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天皇”徐福东渡日本之谜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徐福是中国兵家泰斗鬼谷子先生的徒弟。鬼谷子先生原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卫国人,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今河南省淇县淇谷云梦山)授徒,长于持 身养性和纵横术,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世称王禅老祖。 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徐福等都是他的弟子。鬼谷子的高徒中,徐福在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之后,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在 秦始皇登基前后学成出山。

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泰山勒石颂德。然后经黄县、(月垂)县,攀成山,登芝罘(今烟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个月。在此期间,秦始皇看到海 州湾内出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入海数年求药不得。

9年以后(前210 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又找来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诈称海中的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取药,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泰始皇 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 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 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 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 神”。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 祭祀活动。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中国、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慈溪和新宫、佐贺、大阪、富士吉田、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 立了徐福会。一些 台湾、香港及日本学者认为,徐福与日本传说中的开国神武天皇是同一个人,成为日本人的祖先。昭和天皇的大臣甚至肯定“徐福是我们日本的国 父”。

那么,徐福东渡日本是史实,还是传说?

徐福东渡的记载,最早见于 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在三处四次记载了徐福渡海的故事。从而提出了一个恍惚迷离的历史难题。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八年”条载:“齐人徐市(fú,即后文之徐福)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 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这是中国古文献记载徐福东渡故事的起始。《史记》同卷“秦始皇三十七年”条又载:“方士徐市 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从这一记载看,徐福入海 之后,似乎又回返过一次,其后便下落不明了。秦始皇对此也并未加以追究,因为同一年始皇帝就死于沙丘了。

但是,《史记?淮南衡山列 传》中却提出了新的情况。淮南王刘安与将军伍被纵论天下形势,伍被在谈到秦亡时,举出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这件事。他说徐福以巧言欺骗秦始皇,“秦皇帝大说 (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家而六”。《史记》没有记载徐福所到的“平原广 泽”究竟是什么地方,但五代后周时的古籍《义楚六帖》对此有所披露。此书为济州开元寺一位名曰义楚的和尚所著。该书《城廓?日本》一章中曰:“日本国亦名 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出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 子孙皆曰‘秦氏’。”

这是中国古文献中第一次把徐福东渡与日本联系起来的记录。这段文字很值得探究。第一,它认为徐福东渡确已到达日 本;第二,它认为徐福之所以把日本(即倭国)作为目的地,是因为在那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第三,它认为徐福带去的童男女,子孙繁衍,名曰 “秦氏”;第四,它认为由于徐福后裔的繁衍,使日本风俗“一如长安”。从全文记载的口气来看,作者似有某些亲身感受,如亲赴日本、耳闻目睹的一般。

我们寻考《义楚六帖》资料的来源,可以推定该书关于日本部分的记载,大约与一位名叫宽辅的日本和尚有关。原来,公元927年(五代后唐天成二年),日本 醍醐时代僧人宽辅,请赴中国。此人是真言宗的高僧,法号“弘顺大师”。他在济州与义楚交往甚厚。所以,《义楚六帖》这部宗教著作,特辟“城廓?日本”一 部,记载日本的风土人情,其资料大多出自宽辅的口述传闻,因此,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义楚六帖》在研究中日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五代史》中没 有“日本传”,唐宋之间中国关于日本的记载,主要是依据《义楚六帖》。我们据此书的记载,可以推定在公元十世纪左右,最初是在日本流传着徐福渡海,东达日 本的传说。此传说又经过赴中国大陆的日本人的传播,被首次载入中国的文献。

如果说,徐福东渡到达日本的传说,是十世纪左右日本的产 品,那么,到了 宋代,中国人对这样的传说就深信不疑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宋代大文学家 欧阳修的《日本刀歌》了。其中云:“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 风俗好,其先徐福祚秦民,采药淹留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日本刀歌》载《欧阳文忠公全集》卷十 五,奇怪的是《司马文公集略》中也有,不知是欧阳修做的,还是 司马光做的,中国学者没有考证。此处依日本松下见林《异称日本传》中说法,定为欧阳作品,误 入司马光的集子)

欧阳修对徐福到达日本,作了完全肯定的描述,他在《日本刀歌》中的观点最集中地代表了十一世纪前后当时中国人的日本观。

宋代之后,经过将近两个多世纪的流传,在明太祖洪武年间,这一传说又有了新的演进。

十四世纪初期,日本高僧绝海中津赴中国,他在洪武元年(1368年)为 朱元璋所召见。两个人讲得兴来,一唱一和,做了两首诗。现日本《蕉坚稿》(绝海中 津的遗文编)中,载有《应制赋三山》一首,其诗曰:“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在此诗之后,附有《明太祖御制 赐和一首》。其诗曰:“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亦应肥;昔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竟不归。”

这两首诗,虽然咏的是同一个主题,却有 各自的风格和心情。但是,令我们最为注意的是,绝海的诗第一次透露了当时在日本的熊野山前(今和歌县境内)日本人已经立起了徐福的祠堂,而且血食不断。至 此,我们可以说,长期流传于口头和文字上的传说,已经被演绎为中日人民生活中的一种“虚构的事实”了。它明明只是一种传说,而人们却用建祠(其后还筑墓) 祭祀的传统形式,确认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在当时,中国、日本和朝鲜 三国的历史学家们几乎都确信这个“虚构的事实”,纷纷载入他们的著作中。

明代陈仁锡撰《皇明世法录》卷七十六“日本考”、明代刘仲达撰《刘氏鸿书》卷八“地理部”、朝鲜学者申叔舟在其《海东诸国记》、日本北亲房著述的《神皇正统记》等书都记录了徐福到达日本的故事。

我们现在要问,为什么徐福东渡到达日本的传说会首先在日本形成和流传?为什么一部分日本人也相信自己就是徐福一行的后裔?为什么在长达近千年的时间里,中日朝三国的文献都同样地记录着这一“虚构的事实”?为什么大家都相信这是“事实”,并且在流传中给它增添新的内容?

