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先王”昭明之都“砥石”初探

一、前庄遗址重要发现向世人提出的思考

1990年初,位于山西省平陆县城东40公里、地近砥柱的平陆县坡底乡崖底村前庄村南端黄河边一个二级台地上,出土了一批商代早期珍贵文物。

这批文物中有与举世闻名的郑州商城杜岭一、二号方鼎相媲美的青铜大方鼎、有商王室举行祭祀用的重要青铜礼器大圆鼎、和堪称商代乐器之最的大石磬。其中青铜大方鼎通高82厘米、口径50厘米见方,腹面四周主饰带状乳钉纹、上部夹饰带状饕餮纹、空心柱状足,足高23.5厘米,也饰带状饕餮纹。青铜大圆鼎两件,一件高73厘米、口外径47.5厘米;一件高70厘米、口外径45厘米;腹部均饰带状饕餮纹夹乳钉纹。其中一号圆鼎足高27厘米,饰兽面纹。、通高37厘米、口外径21厘米、平肩、十字形镂空圈足。颈部和腹部除饰阴线外,均有带状饕餮纹夹乳钉纹相饰。大石磬、通长101厘米、腰宽23厘米、厚4厘米、玉石质、颜色灰白。背中有一圆孔,孔径2.5厘米。表面光滑细腻,敲击音色极佳。这批文物中还有青铜爵、钅斤、陶鬲、纺轮、网坠等。

1990年3月29日《文物报》第一版在显著位置以《山西平陆发现商代前期遗址》为题公布了这一发现,国内一些研究夏商史和商周青铜器的专家学者,先后有多人到此地进行考察。次年春,原运城地区文物工作站和平陆县博物馆对该遗址铜器出土地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开探方6个,发掘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此次清理发掘的主要收获是:清理剖面呈袋状和底部呈锅底状灰坑2个、半地穴式房址5座。陶器有:大口尊、三耳瓮、瓿、鬲、罐、簋、盆、甑、豆、觚、器盖、网坠、纺轮、陶环等;石器有石杵、石镰、石刀等;骨蚌器有:蚌镰、骨锥、骨匕、海贝、卜骨等;铜器有:针、镞、匕形器、钅斤等。证实这是一处商二里冈时期文化遗址。

但时过十多年,关于前庄遗址出土的青铜礼器:大方鼎、大圆鼎、、爵和大石磬的归宿问题一直是一个谜。因为这批珍贵文物考古界公认是一批商王室祭祀所用的重要礼器。既然是王室所用重要礼器,那么究竟是商代那一个王或王室那一支在此祭祀、又为何将这批贵重礼器留在此地呢?此地会不会与上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呢?从前庄遗址北与陡峭的石崖相连,南、西两边二十余米外的悬崖下即为波涛汹涌的黄河,东侧有石膏河山涧流过,遗址北高南低,呈东西带状,总面积仅一万平方米的情况来看。有人推断:前庄遗址可能是一处商人祭祀遗址,前庄遗址出土的青铜重器等可能是商某王祭河之用器。那么,是商那一个王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到如此偏僻的三门峡大峡谷中设坛祭祀呢?会不会有商那一个王曾在此地或附近地区建过都呢?上没有明确记载。

二、砥柱以东地区的考古调查和粮宿商城的发现

继前庄遗址发掘之后,在砥柱(三门峡大坝)以东大祁村沿河一带的二级台地上,因修路又陆续出土了一批商代文物。其中青铜器有:爵、小⒏辍⒌兜龋皇器有石斧、石锄、石刀等;陶器有网坠、陶环、尊、瓿、鬲等器物残片。大祁遗址出土的青铜爵与前庄遗址出土的两件青铜爵造型花纹完全一样,皆属商代早期的杯体双柱爵中的平底宽体准分段式爵。惺艨硖宸侄纹降资校为商代中期遗物。戈属有阑直内式、援宽而长,前锋钝尖、有上下阑、内作长方形、有穿,明显属商代早期遗物。至此,笔者开始对砥柱以东地区沿河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发现砥柱以东的大祁村路段,平陆东沿河公路所经之处,有三分之一路段开凿在黄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这些二级台地多为坡地,一般是北高南低,有些经过人的平整,原有面貌已经改变。台地的面积少者几亩,多者十几亩,形状也不规则。从公路下切部分的剖面看,曾零星暴露出一些商代灰坑、墓葬、半地穴式房子,以及夹杂有商代器物陶片的灰土层。虽然没有进行大面积勘探发掘,但可以肯定,在砥柱以东,前庄遗址以西的大祁段沿河一带大约1。5公里长的范围之内。大大小小的黄河二级台地上,在商代前期、中期都曾有过商人部落的居住或活动。粗略估计,这些台地原有面积的总和大约在5万平方米左右。但是,这些发现,并不足以解释前庄遗址出土的青铜重器的归属问题,那么在与前庄遗址东面搭界的粮宿村会不会有相同的发现或更重要的发现呢?

