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费一点力气的重大战役

高昌是一个古地名, 具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新疆的吐鲁番。 这是一个地处西域的汉族地方政权。 为什么高昌最后会和唐朝兵戎相见?为什么一个只有三万人口的高昌小国, 唐朝会如此重视, 竟然发兵二十万去攻打?而这场远征, 最后的结果让人倍感意外, 但为唐朝西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时期的高昌国, 国王叫麹文泰。 麹文泰开始跟中原的唐朝中央政府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贞观四年, 麹文泰还偕同夫人一起去了长安。 唐太宗高规格地接待了麹文泰, 册封了他的夫人为公主。 从那以后, 双方的关系迅速进入蜜月期, 西域所有的动静, 麴文泰都及时地向唐朝汇报。

但是, 一个巨大的阴影在西域的上空扩散, 谁也想不到, 这会影响到高昌与唐朝的关系。 那是什么呢?问题出在西突厥身上。

西突厥首领统叶护病逝后, 他的继承人彼此不服气, 终于分成两派展开战争。 这战争一打就是经年累岁, 从贞观二年打到贞观六年。 所有的西域各国也不能幸免, 他们必须面对西突厥内部的两派做出选择, 当然更多的是无法选择, 哪一派控制了自己就只能跟着哪一派走。

西突厥的两派, 同时都在争取唐朝的支持。 到了贞观十二年, 唐朝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发生了。 唐太宗支持的那一派西突厥, 势力越来越小, 唐太宗不支持的那一派, 反倒越来越强大, 其领袖欲谷设不仅击败了对手, 而且大有统一整个西域之势。 欲谷设一派在势力大增的同时, 逐渐与唐朝发生严重摩擦。 毕竟此前唐朝支持的是自己的对手。 欲谷设控制了高昌, 并联合高昌一起攻打焉耆。 焉耆位于天山南部, 跟高昌只隔了一道天山。 与此同时, 欲谷设阻断了西域与唐朝的往来, 这就是所谓的阻断贡道。 一些中原人过去逃亡西域, 现在他们想返回都不允许。 攻打焉耆这件事, 对唐朝震动很大, 因为焉耆和高昌都是唐朝的附属国, 唐太宗派使者前往调节, 要求高昌把焉耆的人放回去。

但是高昌不同意, 因为高昌受控于西突厥欲谷设。 欲谷设派了一个手下在高昌就近监督, 叫阿史那矩。 他名义上是高昌的一位将军, 实际就是代表欲谷设控制高昌。 唐朝看来也了解情况, 唐太宗就点名要阿史那矩到长安来。 高昌当然无能为力, 只好派个使者到长安来解释。

双方使者的往来, 其实就是沟通双方的立场, 了解彼此的底细。 唐朝的使者到达高昌, 麹文泰的立场很强硬。 使者问他为什么攻打焉耆, 麹文泰的回答是: “鹰飞于天, 雉窜于蒿, 猫游于堂, 鼠安于穴, 各得其所, 岂不活耶!”这个回答的意思是谁也管不着谁。 这显然是没有把唐太宗的中央政权放在眼里。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916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