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不欺”为吏之道:不能欺不忍欺不敢欺

核心提示: 这似乎是说: 不同的行事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行政效果, 也体现着个性迥异的“为吏之道”。 其实, 子产、 子贱、 西门豹三人的不同“为吏之道”是与其自身背景紧密关联的。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法学家, 孔子极其推崇他, 认为他具有极高的德行, 称他“古之遗爱也”。

本文摘自: 中国新闻网, 转引自: 《北京日报》, 作者: 王菲, 原题: 《古代为吏之道“三不欺”: 不能欺、 不忍欺、 不敢欺》

古代官吏“三不欺”的“为吏之道”

史记·滑稽列传》载褚少孙补记: “子产治郑, 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 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 民不敢欺。 ”同样是“不欺”, 就有“不能欺”、 “不忍欺”、 “不敢欺”的区别。 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说, 子产做郑国相国时, 做到“仁”且“明”, 所以人们不能欺骗他;宓子贱做单父县宰, 为政清静无为, 自己只是操弦弹琴, 三年不下堂而民人大化, 人们心里经常惦念着他, 所以不忍欺骗他;西门豹做邺县令, 以威严猛烈驾驭风俗, 所以人们不敢欺骗他。

这似乎是说: 不同的行事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行政效果, 也体现着个性迥异的“为吏之道”。 其实, 子产、 子贱、 西门豹三人的不同“为吏之道”是与其自身背景紧密关联的。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法学家, 孔子极其推崇他, 认为他具有极高的德行, 称他“古之遗爱也”。 子产在郑国“铸刑鼎”, 公布成文法, 积极推行经济改革措施, 其执政可谓事无巨细, 亲力亲为, 人赞其执政达到“至世之治”, 子产执政的实践有法家的变革色彩, 指导思想上却又带有明显的儒家倾向, 他以超凡的个人能力实现了民“不能欺”;再看宓子贱, 他是孔子有名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子贱的施政方案是“躬敦厚, 明亲亲, 尚笃敬, 施至仁, 加恳诚, 致忠信”, 非常重视选用当地的“贤人”, 完全是儒家“德治”理论的实践, 他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 使得民“不忍欺”, 做到“鸣琴而治”;西门豹是战国时魏国著名的法学家, 军事家。 西门豹到邺地后, 经过调查研究, 发现基层官吏和巫婆神汉勾结, 假借为“河伯娶妻”平息水患, 乘机骗取百姓钱财, 他选准时机, 亲自出席婚礼现场, 在上千百姓围观下, 以新娘不美需通知河神另娶为由, 当着上千民众的面, 先后将巫婆等三人扔进河中, 西门豹通过非常手段的威严猛烈, 大树权威, 令“吏民惊恐”, 继而顺利地推行兴修水利等等工程建设, 达到了民“不敢欺”的效果。 以上三个人物, 一个国家的最高执政官、 两个基层官吏, 他们的权力行使无疑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能欺”、 “不忍欺”、 “不敢欺”, 可谓三种不同的“为吏之道”, 三种不同的权力行使方式, 都实现了“不欺”,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后世人称子产是事必躬亲的典范, 宓子贱是委任责成的楷模, 西门豹则是严厉督责的代表。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900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