼谷子》中三篇同名,或原从鬼谷先生弟子学纵横说辩术而记其学,抑或《鬼谷子》书在社会上流传后因喜爱而癠录于着述中。

  秦始皇焚书禁百家言,鬼谷先生之学说亦掩而不彰。汉惠帝四年(前191年)三月除挟书律,诸子之书渐渐复出。淮南王刘安纠集天下道学之土,齐地学子、方士归附其门下,鬼谷先生之学首先在淮南再度流传,而被部分地采入《淮南子》中。《淮南子·泛论训》曰:“忤而后合,谓之知权。”“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而《鬼谷子·忤合》曰:“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文意相同。又,《淮南子·说山训》曰:“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蛰。”而《鬼谷子·权》曰:“故介虫之扞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表现出明显的承接关系。

  司马迁父子为太史令,遍观国家典藏以成“通古今之变”的《史记》,其《太史公自序》有曰:“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通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曰:“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今按此司马谈所引,正与今传本《鬼谷子》之《持枢》所论“天道、人君之大纲”相类。又,班固于《汉书·司马迁传》引此文时改“圣人不朽”为“圣人不巧”,王念孙曰:“‘巧’,古读若‘粮’,正与‘守’为韵。”抑或此“巧”字乃班固据当时传世之《鬼谷子》校正。

  大概在汉武帝初年,《鬼谷子》之书、苏秦张仪之言等纵横家学说在社会上已相当流行,故丞相卫馆曾上疏建议武帝罢“苏秦、张仪之言”。但《鬼谷子》的流传并没有因此而绝止,刘向领命整理古代典籍,十分欣赏《鬼谷子》而将其文摘入自己的《说苑》中。其《善说》篇有曰:“《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骄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

  如此大段征引,未有其书所依而弗能为。除此之外,刘向还在《说苑》中化用《鬼谷子》文意,发挥《鬼谷子》思想以成句段。据初步比较统计,其《臣术》篇化用《鬼谷子》者有四段文字,其《权谋》篇化用《鬼谷子》者有五段文字,其《说丛》篇化用《鬼谷子》者有二段文字。据曾巩言,《说苑》本是刘向“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此书”的,所以书中或摘引、或化用《鬼谷子》文句。

  西汉末年,扬雄作《法言》,其《重黎》卷记曰:

  “或问蒯通韩信,不能下,又狂之。曰:方遭信闭,如其抵。曰:痴可抵乎?曰:贤者司礼,小人司利,况附键乎?”

  此词句、文意与《鬼谷子·抵瘪》所论有不少相同、相通处。

  东汉大经学家郑玄注《周礼·春官·典同》“凡声……微声痒”曰:

  “微,谓其形微小也。痒,读为‘飞钳涅暗’之暗。鹤声小不成也。”

  贾公彦疏曰:

  “云‘痒读为飞钳涅暗之暗’者,谓《鬼谷子》有《飞钳》、《揣》、《摩》之篇,皆言从横辩说之术。飞钳者,言察是非语,飞而钳持之。揣摩者,云揣人主之情,而摩近之。‘痒声小不成’者,飞钳涅暗,使之不语。此钟声痒,亦是声小不成也。”

  由贾疏可见,郑玄是化用《鬼谷子》篇章之言来注《周礼》的。

  所以说,自战国后期至东汉末年,《鬼谷子》的流传一直延续不绝,东汉人是不会再去伪造一本已经在流传着的古书的,胡应麟的“东汉人本二书之言,荟萃为此”的论说失考。而杨慎说《鬼谷子》即《汉志》之《鬼容区》,亦轻于立论。《鬼容区》在《汉志》中属“兵阴阳家”,班固论此类着述之内容曰“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显然与讲游说、揣摩、政治勾斗等纵横权术的《鬼谷子》大相异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鬼谷子》的流传亦有脉络可考。三国吴人杨泉作《物理论》,其《口铭》篇乃融《鬼谷子·捭阖》而成。如《口铭》篇曰:“存亡之机,开阔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而《捭阖》篇曰:“观阴阳之开阔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口铭》篇曰:“枢机之发,荣辱随焉。”而《捭阖》篇曰:“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日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阴阳相求,由样阁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表现出承接关系。另外,《物理论》言“指南车见《鬼谷子》”,而今本《鬼谷子·谋》曰:“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由此可见,杨泉是读过《鬼谷子》并对此书甚为熟悉的。

