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永乐大帝朱棣的上位之路,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靖难"这两个字可以说清道明的,其中发生了多少故事,我们也不得知晓,通过各种书籍资料,我们才得以窥得其中万一。

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出生时(1360年),这个时候还是吴王朱元璋正和陈友谅打得正打得不可开交,且这个时候正值陈友谅举兵进攻太平,军情紧急,朱元璋这个儿子看都来不及看一眼,就上前线指挥去了。

而朱棣这个名字也是等到明朝建立前一年,万事初定之后,朱元璋将他的七个儿子(这个时候只有七个儿子出生),叫在一起一个个的取了名字。

但是对于他这几个儿子里,老朱最为疼爱的还是长子朱标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从一开始就给予厚望。老朱本来就命运坎坷,自小颠沛流离,连饭都吃不到嘴里。

所以老朱在身居高位之前也没习得什么文化,但是他深感知识点重要性,对于自己的儿子们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儒家经典是每个皇子所必须要学习的东西,在礼仪上,出行规格上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是身为长子的朱标可是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教导朱标的还是当代大儒宋濂,朱元璋又将自己的一众亲信,徐达李善长等人分封为太子属官,直接对太子负责。

可以说朱元璋都设计好了,自己的辅佐班子,以后都是留给朱标的。在这一点上朱棣也是万万无法相比的。

而且,据我所了解,朱棣可能并不是老朱的结发妻子马氏嫡出的,关于朱棣生母的众多说法也都存在一定疑点,其中最为可信的就是生于碽妃。等朱棣做了皇帝后,为了自己的地位出身,从而大量篡改正史。在古代出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朱棣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最为期待的皇太子朱标却在巡视陕西返京后,就患病去世了。老朱也因此万分悲痛,但这这个时候新的问题来了,朱标死了,谁能继承大统呢?

朱标次子朱允炆也是天资聪颖,并且十分孝顺,老朱看了就十分欢喜,就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意思就是等朱允炆长大之后继承大统,这时的众亲王可能心又不服,但是朱元璋在一日,谁又敢说个不字呢?

老朱家就属朱元璋最为"生猛",有的朝廷命官在上朝之前,就已经立好了遗书,因为在朝当班,按照朱元璋的脾气,朝不保夕也是常见,再加之,后期的朱元璋对于朝廷命官也过于苛刻,用"病态"来形容也不为过,因此朝臣无不胆战心惊,但老朱的威严也是无人可匹,无人敢抚其虎须。

所以朱标不死,朱棣是万不敢造反的,这个时候的燕王朱棣也早就在北平(现北京)就藩,将北平经营得妥妥的。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出兵征讨漠北,攻打元将乃不儿花,大胜。朱元璋眼因此十分开心,大大地赏赐了朱棣。

等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于应天宫,这时候朱允炆在次年继位。这个时候的朝局还算稳定,朱允炆所掌握的势力各位王爷也无法动摇,但这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致使原本实力不强,胜算不大的朱棣当上了皇帝?

等到朱允炆登基之后,为加强中央统治,在方孝孺等一众大儒的影响之下,决定"削藩"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进而再打击其他势力强大的藩王。

而这些藩王都是那些人物?为什么要通过削弱藩王的实力,来加强中央集权。洪武年间,朱元璋刚做皇帝的时候,跟随他开国的这些元勋们,除汤和徐达之外没有几人得以善终,各将领都被解除了兵权。

而守疆保国的都成了朱元璋自己的儿子们,朱元璋也为这些儿子们加封了王位,地方军事都以这些王爷们为主,也就是形成日后的藩王势力了。

这些儿子亲王们自成一国,在他们自己的封地里,这些亲王也有着很大的的权利,加之朱允炆面对自己的一众叔伯也是不自信的,从而迫切地像削弱这些王爷们的实力。不计后果,不切实际地进行改革,终于促成了大错。

朱允炆在一年之内废除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接下来便是要针对燕王朱棣了,而这时的燕王朱棣虽然军事实力远远无法加之老二朱樉(被毒死),老三朱棡(壮年去世)早早去世。

燕王朱棣自然而然成了朱家地位最高的人了,先不说辈分上的差距,就朱棣这样一个个地逼死自己的叔叔们,朱棣也知道离自己也不远了。如果朱棣不造反那么死的就是朱棣了,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揭竿而起。

朱棣在黑衣僧人丞相姚广孝的力荐下起兵造反,还有一说是刚好这时,好圣孙朱瞻基诞生了,更是坚定了朱棣造反的决心。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但是朱棣刚造反时,才有多少兵力,兵力不过四万,但是建文帝这一放动辄30万,50万的军队,而就是这样悬殊的兵力,建文帝却输了,这其中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说刚开始时朱棣兵少,但是其出众的军事能力足以与开国名将徐达常遇春相媲美,但是反观建文帝这一方,却没有一个出色的能领导,能指挥大军的猛将,这也导致朱棣的燕地久攻不下。

等到后来朱棣出奇策,收复了宁王朱权的蒙古雇佣兵这是军事实力也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兵力可达12万,但在之后长期征战的过程中,虽朱棣胜迹不少,但相较于兵源充足的建文帝一方来说,情况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朱棣在等待一个机会,他也不知道这个机会会不会到来,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机会来得如此之快,建文三年(也就是1401年),朱棣的奸细传来消息:南京空虚!

这是朱棣虚晃一枪,退兵!不在于盛庸明朝正面军队纠缠,而是积蓄实力,继而发兵直捣京师,一路上攻城略地,无往不利,攻克泗州、扬州,接着便是南渡镇江,直逼南京。

最终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之后也就有明成祖朱棣,永乐一朝的精彩历史。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mingchaogushi/4811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