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五鬼”之一王钦若,素有奸邪险伪之称,为何没被写入奸臣传

"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这是宋代皇帝宋仁宗对宰相王钦若做出的一番评价。从这就话当中不难看出,王钦若

在为官期间做的很多投机取巧的事情,使得自己得到朝廷的重用,这种行为就被认定位奸邪。

不仅如此,王钦若还被称为北宋"五鬼之一"在这五鬼当中,王钦若是最著名的一位,可以这么说,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奸臣,这种人被是应当被记载在《奸臣传》当中的。

但我通过翻阅《奸臣传》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书中并没有记载过他的事迹,这就让我对他有了很大的兴趣,后来我仔细查看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才发现,没有记载他是有原因的。

史料记载,王钦若在淳化3年通过科举的方式考中了进士,从此他就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隆平集》记载:"累迁知制诰、翰林学士。咸平四年,参知政事。"

这时候的王钦若就开始参与朝堂政事,期间度支判官毋滨古曾向王钦若禀告的一件事说:"从五代至今,全国百姓因战乱四处逃亡没有能力维持生计导致拖欠钱粮,虽政府一直在催缴但老百姓实在太贫困了,我想启奏皇帝让皇帝将这笔钱粮给免了。"

王钦若听完之后,觉得十分有理。他就让将那些所欠的钱粮全部统计好,以私人的名义面见宋真宗

宋真宗得知此事后说:"难道先帝不知道这件事么"王钦若回到,先帝肯定是知道的,留给皇帝您就是为了让您以此来收买民心,稳固皇权。宋真宗听完大喜,随即将这笔钱粮给免了,并嘉赏了王钦若将其任命为副宰相,当时的正宰相是寇准

王钦若不甘愿臣服于寇准手下做一个副的,于是在公元前1004年,契丹骚扰宋朝边境的时候,宋朝上下都向避开契丹这股势力王钦若让宋真宗迁都南京。可宰相寇准却劝谏宋真宗说:"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若向南迁都,"所在人心崩溃",契丹乘势深入,则天下不可保。"

宋真宗勉强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契丹,当地的士兵听到皇帝要亲自来带领自己打仗,士气高涨。于是当和契丹开战的时候,在寇准的指挥下,契丹军队损失惨重。

本来这场战役是可以直接拿下赢取胜利的,但因宋真宗并非自己意愿亲征,有一些流言蜚语就传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北宋便和契丹签订了和平协议,即"澶渊之盟",这样的盟约对北宋来说其实是一种耻辱,但宋真宗却不以为然,随后回到了皇宫内嘉赏了寇准。

然而王钦若对于皇帝嘉赏寇准却很是嫉妒,一次退朝后,王钦若私下对宋真宗说:"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宋真宗一时间回答不上来。王钦若又说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正是王钦若的这一番谏言,让宋真宗对澶渊之盟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一番思索过后。宋真宗便将寇准降为了刑部尚书,但宰相的职位还是没能落到王钦若的头上。也就是他的这番谏言,为别人做了嫁衣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通过这些事情,不难看出王钦若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为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借取他人的意见为自己谋得好处,而后面弹劾寇准也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但幸好的是,因果报应来了,前面他投机取巧上位,后面他投机取巧虽成但好处却不是自己的,大快人心。

王钦若这样一个奸臣没被写进《奸臣传》的原因,其实在于王钦若虽然是个奸诈之人,但也有着另一面。王钦若中进士为亳州判官期间,一年亳州常年下雨,稻谷不能晒干,而负责收稻谷的仓司拒绝收纳潮湿的稻谷,这让那些送稻谷的人犯了难。

王钦若了解此事后,令仓司将这些稻谷全部收进仓库内,且那些来领取粮的人,一律先发放稻谷先。这一举动让王钦若被宋真宗所看中,当时的真宗认为王钦若十分有才,是个治国能手,便将其嘉赏晋封。

不仅如此,王钦若还十分爱惜那些有才能的人呢,一次王钦若外出期间,看见一个人穿着十分邋遢但展示出来的气质却不同凡人。王钦若询问过后才知道,此人是和自己同榜的进士,于是王钦若上奏朝廷,举荐此人在朝廷为官。

这以上的种种事情,可以得知,王钦若这个人有着两面性。他为了自己的仕途,想尽办法得到重任,但对于有才能的人却有能加以善待。而且王钦若做的事情大多都是投机取巧才得到宋真宗的重任,不管是借取他人意见和澶渊之盟也好,他都是从侧面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而对于北宋朝廷来说,王钦若也没有做出很过分的事情,也没有权倾朝野。这也就是王钦若没被记录在《奸臣传》的原因所在吧。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785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