  西晋人皇甫谧博览群书,患风痹症后仍手不释卷,废寝而忘食,被时人谓之“收淫”。

  曾上表向晋武帝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因其对《鬼谷子》精读潜研,多有得获,故曾对《鬼谷子》作过注释,并制序言一篇。《隋书·经籍志》曰:

  “《鬼谷子》三卷,皇甫劾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胡应麟《四部正讹》曰:“《鬼谷子》……皇甫劾序传之。”“序”即作(序》,“传”指注释。

  马总《意林》曾录《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李善注《文选·郭景纯游仙诗》亦引:“《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其所言之《鬼谷子序》,或即“皇甫滥序传之”之“序”。

  西晋诗人左思,早年追随贾溢。贾溢被诛后,他无意仕途,而专意于典籍,博览群书,制成《三部赋》,皇甫谧曾为之作《序》。其《蜀都赋》曰:“剧谈戏论,扼腕抵掌。”刘良注曰:“剧,甚也。《鬼谷先生书》有《抵戏篇》。”刘良则以为其二语化用《鬼谷子》词句。

  东晋人葛洪弃官至洛阳后,广求异书,其《抱朴子·遗览》录从师所见方道之书205种660卷,其中有《鬼谷经》一卷。而其《抱朴子·应嘲》记其答客嘲问时有曰:

  “老子,无为者也;鬼谷,终隐者也;而着其书,咸论世务。何必身居其位,然后乃言其事乎?”

  客讥其“高尚勿用,身不服事,而着君道臣节之书”时,葛洪便抬出老子、鬼谷子隐身无为而着书论世的故事来比况、辩解。《老子》书在东晋时广为流传,而《鬼谷子》书在其时亦为当世所公认,葛洪才好用来比况自辩。否则,他举伪书、西晋人所造之书来比况,不更为攻击者增添了口实吗?

  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其厌倦了官场的黑暗与奉迎,退隐田园,忙时种田,闲时读书赋诗自娱。今存《鬼谷子·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注中有云:

  “元亮曰:‘含气之类,顺之必悦,逆之必怒,况天为万物之尊而逆之乎?”’近人俞樾因此而认为陶渊明注过《鬼谷子》。

  时至南北朝,《鬼谷子》仍流传不衰。刘宋人裴疖注《史记·苏秦列传》“期年以出揣摩”时曰:“《鬼谷子》有《揣》、《摩》篇也。”其显系见过《鬼谷子》书。萧梁人刘勰于《文心雕龙·论说》中论战国辩士时说:

  “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转丸》原为《鬼谷子》这一篇,在《符言》之下。台湾学者赵铁寒谓其亡于齐末梁初至唐尹知章世之间。《飞钳》为今传本《鬼谷子》之第五篇。另据《意林·篇目序》,梁人庾仲容《子略》中曾录有《鬼谷子》文句。据唐长孙无忌《鬼谷子序》言,萧梁人陶弘景曾注过《鬼谷子》三卷。

  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鬼谷子》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文人研读之已为平常现象。

  某些人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为之注释,开《鬼谷子》研究之始。由此可知,胡应麟的“皇甫谧手成而托名鬼谷”之论是错误的。

  由于《鬼谷子》的广泛流传和文人研读的影响,唐太宗十五年(公元641年)于志宁等领命修梁、陈、北齐、周、隋之《五代史志》时,将《鬼谷子》着录于《经籍志》中,收有皇甫谧、乐壹两种注本。其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中兴书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通志·艺文略》、《文献通考·经籍考》、《绛云楼书目》、《述古堂书目》、《孙氏祠堂书目》、《清史稿·艺文志》等目录书籍或着录、或评介此书。隋唐起,有隋人乐壹、唐人尹知章、明人归有光、高金体、清人秦恩复、近人俞樾等注释、评点过《鬼谷子》,而明清以迄近代,刊刻《鬼谷子》者计有二十余家。

  还有,唐人长孙无忌有《鬼谷子序》,元冀有《鬼谷子指要》,柳宗元有《鬼谷子辩》,宋人欧阳修有《鬼谷子序》,元人宋濂有《鬼谷子辩》,清人周广业有《鬼谷子跋》,卢文绍有《鬼谷子跋》,阮元有《鬼谷子跋》等对《鬼谷子》和鬼谷先生进行研究评说。唐代、宋代关于《鬼谷子》的作用和价值,明代关于《鬼谷子》的作者和真伪都产生过多人参加的大讨论和大辩论。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鬼谷子》书和纵横家学说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之大。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gushi/4684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