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社会、黄帝、尧、舜、禹

 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是史前时期的初级阶段, 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人群又可分为“猿人”、 “古人”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的早期和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 蓝田人和北京人。 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主要依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为生, 同时狩猎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猿人还懂得使用天然火, 改善了生活环境, 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猿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组成血缘家庭, 若干个血缘家庭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 由于猿人脱离动物不久, 所以其婚姻还处于杂交状态。

古人的体质较猿人明显进步, 已接近现代人。 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更为广泛, 主要代表有大荔人、 长阳人、 丁村人及许家窑人等。 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 但打制的技术有所提高, 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赖采集、 狩猎。 在此阶段, 婚姻状态有所进步, 先由原始杂交过渡到同辈群婚, 再过渡到一个家族的男子与另一个家族的女子群婚。

  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 在母系氏族制前期, 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 被称作“新人”, 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晚期。 到母系氏族制后期, 现代人形成, 属于新石器早期。

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 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 柳江人、 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 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 并发明了弓箭。 其生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 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 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 同时, 出现了族外婚, 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 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南北各地, 主要代表有裴李岗文化、 磁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马家窑文化、 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等。 此时, 生产力水平有明显进步, 磨制、 穿孔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原始农业产生;家畜饲养、 原始手工业及副业出现等等。 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原始审美和宗教观念继续发展, 并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符号。

  父系社会

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 大约在四千年前。 其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 此时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其表现主要在于: 农业生产的发展;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932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