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章邯战败之谜

  章邯率领秦军在打败楚国后,又欲北上灭赵,他一路势如破竹,攻破邯郸,赵王歇与丞相张耳连忙北逃至巨鹿城(今河北省平乡县),收集残部欲重整旗鼓,可惜他屁股还没坐稳,王离就来了。

  公元前208年十月,王离率二十万秦军华北野战军南下,兵围巨鹿,欲困死赵军。

  与此同时,章邯军亦开至巨鹿以南的棘原,修筑了一条百余公里的甬道,为王离军补充粮秣。所谓甬道大概就是在道路两旁修筑高墙,以保护运粮路线的安全畅通。

  这是章邯的老本行了,小小一条甬道,比起巍巍骊山陵,不过就是小菜一碟,供应军需,更是章邯的拿手好戏。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有一个疑问,章邯王离二军为何不直接会合呢?何必这么麻烦修一条“输血管”各自为战,如此岂不是降低了胜算?

  我是这么推测的。王离是世家名将,身居武城侯,无论资历爵位,都在章邯之上。两军若会合,到底听谁的,这是一个大难题。以章邯之军功,绝不可能屈居王离之下;以王离之身份,亦绝不可能屈居章邯之下;再说王离打了赵国这么久,眼看胜利在望,岂肯轻易把这个功劳分给章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各行其是,王离负责围城打援,章邯负责供应后勤与阻击楚军。

  为了两军的团结,章邯自愿退居到幕后,王离于是当仁不让的冲上历史舞台上一显了身手,他的二十万大军,兵精粮足,紧紧围困住一个小小的巨鹿,打的张耳苦不堪言。

  危急存亡之刻,张耳首先想到的是好兄弟陈馀。张陈二人从战国时代就是死党,他们一起在信陵君门下当门客,魏亡之后又一起四处逃亡,后来又一起去投奔陈胜,一起拥立武臣、赵歇为赵王,数十年来形影不离生死不弃情同手足肝胆相照,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此时的陈馀,已在西北边的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赵子龙的故乡)收来了数万赵兵,赶到巨鹿以北扎营,但是他不敢动,巨鹿城下,足足有王离二十万秦军,他这几万兵,去了还不够王离塞牙缝的。

  张耳被王离打的朝不保夕,一股怨气便全撒在了陈馀身上,他派出使者张黡、陈泽,去骂陈余:“从前吾与公为刎颈之交,今赵王与耳困在围城,旦暮且死,所望惟公。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岂非有负前盟!若果能践前言,何不亟赴秦军,拼与同死!”

  张耳要好兄弟陈馀跟他一起死,陈馀却还没活够,他回答说:“我非不欲相救,但兵力未足,冒昧前进,徒使全军尽覆。且吾所以留命不死者,欲为赵王、张君破秦报仇。今若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说来说去,陈馀反正不肯去送死了,他只派了五千兵,令张黡、陈泽带回去意思意思。

  这点意思,实在不够王离意思,张黡、陈泽带了五千兵刚到巨鹿城下,就被王离吃了干干净净。这五千人,也真够可怜的,徒然做了张耳陈馀所谓义气的牺牲品。

  这以后,张耳陈馀两个死党算是彻底掰了,从此反目为仇,他们后来一个跟了项羽(陈馀),一个跟了刘邦(张耳),在楚汉之际生死相搏,哪里还顾及从前的半点情分。看来,在存亡利害之前,什么刎颈之交,什么江湖义气,全都是狗屁。

  扯远了,陈馀说什么不肯救赵,其他诸侯倒是还有一点国际主义援助精神:燕国韩广,派来了将军臧荼;齐国的田荣一向小气,他不愿派兵,然而他手下的一个将领田角,却背着田荣带兵来了,此人颇有一点政治眼光;与此同时,张耳的儿子成都君张敖,也在北边儿代郡收了万余人赶来救援。

  这一下,巨鹿城下简直就成了农贸市场,各路豪杰各自摆上摊子,互相打起了口水仗,却没有一个肯率先攻击秦军。(就连张耳的亲儿子张敖都不敢动,看来父子之情也是狗屁)

  据不完全统计,巨鹿城内外的各路诸侯军,总共也近二十万,兵力并不输给秦军,却一个个高筑壁垒,谁也不肯当这个出头鸟。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这副德性了。

  如果项羽不来,这二十万诸侯联军,或许就是章邯王离的盘中餐了。可惜,项羽终究还是来了,虽然期间有些波折(个中详情,待项羽一章再续),但他还是在一个月后(公元前208年11月)顺利赶到了。出头鸟没人愿当,项羽却爱当的很,他这支南天神雕,偏要啄一啄章邯这个猎人的眼珠不可!

  此时的项羽,已经今非昔比,他被楚怀王封为鲁公、上将军,拥兵近十万,全权指挥援赵战役。另外,项羽的好兄弟刘邦也与他分道扬镳了,他率领着几万军队,正在黄河南部向西朝关中方向活动,楚怀王心与项羽刘邦相约,谁先入定关中,谁就是关中之王。

  项羽气势汹汹,拍马杀来。一切都似乎预示着章邯项羽两大名将要在历史的聚光灯下来一场精彩的世纪大对决,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所有人跌破了眼睛。关键时刻,章邯莫名其妙的退缩了。

  当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军为先头部队渡过漳水,摧毁章邯辛辛苦苦修筑的甬道,切断王离军的输血管,章邯按兵不动。

  当项羽大军主力破釜沉舟,持三日粮,有进无退,一往无前的渡过彰水,疯狂杀向王离军,章邯还是按兵不动。

  当项羽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不仅是按兵,反而向后退却了。

  当项羽杀秦副将苏角,虏主将王离,华北野战军在诸侯联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章邯仍然后却,竟不敢引军与项羽一战。

  当项羽依靠无上的勇气与战功二十四岁登上人生巅峰,成为诸侯联军的总指挥,与章邯军对垒相持。尚未交战,章邯又数却之。种种表现,宛如一介懦夫,哪里有还有半点天下名将的影子。

  真是奇怪啊,项羽豁出一切兵渡漳水,章邯为何不半渡而击之?

  真是奇怪啊,项羽孤军杀到巨鹿城下,章邯为何不与王离前后夹击楚军,反而连连退却,坐视大好局势化作乌有?

  真是奇怪啊,章邯自出函谷关,灭张楚、死魏王、杀齐王、斩项梁,名动四海,威震天下,为什么一到巨鹿战场,就完全变了个人一般,畏首畏尾,怯战至此?

  从前那个敢冒雨长途奔袭一百公里击杀项梁的章邯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这又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大疑案。

  历史的重重迷雾,总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非要解的话,莫非章邯被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超凡气势与非常人之勇悍给吓着了?

  人的心理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奇怪的东西,很多方面至今都无法用科学解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杀人如麻的勇士会突然间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最好的例子就是荆轲刺秦故事中的那个秦舞阳

  或许,章邯就属于秦舞阳那一类人吧,总觉得自己挺拉风,可是一旦碰上了嬴政或项羽这种拥有强大气场的超人,就会立刻从老虎变成老鼠。

  再有一种可能,或许章邯对胡亥赵高统治的大秦帝国终于失望透顶,他已经开始准备保存实力另谋后路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qinchaogushi/4742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