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兰英姐妹:“女追男”隔层纱

>   1.画楼上飞出才华横溢的富家女
  在古代社会,若看到有某一位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向男方求婚,人们会觉得很惊恐,“女追男”似乎成为他们不可接受的一道风景。然而,在就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家女孩不仅长得漂亮,是典型的“富家女”,还很有才华,更令人惊奇的是,非“一女追男”,而是“二女同追男”,追的也不是“官二代”、富豪,而是有一点文化的穷书生。可喜的是,这个书生答应了俩女孩的追求,最终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那么,这两个倒追男的女主角是谁呢?她们不是别人,正是元朝著名的诗人薛兰英、薛蕙英两姐妹。她们的运气很好,没有降生在穷人家庭,而是投胎给一个富商当了女儿。薛兰英姐妹的父亲是江南名城苏州卖米的老板,由于经营得道,很快就成了苏州的超级富豪。人有钱了,就想摆点谱,于是薛老板也附庸风雅,想弄些和文化沾边的事,显得自己也很有素养。不过,这也值得理解,一般人在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准后,都想有一些精神层面的追求。薛老板用钱买文化只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心态。
  当时,薛老板为了跻身知识分子家庭,便努力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出了高价请最好的老师教她们琴棋诗画,希望让她们摆脱小家子气,成为像书香门第家庭出身的小姐一样具备高贵的气质。这样,薛老板才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为了让女儿专心读书,薛老板专门在自己的豪宅后盖了一座画楼,还花重金邀请了善画水墨花卉的承天寺僧在粉壁上绘上巨幅的兰蕙,并取名为“兰蕙联芳楼”。两个小姑娘就像养在闺中的娇艳鲜花,尽情地盛放,常常吟诗作画,过着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在小楼中,薛兰英姐妹创作了许多诗词,共计百余首,薛老板还出钱为其刊印了集子,并题名为《联芳集》。薛兰英姐妹的诗集刊印后,全城轰动,就连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杨维桢也十分叹服,并主动结交,可想两女子当时的影响力。
  2.二姐妹大胆追求心上人
  二姐妹的名声广为传播,上她们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几乎都让薛老板挑花了眼,但两姐妹一个也没看上,这可急坏了薛老板。两个女儿长得漂亮,又有才华,总不能就这么一直单身下去吧,总得尽快嫁出去才好,最好嫁一个权贵人家。
  不过,薛老板的期望很快就被打破了。某年的一个春天,两姐妹正在小楼上欣赏岸边盛开的桃花,以及如丝绦般柔顺的柳条,心情格外舒畅,她们希望自己能捧住阳光,留住美丽的春天。
  这时,刚好有一艘小船从小楼下经过,船上站着一个俊朗的书生,相貌白皙,身材伟岸,特别是那一双忧郁的大眼睛,真让人着迷。
  这书生是什么人呢,为何如此令薛兰英姐妹着迷呢?原来,他姓郑,家住昆山,做一些小本买卖,此次来苏州是找薛老板进购点大米回去销售。然而,大米还没进购,就被老板家的两位千金给看上了,这不是天上掉下馅饼,让他措手不及么?
