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 军事家、 谋略家。 名员(音云, yun第二声), 字子胥。 春秋时楚国人。 属今监利县人, 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 也有一说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 1949年划归谷城)人封于申地, 故又称申胥。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 伍员的哥哥叫伍尚。 <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 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 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 性刚强, 青少年时, 即好文习武, 勇而多谋。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 父、 兄为楚平王所杀, 被迫出逃楚国, 发誓必倾覆楚国, 以报杀亲之仇。 入吴后, 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 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 奖农商以实仓廪, 治城郭以设守备。 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 选练兵士, 整军经武, 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 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 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 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 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 周敬王八年(前512), 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 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 彼出则归, 彼归则出, “亟肆以罢(疲)之, 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 待楚军疲敝, 再大举进攻。 此后数年间, 吴军连年扰楚, 迫楚军被动应战, 疲于奔命, 实力大为削弱。 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 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 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 又出兵攻越, 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 并施反间于楚, 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 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 十四年, 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 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 直捣楚腹地, 以灵活机动的战法, 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 一说今汉川北), 并展开追击, 长驱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 终成破楚之功(见柏举之战)。 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 在楚未能安抚民心, 激起楚国上下反对, 致使吴军难以立足。 阖闾死后, 继事吴王夫差。 二十六年, 吴、 越夫椒之战, 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 欲允越求和之时, 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 夫差不纳, 坐视越国自大。 三十六年, 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 越王勾践率众朝贺, 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 以除心腹之患, 又遭夫差拒绝。 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 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 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 反遭太宰伯嚭诬陷, 被逼自杀。 死后仅十年, 越灭吴, 终应其言。 春秋末期吴国兴亡, 伍子胥举足轻重。 其治国用兵, 以务实为旨, 远见卓识, 谋略不凡。 《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 图一卷, 虽已亡失, 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62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