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主义是什么? 戴季陶《日本论》主要内容

戴季陶主义是什么?

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回到上海,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1925年6、7月间连续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反共的理论,时人称之为戴季陶主义。主要内容有三点:

一、提出要确立所谓纯正的三民主义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大力宣扬三民主义,并未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对利用马主义挑起阶级斗争的共产党人持敌视态度。

二、认为民族和国家的需要是进行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提倡阶级调和,反对劳动工人的阶级斗争。

三、主张建立一个所谓纯粹的或单纯的国民党,要求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退出去,分裂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

戴季陶主义的主要观点

第一,打着恢复“纯正三民主义”的幌子,鼓吹封建道统说,阉割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戴季陶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思想”,“完全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戴季陶把孙中山立足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曲解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从根本上阉割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

第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宣扬阶级调和。这是戴季陶主义的中心思想。戴季陶利用孙中山说过的,中国只有大贫小贫的话,否认中国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要治者阶级的觉悟了,为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来革命;要资本阶级的人觉悟了,为劳动阶级的利益来革命;要地主阶级的人觉悟了,为农民阶级的利益来革命”。戴季陶还把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对立起来,反对在国民革命中提阶级斗争。

第三,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戴季陶认为国共两党合作是国民党内产生混乱和纠纷的根源,因为团体都有排拒性,国共两党没有“共信”(即没有共同信仰),因此就不可能“互信”,也不可能团结。即所谓“共信不立,互信不生;互信不生,团结不固,团结不固,不能生存”。

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戴季陶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代表资产阶级右翼和国民党右派要求,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一种反动政治思想。戴季陶主义集中反映了在革命高潮形势下,资产阶级右翼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右派,妄图打击共产党,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愿望。

陈独秀、恽代英、瞿秋白、肖楚女、毛泽东等都写了批判戴季陶主义的文章。中共北方区委还专门作了《关于反对戴季陶主义的决议》。瞿秋白1925年9月发表《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系统地批判了戴季陶主义的谬论。

第一、批判了戴季陶的“道统说”。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07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