  两个女孩对姓郑的帅哥一见钟情后,也顾不上封建礼教约束,立即主动出击。她们的手法其实很老套,就是大声向郑生打招呼,并挑逗性地往楼下投荔枝。到了晚上,郑生又从楼下经过,于是她们两姐妹就用秋千索套着竹兜,把郑生勾引到了绣楼,三人吟诗喝酒,谈得十分尽兴,酒足饭饱,当晚就一同进了闺房。
  这件事很快就被薛老板知道了,当他发现自己女儿和郑生的畸形恋爱,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后,薛老板也是无可奈何,索性打包把两个女儿买一送一全嫁给了郑生做媳妇。当年,郑生才22岁,薛兰英20岁,薛蕙英18岁,从此三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出嫁之后,两个女孩就再也没有写过新的诗作,或许是因为太幸福从此辍笔了,也或许由于生活太过平淡,她们沦为了俗人庸人,也写不出什么作品来了。
  关于两姐妹倒追郑生的故事,明朝有个叫瞿佑的作家专门写了部短篇小说集《剪灯新话》,其中有一篇《联房楼记》就根据薛兰英、薛蕙英姐妹共事一夫的传闻编写的。这本书写得很黄,可能当时瞿佑经济条件不太好,为了多挣点稿费,便在其中加入了不少男女之间的性爱情节,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后来这本书在被列为禁书。
  3.爱情终归土,诗词代代传
  至于后来,薛兰英两姐妹的生活到底怎样,史料和文学作品均没有再介绍了,但她们年轻时所写的文学作品,却依旧流传到了现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最著名的《苏台竹枝词》。写这首词时,两姐妹还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她们当时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这有点类似于年轻时的,年少轻狂的他认为才华天下第一,连司马相如也不是对手。因此,薛兰英两姐妹狂妄地喊出:“西湖有竹枝曲,东吴无竹枝曲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西湖有竹枝曲,难道我们东吴人就写不出来吗?于是,两姐妹便亲自操刀,共同写出了赫赫有名的《苏台竹枝词》十章,这组诗也成为女性竹枝词的开山之作,内容如下:
  姑苏台上月团团,姑苏台下水潺潺。
  月落西边有时出,水流东去几时还?
  馆娃宫中麋鹿游,去泛五湖舟。
  香魂玉骨归何处,不及真娘葬虎丘。
  虎丘山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约伴烧香寺中去,自将钗钏施山僧。
  门泊东吴万里船,乌啼月落水如烟。
  寒山寺里钟声早,渔火红枫恼客眠。
  洞庭余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
  东南佳味人知少,玉食无由进尚方。
  荻芽抽笋楝花开,不见河豚石首来。
  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
  杨柳青青杨柳黄,青黄变色过年光。
  妾似柳丝易憔悴,郎如柳絮太颠狂。
  翡翠双飞不待呼,鸳鸯并宿几曾孤。
  生憎宝带桥头水,半入吴江半太湖。
  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
  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百尺高楼倚碧天,栏杆曲曲画屏连。
  侬家自有苏台曲,不去西湖唱采莲。
  看到上面薛兰英姐妹写的竹枝词后,各位读者有什么感想呢?笔者认为,该诗语言流畅,情感充沛,意境深远,将人性中最美好的男女之情写得淋漓尽致,属于上乘之作。虽然,仔细琢磨,其中个别诗句显得有些稚嫩,但总体上是清丽纯情,令人回味的。当时,这首词写完之后,著名的文学杨维桢对此击掌叫好,并在她们的诗后面手题二诗:
  锦江只见薛涛笺,吴郡今传兰惠篇。
  文采风流知有日,连珠合璧照华筵。
  难弟难兄并有名,英英端不让琼琼。
  好将笔底春风句,谱作瑶筝弦上声。
  除了这首《苏台竹枝词》,两姐妹还写了另外的诗作,其中姐姐薛兰英写了一首诗:“玉砌雕栏花两枝,相逢恰是未开时。娇姿未惯风和雨,吩咐东君好护持。”妹妹薛惠英也不示弱,随后也和诗一首:“宝篆香烟烛影低,枕屏摇动镇帷垂。风流好似鱼游水,才过东来又向西。”
  不过,代表薛兰英姐妹文学成就的还是她们共同写的《联芳集》,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不幸丢失,现已无法找到,目前只有《苏台竹枝词》流传于世,但这并不影响她们两人的文学地位和成就,《玉镜阳秋》就高度评价:“二女《苏台》十章,字字竹枝,妙镜鼎足曹、张间,了自不让。”能得到这样的评语,我想,对于薛兰英姐妹来说已经足够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yuanchaogushi/3848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