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何急于征讨乌桓?真实目的是清除袁绍残余势力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皇权衰微。关东诸郡起兵讨董失败后,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中原陷入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其中袁绍先后割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之地,势力最大。后长安政权动荡,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回洛阳。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去洛阳朝见汉献帝,并借口洛阳残破,缺乏粮草,遂迁都许县。

许县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曹操因此借天子以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收服关中诸多小军阀,在河南大肆扩张土地,实力逐渐壮大。与此同时,袁绍感到了来自南面曹操的威胁,且很不满曹操以天子名义对自己发号施令,急于攻灭曹操,因而于建安五年二月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打响之前,曹操和袁绍就有交锋,曹操胜多败少,还斩杀了袁绍手下名将颜良文丑。但曹操的军事实力远不如袁绍。于是主动退军,坚守官渡。袁绍大军以为曹操怯懦,便下令大军推进,紧逼曹操营垒。

袁绍和曹操于是在官渡对峙。

两军从八月对峙到十月,期间袁绍坐高橹、起土山、挖地道,想方设法不间断攻击曹营。曹操一一破解袁绍的进攻,可只是一味龟缩防守,毫无还手之力。曹操粮草将尽,形势危急之时,谋士许攸背叛袁绍,并向曹操献计攻打袁绍粮仓乌巢。曹操孤注一掷,亲自带领五千精兵,趁夜袭击乌巢,大胜,烧粮草。

袁绍军心大乱,一溃千里。袁绍和儿子仅以身免,逃回江北。

官渡战败后,袁绍一蹶不振,于建安七年病逝。随即袁绍儿子袁谭袁尚火并,袁谭战败,投降曹操。建安九年二月,曹操趁袁尚攻打袁谭之际,围攻邺城。袁尚回救,在滏水(滏阳河)被围,袁尚求降,曹操不许。袁尚趁夜逃往中山,后投奔幽州袁熙。不久之后,袁尚、袁熙投奔三郡乌桓。邺城被曹操攻破后,第二年,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借口负约,攻灭袁谭,遂平定冀州,向天子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彻底肃清袁氏势力,也为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远征乌桓。同年五月,曹操率大军到达无终(河北蓟县),当时正值雨季,道路不通,曹操听从无终本地人田畴建议,改走一条久已断绝的小路进军。

田畴引导下,曹操大军翻越徐无山(河北玉田北),穿过卢龙塞(河北喜峰口一带),兵锋直指乌桓老巢柳城(辽宁朝阳南)。曹军距离柳城一百多里时,乌桓才察觉,于是踏顿、袁尚、袁熙等率领数万骑兵迎战。

八月,曹操与敌军相遇。当时曹操军队的矛重在后方,前锋少有穿铠甲的。曹操在高处观察后发现敌军阵型不整,于是命令大将张辽为先锋。趁敌阵变动的时机发动猛攻。乌桓军队大乱,踏顿临阵战死,曹军大胜,收降兵二十余万。袁尚、袁熙逃亡,投靠割据平州的公孙康。

此时曹操的部下劝曹操趁势进攻公孙康。因为曹操此次千里奔袭的目的之一是消灭袁氏残余势力,而这一目的尚未达到。曹操却命令全军回师撤退,他说:"不用出兵,公孙康会给我们送来袁尚、袁熙的头的。"

果然,后来公孙康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头送给曹操。部将很奇怪。曹操说:"公孙康本来就害怕袁尚等人,我们进攻公孙康,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抗我们,我们撤兵,他们自然会互相猜忌,互相攻伐。"由此,曹操解决了三郡乌桓之害,并借公孙康之手,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lishigushi/4697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