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十六国风云录:东晋王坦之(东晋)

  王坦之(330~375年),字文度,祖籍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东晋大臣。出身世家大族,官路坦荡,历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后与谢安共掌朝政,因为倒拿手板被人们认为气度不如谢安,卒后赠尚书。有集七卷(据《隋书 经籍志》注,新旧《唐书》并作五卷)传于世。善书,《淳化阁帖》卷三有行书四行。

>   人物生平

  王坦之(330~375年),字文度,祖籍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东晋大臣。王承之孙,王述之子,深得父亲宠爱。弱冠即与郗超并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有重名。自矜门第,不满江将选己为尚书郎。简文帝司马昱为抚军时,辟为掾,累迁参军、从事中郎,加散骑常侍,出为大司马桓温长史,徵拜侍中,领本州大中正。

>   人物履历

  简文帝去世前,劝谏其不要以桓温仿周公事居摄,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与谢安一道保住了晋室社稷。孝武帝司马曜即位,迁中书令,领丹杨尹,寻授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与谢安同时辅佐朝政,苦劝谢安戒绝声色,谢安没有听从。不满时俗,贬抑庄子之学,崇尚刑名之术,著有《废庄论》。卒年四十六岁,追赠尚书仆射、安北将军,谥曰献。临终给谢安、桓冲写信,言不及私,惟忧国事。四子:王恺、王愉、王国宝、王忱。

>   轶事典故

  又领本州大中正。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帝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焉。   温薨,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迁中书令,领丹阳尹。俄授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将之镇,上表曰:臣闻人君之道以孝敬为本,临御四海以委任为贵。恭顺无为,则盛德日新;亲杖贤能,则政道邕睦。昔周成、汉昭,并以幼年纂承大统。当时天下未为无难,终能显扬祖考,保安社稷,盖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之所致也。

>   相关事件

  伏维陛下诞奇秀之姿,禀生知之量,春秋尚富,涉道未广,方须训导以成天德。皇太后仁淑之体,过于三母,先帝奉事积年,每称圣明。臣愿奉事之心,便当自同孝宗;太后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琅邪王、余姚主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导习仪刑,以成景仰恭敬之美,不可以属非至亲,自为疏疑。昔肃祖崩殂,成康幼冲,事无大小,必谘丞相导,所以克就圣德,实此之由,今仆射臣安、中军臣冲,人望具瞻,社稷之臣。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愚谓周旋举动。皆应谘此二臣。二臣之于陛下,则周之旦,汉之霍光,显宗之于王导。冲虽在外,路不云远,事容信宿,必宜参详,然后情听获尽,庶事可毕。又天听虽聪,不启不广;群情虽忠,不引不尽。宜数引侍臣,询求谠言。平易之世,有道之主犹尚诫惧,日昃不倦;况今艰难理尽,虑经安危,祖宗之基系之陛下,不可不精心务道,以申先帝尧舜之风。可不敬修至德,以保宣元天地之祚?表奏,帝纳之。

  历史评价

  康子及袁宏并有疑难,坦之标章句,一一申而释之,莫不厌服。又孔严著《通葛论》,坦之与书赞美之。其忠公慷慨,标明贤胜,皆此类也。

  初,坦之与沙门竺法师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时年四十六。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追赠安北将军,谥曰献。坦之四子:恺、愉、国宝、忱。(《晋书》卷七十五)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jinchaogushi/1930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