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高适真的只是表面兄弟吗?

高适出身于渤海高氏,祖上也曾阔过,南北朝的霸主高欢就亲自到渤海高氏,请求认祖归宗。他的爷爷做过安东都护,属于威风赫赫的唐朝六大军区司令之一,管理高句丽的固有领土。

人生的阅历成就了高适的命运,也造就高适特别冷静务实的性格,这使得他和李白杜甫有了明显不同的际遇。高适可以很分明地把公务和私事分开。如果单纯聊感情,他可以和朋友千杯不醉,也可以对朋友雪中送炭,但如果想在公务中谈感情,他只会说不好意思。


(上图)李白书帖

回到那段落魄岁月

公元744年,李白唐玄宗赐金放还,杜甫也在河南一带游玩,正好此时高适住在商丘,三人就认识了。他们互加好友之后,有过一段浪漫岁月。

四十四岁的李白出钱,四十一岁的高适做导游,三十三岁的杜甫当捧哏,兄弟三人“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河南和山东都留下了他们浪漫的身影。

那是中年人最后的狂欢。再相见时,三人各有宿命。

那年分手之后,李白继续踏上寻梦之旅。他北上幽州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娶了宰相的孙女,却依然什么都没有捞到。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带着宗姑娘一路南下,最后定居庐山,每天望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发呆。

彼时,大唐彻底乱了。唐玄宗直奔四川而去;太子李亨即将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永王李璘想在江南另立山头,和太子哥哥过过招。

永王给李白发去一封Offer,表达了共创大业的决心和成功之后的美好蓝图。当然,永王的名义是剿灭安禄山。李白兴冲冲地去了,两个月后却失败被捕。

高适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

他们分手之后,高适参加了有道科考试,做了封丘尉,直到公元752 年才入了哥舒翰的幕府。此时的高适已经四十九岁了,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开始了诡异的升迁之路。说是诡异,是因为高适的每一步都能踩中鼓点。

唐玄宗哥舒翰调来守潼关,顺便将高适也升为左拾遗、监察御史,作为哥舒翰的辅佐人员。几经生死后,哥舒翰战败,投降了安禄山

高适没有跟着投降,而是找了一匹快马开溜。他一路向西转进,终于追上了向成都进发的唐玄宗。唐玄宗问他前线的情况,高适说得很有水平:“哥舒翰是忠于朝廷的,这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身体病得不轻,实在没精力继续指挥。”“监军李大宜每天以音乐美酒自娱,根本不考虑后勤能不能跟得上。”“五六月的气温那么高,将士不仅没有降温避暑措施,连饭都吃不饱,不中暑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高适的话里有几个意思:潼关失守和皇帝没有任何关系,和哥舒翰也没有关系,和将士们更没有关系,只是有几个奸人在捣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话里话外都把重要人物摘出去,只留几个不重要的小人物背锅。

唐玄宗听完非常高兴,马上加封高适为侍御史,八月又封为谏议大夫,属于正五品的中层官员。高适的情商,实在是高。

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唐玄宗实在没办法,想把儿子们都派出去,分别镇守各地,反正肉烂了都在锅里。可是这种事情即便成功,也是藩镇割据的局面,汉朝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教训都忘记了?

高适站出来说:“这不行啊。”没多久,永王李璘果然造反了。现实给了唐玄宗当头棒喝。当时太子李亨已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肃宗知道高适素有谋略,于是找他来商量。高适断言:“永王必败。”这个高适啊,总能说到领导的心坎里去,这样的人不火实在没天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tangchaogushi/4567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