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浩然正气大丈夫

在儒家圣人的排序中,孟子后来居上,被尊为“亚圣”,成为紧跟“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家店二掌柜。和生前潦倒、死后风光的孔夫子相比,这位头顶“亚 圣”光环的孟子似乎更倒霉,不仅生前同样潦倒,即便是在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相当地寂寞。那本由他与众弟子精心打造“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的著作 《孟子》,在孔夫子已经“阔得可怕”、其著作也成为万世不易的经典后,依然屈居于诸子之列,他本人也似乎有被人忘记的嫌疑。等他本人被官方抬到“亚圣”的 地位,著作也挤进“十三经”,已是元朝以后的事情了。其间经历的曲折磨难,更非孔子所可比拟,几乎就是一部生动的儒学变迁史。
  一、孟子的身世与学说
   和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立“世家”,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千字相比,他为孟子留的空间实在太小,只是将孟子与荀子邹衍等合在一起立传,其中写到孟子 的,仅仅二百字多一点。通过这二百来字,我们能够知道孟子名轲,是邹国(今山东邹城)人。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曾跟随子思的门人学习过儒学。学 成之后,孟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去齐宣王那里游说,碰碰运气。在齐国碰壁后,又到魏国游说魏惠王。但他的那套政治主张,在魏惠王看来,是“迂远而 阔于事情”,迂腐不堪,有学无术,难以切合世用。那个时候,“国际”风云人物是商鞅吴起孙膑田忌等,要么奉行法家的实用主义路线,大搞改革;要么擅 长兵法将略,能克敌制胜。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是彻底靠边站了,“国际”上风起云涌,秦、楚、魏、赵、韩、齐、燕等七雄基本划定了各自的地盘,激烈地 争夺“国际”领导权。以魏、韩、赵“三晋”为轴心,秦、楚、燕、齐各种势力变换组合,西联秦、东联齐而南攻楚,曰“连横”;南联楚、北联燕、西攻秦或东拒 齐,是为“合纵”。这是早期的合纵连横。后来,合纵就成为关东五国(魏、韩、赵、燕、楚)合力攻秦,连横则变成关东六国集体妥协投降,向秦国屈服。所以在 那个时代,吃得开的是张仪、公孙衍等善于忽悠、利口覆家邦之徒。像孟子这样,到处宣扬尧舜之道和三代仁政的,是没有市场的,毕竟这一套听起来好听、看起来 好看,却不能收到近效。
  在接连碰壁之后,孟子大概也感觉到在那个时代推行他的王道仁政,只是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遂绝了出仕之 念,与弟子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安心著述,弘扬孔老夫子的学说,为后人留下了《孟子》七篇。现在通行本的《孟子》又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篇, 所以成了十四篇。
  除《史记》之外,另一本记载孟子事迹的书是刘向的《列女传》,它在记载孟母的光辉事迹时,附带着说到了孟子。我们所 熟悉的“孟母三迁”、“断机喻学”等故事即出自该书。据说孟子小的时候,其家靠近墓地。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幼的孟子由于常见丧葬之事,不知不 觉也模仿起那些负责挖坑埋葬的人的动作做游戏。孟母见了,很是忧心,她担心长此以往儿子会沉溺于这些下九流的事。为了使儿子避免受不良影响,她迁居于市场 旁边。结果,孟子又开始模仿市场上的那些小商贩做生意的样子。孟母不得不再次搬迁,这次将家搬到了学校的旁边。受环境的熏陶,孟子也开始玩起了孔子小时候 玩过的游戏——“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模仿先生学生们作揖行礼的动作。那个时候,礼是学校教学内容中相当重要的一块,经常由先生带领学生做实地演 习,所以居近学校的孟子,能看到这种场面并不奇怪。“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甚至被写进蒙学教材《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 杼。”让人在感慨孟母用心良苦的同时,也不禁艳羡:那时的社会制度尽管不优越,但房价却实实在在地惠民!要是放在今天,他们孤儿寡母的,大概也只能望楼兴 叹、有心无力。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中国历史上多一个挖坑能手,少一位圣人。
  孟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走上了正轨,孟母自然很是欣慰。等 孟子到了适学年龄,孟母便送他到子思的门人那里去学习儒家经典。关于孟子的老师,《史记》认为是子思门人,《列女传》则认为是子思。以时代推论,当以《史 记》为是。孟子出生时,子思已经故去三十年左右,所以孟子能够跟子思的门人学习,已经算很幸运了。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孩子的天性就 是玩,小孟子也不例外。别看他模仿起别人行礼的样子有板有眼、乐此不疲,因为那是在做游戏。一旦真正入学读书,时刻与“子曰”“诗云”为伴,孟子便受不了 了,不久也感到厌腻,于是偷偷地从老师那儿溜回了家中。其时孟母正在织布机上辛勤地劳作,以便养家糊口。她见孟子逃学回来,吃了一惊,问道:“你学习怎么 样了?”孟子答道:“还不是那么回事。”孟母听了,拿起剪刀就将正织着的布从中剪断。孟子不解其故,吓了一跳,赶忙问原因。孟母郑重地告诉他:“你中途荒 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正织着的布一样,将前功尽弃。作为君子,要靠学业来扬名立万,靠多学多问来增长见识,这样无论居家还是外出做事,都会远离祸害。你从 现在放弃学业,那就不会有什么出息,早晚免不了干那些下三滥的事。”孟子听了,惊恐不安,从此不敢再怠于学业,又回到老师身边,直到成为一代名儒。
   对于孟母“断机喻学”一事,《韩诗外传》另有一说,故事的梗概为:孟子在一边背诵自己所学的功课,孟母在旁边织布。但是孟子对功课掌握得并不熟练,时断 时续。孟母见此情况,拿起剪刀剪断布匹,以此事来告诫孟子,学习的思维也同织布一样,一旦断了,很难再接续上。孟子听了很受震动,此后学习更加专心。二者 虽有小异,其用意则一,都是说学习不可中辍,否则将前功尽弃。
  《列女传》还记载了一个关于孟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令人深思:孟子成婚 后,有一次去卧室,瞥见妻子一副衣衫不整的样子(《韩诗外传》谓“踞坐”,也就是坐的时候两腿伸开,古人尚无内衣,所以这在孟夫子那个时代是不符合礼数 的),他很是生气,就又退了出来。孟子的妻子也非平庸之辈,见状,便向孟子的母亲请求将自己休掉。理由是按道理夫妻在闺房之内是不应该讲求什么繁文缛礼 的,那完全是享受爱情的自由天地,属于个人隐私领域。现在孟子见她在闺房衣衫不整,竟然不高兴,那岂不是拿她当外人?要是这样的话,夫妻之间也太难相处 了,还有什么意思?干脆离婚算了。孟子的母亲听说后,便把孟子叫来批评一通:按照礼节,你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一声;要上厅堂,也要先让人听到你的声 响,好叫人有个准备。要进入室内,眼睛应该盯着地面,不能乱看,因为内室属于个人活动的私地,可以不讲礼数。你眼睛乱看就容易看到不该看的地方,你自己不 遵守礼数,却拿“礼”来责怪别人,也太不应该了吧。孟子听了,心服口服,赶忙向妻子道歉,两人和好如初。孟子虽然是圣人,他的这套行为却真的令人不敢恭 维。倒不是说他不解风情,而是自己不按理出牌,却喜欢拿牌理要求别人。古往今来,大凡有点权势的人,莫不喜欢干此类的事。看来此时的孟子不仅对“礼”的精 神理解不够,就是对儒家的“恕道”,也未能真正领会。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gushi/4494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