我们说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自隋唐以来,日本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汉文书籍大量流入日本,史籍中关于徐福东渡寻找蓬莱仙山求不死药的记载也必为日本人所 知。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徐福东渡的背后,隐藏着一段真正的史实,徐福的神奇而浪漫的传说,不过是不自觉地被用来解释这一段不为人所注目的事实的。这个事实 便是自秦汉以来,有大量中国居民迁居日本。

大正年间(1911—1925年),日本的考古学家们在日本的西南海岸,发现了大量的铜 铎、铜剑、铜。这些金属器物,与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出土的均极为相似,有的则完全一致。考古学家后藤守一等认为,这是从公元前四世纪或三世纪起,至公元 前一世纪左右的器物。这些器物的制作者,相当多的是在这一时期从大陆迁来的“归化人”。

“归化人”是日本人类考古学中一个专用名词。它专指上古时代从东亚大陆或南洋诸岛移居日本列岛的居民,以区别于日本列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即区别于“原日本人”,但他们本身又在日本列岛民族人种的融合中逐渐被“消化”,而成为今天日本人的祖先。

根据日本发现的上古金属器具遗物,考古学家们推断,从公元前三世纪起,日本已有“汉族归化人”。1958年,日本当代考古学家金关丈夫在日本九州岛东南 的种子岛发现一批陪葬物,出土“贝扎”(贝制片状物,陪葬或术用)、“腕轮”(手镯状物)数件,在“贝扎”上,有写着“汉隶”的文字,在“腕轮”上,刻 有汉代爬虫纹样的图案。由此可以推言,从战国后期至汉代,一定有不少的中国人在向日本列岛移民,成为当地的“归化人”。

对于“汉族归 化人”的活动,中国古文献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可能是因为中国地广人多,少量居民的外流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反映在日本的古文献中,却是相当突出。据日 本第一部史书《日本书纪》的记载,在“应神天皇十四年”(约公元二世纪左右)“融通王弓月君率秦人来归”。“应神天皇二十年”,又有“倭汉直祖阿知使主, 其子都加使主并率己之党类十七县而来归焉”。公元815年,日本编成《姓氏录》,其载“仁德天皇(约公元前一世纪)时,秦氏流徙各处,天皇使人搜索鸠集, 得九十二部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人”。《姓氏录》并叙“弓月君为秦始皇五世孙”,“阿知使主为汉灵帝三世孙”云云。

日本古文献记载的那些具体数字并不完全可靠,但对中国大陆秦汉人迁居日本这一事实,却是一致确认的。如果把文献记载与地下文物的发掘相印证,那么,秦汉时代中国人向日本不断地移民,无疑是一个事实。

另外,台湾、香港以及日本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徐福与日本传说中的开国神武天皇是同一个人。这种观点于1950年提出后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学者 于当年便自发组成“日本民族头骨指数测定会”,文部省补助经费,由全国各地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对各大学的男女学生的头骨进行测量,五年后集中了代表全国 280个县市居民的六七万人的测定结果,由日本最著名的体质人学类权威长谷部言人博士整理分析,与日本周围民族头骨指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现在日本人的 头骨指数大多数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各省人的头骨指数完全相同,与上述省份外的部分相异,由此得出了“日本史前时代的祖先,曾经留住在中国的东 海沿岸”的结论。据常扬所著的《港台的徐福研究及其在日本的影响》一文说,昭和天皇之第三笠宫就表示过赞同“徐福即神武天皇”的观点。1975年,“香港 徐福会”成立时,他在贺词中肯定“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1980年4月29日,九州岛佐贺县在日本的“天皇诞生日”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徐福大祭”, 祭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两千年悠久的历史啊!欢欣庆祝神社的祭典,奉到秦皇的命令,率领童男童女,徐福一行在明海的寺井湾登陆,辟开茂密的芦苇向前迈 进。”

1994年4月当选的日本首相羽田孜上任前,公开承认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后裔。这使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许多人十分震惊。 他说他的祖先姓秦,在200年前才改为“羽田”,他是率领3000童男童女从中国到日本的徐福的一个随员的后代。换句话说,这位首相承认自己具有中国血 统。

笔者认为,徐福东渡的史实、传说和它们的历史演变,清楚地表明了从上古时代起,中日两个民族在经济、文化,以至人种方面的联系是 极为密切的。通过对中日两国历史考证和民族头骨指数比较研究,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就把人们无法解开的迷惑,附会到了一个可以被附会的事件身上,终于把徐福 安排到了日本,徐福东渡便首先被敷衍成一篇神奇的故事,在中国、日本、朝鲜得到流传,而且认可了。当我们通过文献与文物两个方面把握了这种联系的深刻性的 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二千年历史学家们疑惑不解的话题。这起码对日本人认定自己是神的后裔的一个否定,改变大多数日本人对自己是最优秀种 族原因的看法。同时也可以说明中日交流古已有之,并源远流长。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qinchaogushi/4746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