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用一生的才智辅佐朱元璋

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代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授为高安丞,获得廉洁正直的名声。他博通经史,无书不读,尤其精于天文。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闻知刘基宋濂等人学识渊博,于是不惜钱财,予以招用,起初刘基坚决不答应,后经总制孙炎两次写信邀请,刘基才决定出山。到了应天,刘基陈述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马上命人建造礼贤馆让刘基等居住,对他们宠爱备至。

当时韩林儿自称朝廷,朱元璋对其遥相尊奉,礼节甚恭。但刘基却不这样认为,即使朝见韩林儿,也从不予以叩拜,并对朱元璋说,“韩林儿只是一个牧童罢了,尊奉他干什么?”朱元璋曾向刘基询问征战之计,刘基说:“张士诚只顾保全自己,不值得担心。陈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其心无日忘我,应当先谋取陈友谅,陈氏灭亡,张氏便势孤力弱,一举即可平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先生有什么好计,都尽管说出来吧!”当时陈友谅正攻陷太平,谋求东下,势力发展甚速。朱元璋的下属,开始出现动摇的局面,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往钟山,只有刘基瞪着双眼不说话。

朱元璋便将他召入内室,刘基愤然说道:“主张投降或逃走的,应该斩首。”朱元璋便问:“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回答:“陈贼气骄,待其深入,伏兵拦击,将其打败,这很容易啊。天道轮回,后来起事的会取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就在此举了。”朱元璋深受鼓舞,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引诱陈友谅军,取得了胜利。朱元璋以克敌之功赏赐刘基,刘基辞谢不受。

不久,陈友谅军又一次攻陷了安庆,朱元璋打算亲自率军征讨,以此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朱元璋率军进攻安庆。从早晨一直到暮色降临,仍未攻下,刘基请求速趋江州,直捣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西上。陈友谅始料不及,只得带领妻子儿女逃往武昌,江州遂降。其龙兴守将胡美派他的儿子前来表示诚意,请求朱元璋不要解散他的部队,朱元璋面有难色,刘基从背后踢床暗示,朱元璋顿时醒悟,应允了胡美的要求。胡美投降后,江西诸郡全被攻下。刘基丧母时,正值战事紧张,所以一直没敢说,直到这时,才请求还乡为母亲举行奠礼。适逢苗军反叛,杀金华、处州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形势动摇。刘基赶到衢,首先为守将夏毅安抚诸属城,再与平章邵荣等,平定了叛乱。方国珍一向害怕刘基,便致信刘基,对其母去世表示悼唁。刘基给方国珍回信,向他表明朱元璋的威德,方国珍于是向朱元璋进贡。

朱元璋多次写信到刘基家中,询问军国大计,刘基逐条地详细作答,均能切中要害。不久,刘基返京,朱元璋正要亲自率军支援安丰,刘基劝说道:“汉、吴都在伺机进攻,我们现在不可轻举妄动。”朱元璋不听,而陈友谅知道后,乘机率军围攻洪都,朱元璋这才说道:“我没听你的意见,险失大计。”然后亲自带兵援救洪都,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一天交战数十次。

当时,朱元璋坐在胡床上督战,刘基随侍身旁,忽然跃起大呼,催促朱元璋赶快转移到别的船上去。朱元璋仓促转移到另一小船上,还未坐定,飞炮便将他原来所乘御船,击得粉碎,站在高处的陈友谅见御船被毁,大喜,而朱元璋所 乘之船只进不退,汉军都大惊失色。当时湖中战斗相持了三日,未决胜负,刘基请求移军湖口,以扼住汉军出口,在金木相克的这一天,与陈友谅军决战。结果,陈友谅战败,在逃跑途中毙命。其后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北伐中原,完成千古帝业,均出于刘基的筹划。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刘基上奏制定军卫法。当初确定各州粮税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惟独青田县除外,太祖这么说道:“要让刘伯温家乡,世代把此事传为美谈。”刘基认为宋、元两朝都因为过于宽纵而失天下,所以现在应该整肃纲纪,于是便下令御史检举弹劾,不要有任何顾忌,宿卫、宦官、侍从中,凡犯有过错的,一律奏明皇太子,依法惩治,因此人人畏惧刘基,遵纪守法。

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李善长一向私宠李彬,故请求从宽发落,刘基不听,并派人骑马速报太祖,得到批准,刘基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因为此事,刘基与李善长开始有隙。太祖返京后,李善长便向太祖告状,说刘基在坛地下杀人,是不敬之举,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

刘基妻亡,刘基请求告辞还乡。太祖正在营造中都,又积极准备消灭扩廓。刘基临走上奏说:“凤阳虽是皇上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皇上万万不可轻视。”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扩廓逃往沙漠,从那时起一直成为边患。这年冬天,太祖亲自下诏,叙说刘基征伐之功,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封刘基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刘基进爵,刘基固辞不受。

后来,太祖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将。”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却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叩首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 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

后来,李善长辞官,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无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象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做不到。”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太祖又说道:“这样看来,只有先生你最合适做我的丞相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mingchaogushi/2101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