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祖先是哪里人?是高车人吗?

李虎李世民曾祖父),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是西魏八柱国(事实上只要六柱国)之一,并曾做过三公之一的太尉,开国功臣之一,地位崇高,但唐朝时编写的《周书》、《北史》中,有另外五柱国或七柱国的传记竟无〈李虎传〉;而房彦谦官微职卑,位不过州司马、县令,一生又无重大事迹可记,只因为他是唐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的父亲,便破格收入《隋书》卷66〈房彦谦传〉,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唯一记载李虎事迹的是写于北宋真宗时的《册府元龟》,但《册府元龟》中关于李虎的记载,与正史比对后,有些夸大不实之处;如讨平元颢一事,依《魏书》卷10〈孝庄纪〉载,是被「都督┲煺住⒑匕问ご禹淌(今河南、孟津西)夜济,破颢子冠受及安丰王延明军,元颢败走」的;而《册府元龟》却说成是「元颢之入雒也,从(贺拔)岳击平之」,有张冠李戴之嫌;又如讨曹泥一事,《册府元龟》载「遇灵州刺史曹泥拥兵作乱,太祖(李虎)率兵击之。时有破野头贼屯聚塞下,太祖遣使谕之,皆来降服。遂征其众,并力攻泥,四旬而克,灵州平」;而《周书》卷1〈文帝纪〉的记载为「(宇文泰)遣仪同李虎与李弼、赵贵等讨曹泥于灵州,虎引河灌之;明年,泥降,迁其豪帅于咸阳。」同书卷16〈赵贵传〉的记载,讨曹泥的主帅为赵贵,《册府元龟》的记载有夸大李虎功劳之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李虎是追随贺拔岳出征关中(今西)破万俟丑奴之乱后,受到同乡兼前辈、大都督贺拔岳的赏识,而深受重用;后贺拔岳被封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李虎也水涨船高,被提拔为左厢大都督。贺拔岳遇刺后,他再追随宇文泰

旧唐书》、《新唐书》所记载的李虎曾祖李重耳、祖李熙、父李天锡事迹均不可考。《新唐书》卷70上、〈表第十上〉、〈宗室世系上〉等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之子名「达摩」。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跪吮李渊的乳头为胡俗,可证李氏当非汉族。唐朝刘M《隋唐嘉话》上说,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卷64〈高祖二十二子〉中也说,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而丰硕」;有考古学者推测,根据贞观15年(ad641)〈步辇图〉留下来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图十九)显示,「此人身姿丰伟,两颊和下巴的胡须卷曲」,一代英明的君主,有着胡血统。

北朝至隋、唐的少数民族中,最胡像就是高车;其余鲜卑、乌桓、匈奴、丁零均系蒙古人种,跟汉人区别不大,自然也就不具大胡像。依上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的父系祖先有可能是印欧系的高车人;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是独孤氏,和杨坚的皇后是姊妹;李渊妻窦氏是窦毅之女,是鲜卑人,而窦毅妻宇文氏系出鲜卑宇文部;李世民的母系是蒙古系的鲜卑人。唐代大量重用外族和外国人作为军事将领;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毕依朕如父母。」

贞观13年(ad639)发生了「法琳事件」,有道士说和尚法琳所著的《辩正论》,讪谤皇帝的祖宗-老子,有s上之罪;太宗大怒,下诏逮捕加以推问;到10月27日遣刑部尚书刘德威,礼部侍郎令狐德芬,侍御史韦,司空毛明素等推问,法琳辞气不屈;至11月15日刘德威等以推检状况奏闻,太宗于是亲自审问;审问时法琳说唐太宗是不是陇西李氏之后,而是「北代神君达^达」之后;换言之,即是说李世民本姓「达^(音都)达。」当唐太宗发现民间对他们李家是胡人一事,早有流传,连本来的胡姓都知道;为免「流言」继续在长安流传,于是以「法琳虽毁谤宗祖,非无典据,特可赦其极犯,徙在益都(今四川、成都)为僧」;法琳于次年七月病死在赴成都的路途中,时年68岁。

「唐祖陵」在河北,为何李唐反而要自称出自陇西李氏,这应该是经过缜密调查研究后的决定;其原因应该是冒充人丁单薄,已国破家亡的凉武昭王子孙较不易穿帮露出马脚,而冒充人丁兴旺的河北赵郡李氏则穿帮的风险太大。陈寅恪先生看到《新唐书》与《旧唐书》中关于李重耳与李熙的记载和《宋书》卷77〈柳元景传〉中关于李初古拔与李买得的记载相似,曾于《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猜测李重耳是李初古拔的伪托;以后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及《三论李唐氏族问题》等二文,则改为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盖贺拔岳、宇文泰初入关之时,其徒党姓望犹系山东旧郡之名,迨其后东西分立之局既成,内外轻重之见转甚,遂使昔日之远附山东旧望者,皆一变而改称关右名家矣。」如李唐为赵郡李氏,为何在赵郡只有两代祖先?如宇文泰要改西迁关陇汉人之山东旧望为关右名家,为何要封李弼为赵郡开国公,于谨为常山郡开国公,独孤信为河内郡开国公,侯莫陈悦为彭城郡开国公?

赵郡、常山郡、河内郡、彭城郡都在山东;而且李弼、于谨、赵贵、独孤信等的籍贯也没有改为武川镇,所以陈寅恪大师说李虎为配合宇文泰实施「关中本位政策」,于是便在别撰谱牒之时,便将自己的「山东郡望」改易为「关内郡望」,并「附会其家世与六镇有关」,应该都是没有根据的猜测之词。陈寅恪先生认为「有唐一代的官书,其记述皇室渊源、大部分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尔全部信从也。」「故隋、唐皇室亦依旧自称弘农杨震、陇西李敝嫡裔,伪冒相传,迄于今日,治史者竟无一不为其所欺,诚可叹也。」但陈寅恪先生有关唐宗室氏族的著作又都是根据他所不愿相信的唐代官书及依据唐代官书编辑的其它文献,这是依赖传统文献治史者的困局,陈先生规避了一口唐代官书的陷阱,却掉入另一口唐代官书的陷阱而不自知。事实上,李虎既不是陇西李氏,也不是赵郡李氏;他根本就不是汉人而是胡人。

由上面的叙述,我们终于知道了《周书》、《北史》为何不替李虎作传的真正原因了;因为一作传,他的胡人身分便无法隐藏了;而且他可能根宇文泰一样,在六镇暴动彻底失败后,都做过尔朱容的俘虏,靠贺拔岳的关说,才能脱离俘虏的身分,随贺拔岳一起出征;他可能跟斛律金一样,都看不懂汉字。李虎曾祖、祖、父的汉姓、汉名都是李渊发达后才补取的,当然也就无法查证了。李虎的曾祖父李重耳应该是公元429年来自外贝加尔地区,被北魏安置在武川镇的高车人,他是他们李唐家族来到中国的一世祖,来到中国时可能还是孩童,跟随叔伯、寡母及兄弟姐妹们一同来到武川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tangchaogushi/4135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