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设计了不流血的兵变,也设计了宋朝特别的官帽

赵匡胤虽然通过逼迫孤儿寡母而得位有些令人鄙视,但成为宋太祖以后,却给了冷冰冰的历史一丝温暖。他一改五代十国以来残酷血腥的杀戮,将宋朝变为最尊重文人、最开放、最富裕的朝代。

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不是做做样子而已,陈桥兵变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朝代更替;杯酒释兵权以最温和的手段治好了历代开国帝王们最大的心病;三条祖训让宋朝不会走向杀戮;甚至连对待朝臣的交头接耳行为,也采取了最特别的办法。

先说说陈桥兵变,这在古代中国其实屡见不鲜,在五代十国更是常见的剧目。哪怕后周,也是开国皇帝郭威也是在檀州做了一模一样的的事情才得到江山的。陈桥兵变距此不过九年时间。

兵变的目的不是要几个军饷、杀几个权臣,而是直接要建立新王朝,取代旧王朝,这不经历血流成河的惨状是不可想象的。赵匡胤在整个故事中仿佛就是一个被胁迫的大姑娘,万般无奈之下被迫拜堂成亲。

不过根据后来的发展过程来看,赵匡胤不仅在这次兵变中早有预谋,而且计算得滴水不漏。大军出征时,到处又流传“点检当天子”的谣言,让舆论天然倒向于他。在黄袍加身后,他又约束手下将领不得随意杀戮,说出了有名的纪律要求: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

更为关键的是,他率领大军返回京师时,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他的“结社兄弟”,毫不犹豫的开门迎接。太后没有实权,宰相懦弱无能,皇帝年纪尚幼,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内,这天下就轻轻松松改姓赵了。

在整个兵变过程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意欲抵抗,可还在组织兵马的时候就被率先入城的军校王彦升所杀。如果将政变放大来看,尚武的后周只有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也被赵匡胤轻松解决。

这次兵变就是因为布局之精巧、谋划之详细,将方方面面、前前后后的人物性格、实力都计算得清清楚楚,成为中国历史中的经典范例。宋太祖一介武夫,居然能以如此和平的手段获得天下,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大事,还有一件小事足以看出宋太祖光辉的人性。北宋刚刚立国不久,跟随宋太祖起兵的都是一些莽夫,即使如同赵普一般的重要谋士,文化程度都不高,被人笑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些元勋一到朝堂开会的时候,就不拘礼节,凡是宋太祖所提的事情,稍不如意,便互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面对这种无礼的行为,若是遇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头落地,又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性命将会交代了。

但是宋太祖则展现完全不同的政治智慧,他不动声色,只让属官在幞头纱帽的后面加上长翅。北宋最开始官帽当然是沿袭了后周的式样,而后周主要又是唐朝而来的。帽子本来有翅膀,但长翅是由铁皮和竹篾作为骨架,向外延伸一尺多,后来还有越来越长的趋势。

宋太祖自己以身作则,在朝堂之中戴上这样的帽子,而臣子们因而也不得不打扮得如此滑稽。滑稽归滑稽,毕竟是官帽,也没有人会因为不好看而不戴,后来都以能戴上这种长翅帽而自豪。

这种帽子,转过头的时候,极不方便,在平时生活中是不用戴的。但是在朝会时,宋太祖要的就是这个不方面,这就让朝臣们不能随便交头接耳。

其实,这种设计,在中国服饰中早有体现。我们看到过秦汉时期帝王的冠冕,前面都有流苏。流苏的设计思路和长翅帽是异曲同工的,如果帝王不顾自己的仪容,走路太快不合体统,流苏便会摇晃发出声音甚至打到皇帝的眼睛。这样一来,皇帝走路自然注重自己的威仪,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帝王毛躁的性格。

宋太祖这种靠智谋而非强权的思路,深深影响了有宋一朝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个性最为鲜明,最为独特的那个王朝。

参考资料:《涑水记闻》、《东京梦华录》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531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