粮宿村:包括东粮宿、中粮宿、西粮宿三个自然村,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西面(西粮宿村)与前庄遗址搭界,此处是三门峡谷中一块面积最大的黄河二级台地,是古代人类居住活动、栖息的理想之地。二oo三年元月十二日,由笔者率领的7人考古调查小分队终于在距前庄遗址直线距离1。5公里的粮宿村东面——东粮宿村,发现了一座商代前期城址。从而为解决前庄遗址出土的这批商王室重器的归宿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城址位居东粮宿村的中、东部。南濒黄河,北面靠山,东面临沟,西面与中粮宿为邻。城址北高南低,东西宽200余米,南北长300余米,总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城垣现发现东、西、北三面。城垣北墙保存在地面上的长约170米,宽6—12米,残存高度2—5.5米。城垣北墙外侧被淹埋,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已遭受人为破坏的北墙内侧。北墙内侧的西段有当地居民在墙体上直接开凿的窑洞,东段也有当地居民在墙体下部开凿的洞式羊圈。北墙的中部,从西往东约60米处有一宽25米的缺口,疑为北城门。出北门通往山顶的路壕大致还可以看出其基本轮廓,路壕底宽5—7米。深浅随地势,浅则5、6米,深则十几米。东城墙与西城墙在地面上几乎看不到。但由于该城址东面临沟,东城垣东北拐弯处临沟的一面,即墙的外侧,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墙下部的夯土层及城墙走向。在城东南角临沟的一面,还可以时断时续地看出东城墙南段的下部夯土层。从城垣的西北角往南约160米处,在当地一居民窑院的崖眉上还保存有长约3米、厚约2米的城墙夯土层,实为城垣西墙留下的遗迹。由于财力所限,对该城址仅限于地面调查,未能钻探试掘,故整个城垣的情况还不十分清楚。南城墙在此次调查中未能发现。不过,从整个城址的地理形势来看,该城东面临沟,仍留有版筑痕迹,说明该城南面可能也有城墙,只是年代久远、沧桑变迁、不复存在罢了。

从当地居民在城垣北墙东段开凿的洞式羊圈洞壁剖面上看,墙体下面的生土基槽,口宽约11米,底略平,宽约6。5米,深约1.4—1.5米。基槽内夯土较松,夯层厚约15厘米。墙体比基槽稍宽,向上斜收。采用分段版筑,每段长约2。3—2.7米。夯层平且匀称,褐红色粘土与黄沙土质掺和,土质坚硬,孔隙很小,夯层厚4—7厘米,夯窝小而密集,圆形凹底,直径约5厘米。此外,在墙体的表面,其腰部还留有当年固定夹板拴绳楔榫留下的孔洞,其孔径一般在6厘米左右,深度未测。该城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笔者推断:其西墙外侧与中粮宿村之间的界沟,即为当年西墙外的护城壕。关于城墙的护坡未发现,城内的建筑布局因未勘探发掘尚不清楚。仅采集到少量夹沙粗绳纹灰、黑陶片和泥制灰、黑、红陶片。可以判定的器物有尊、鬲、盆、罐等,与前庄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基本一致。在城址内当地居民平整过的梯田高埝头剖面上,还发现了当时烧陶所留下的窑址遗迹和包含各种遗物的文化层。其厚度0.5—2米。

此次发现的东粮宿城址,虽然面积不大,筑城技术上既与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湖北盘龙城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文化内涵与前庄遗址基本一致,其年代当为商代前期无疑。据此笔者推断:东粮宿城址当年的主人就是前庄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的主人。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hangchaogushi/3508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