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会通南北,驿站制度

忽必烈一心扩张领土,战争不断,由于战线的延长,粮食等军用物资的供应以及运输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些也让征宋都元帅伯颜颇费脑筋。
蒙古大军征战,几十万大军的粮秣,需要近百万的民工运输,当时的运输耗费极大。因此,在开战之前,伯颜便和河渠副使郭守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察,他们 考察了河北、山东的河道,考察了隋唐的运河,成功地利用隋唐旧有河道运送给养,不仅节约了运力,提供了运能,而且也满足了前线将十的后勤供应。
至元十三年(1276年),丞相伯颜攻下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后,对江南水路四通八达的状况更是深有感触。他回大都后,即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 今南北混一,宜穿凿河渠,令四海之水相通,远方朝贡京师者,由此致达,诚国家永久之利。
对于伯颜的建议,忽必烈非常重视。他知道剿灭南宋,得益于优良的水路运输,才使得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如今,四海统一,万民来朝,大都作为首都,需要源源 不断的粮食,而这单依靠陆路交通是远远不够的。单粮食一项,近百万的入口就需要从南方调运两百万石粮食。虽然现在财政比较紧张,但一日不解决这个问题,京 城将一日不得安宁。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构筑一条沟通南北的水上通道!
郭守敬刘秉忠的弟子,由张文谦推荐上来的。中统元年 (1262年)春,他在当时新建的京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附近)诏见了郭守敬。这次诏见,郭守敬向他提出了六项水利工程计划,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渊博的知 识、科学的设计使他对这个博学的汉人深为赞许。他还记得,当时他就任命郭守敬为提举诸路河渠,主持掌管全国修河开渠之事,并任命张文谦任河渠副使,帮助并 保障郭守敬的后勤供应。至元元年(1264年)初夏,忽必烈汗派郭守敬往西夏一带视察黄河河渠水道。到了那里他立即着手整顿。有的地方疏通旧渠,有的地方 开辟新渠。郭守敬带领工匠、民夫日夜赶工,以最快的速度修复了黄河中上游许多被破坏了的渠道,不但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而且这里还成了江北粮仓,为忽必 烈灭亡南宋提供了不竭的财源。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当年的提举诸路河渠使早已成为都水监、工部郎中。
忽必烈微笑着对郭守敬说: 自你掌管都水监,掌管河渠、堤防、桥梁、闸坝等的修治工程以来,全国疏浚河道,开挖水渠,兴修水利,劳苦功高。最近,大臣都上书要求开凿运河,利用水道运粮,以节减运力,提高运量节约成本,我想听听休有什么好的建议?
郭守敬回答: 臣下以为,此举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之事。如今我大都的粮食,约十之七八来自于江南,而江浙一带的漕粮沿着江南运河北上人淮河,在淮安日淮 河转人黄河之后溯流至中滦镇(今河南封丘西南约30里);在这里卸船装车,转为陆路运输,到达淇门(今河南浚县西南);再装船御河(今卫河),运至直沽 (今天津),沿白沙河至通州;最后陆运至大都。如此这般水陆相交,反复装卸,费时又费力,况且这一路虽以河道为主,但河道迂回曲折,运行不畅。因而,尽快 在原有的这衅运河基础上去弯取直,开凿直穿山东而取直北上的运河河道,使南北垂现直航,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事。况且,运河一旦完成,不但减少了运费开支, 更重要的是能使子孙万代受益!
忽必烈知道,一旦运河沟通南北,那将成为沟通全国的经济命脉,不但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战略上也有不 可低估的作用。于是,忽必烈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郭守敬。接受任务以后,郭守敬便马不停蹄搞起了运河开凿的调研。他一路翻山越岭,蹬水跃渠,遍访地方群 众,走访沿途船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山东境内,看到满路的运粮民工,他更是深有感触。回到了衙门,他立刻与各位水利专家商量,确定运河开挖方 案。
马之贞认为,开挖运河,重点在山东,而山东要开挖运河,只需把黄河和卫河水道沟通即可。要沟通两河,他建议应开凿新河。此议一 提,立即引起郭守敬的重视。方案很快就拟订出来,并报请忽必烈审批这个方案。这个方案的内容是将隋朝完成的、呈扇面展开的大运河,裁弯取直:北端自大都起 至通州,保留永济渠河北段,后进入山东德州,再南下那城、临清、济宁,进入永济渠、山阳渠,经扬州越过长江与江南连通,直达运河最南端的杭州。航路缩短 2000里。元世祖欣然同意。
至元十七年(1280年),工程拉开了序幕。直通大都的大运河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沿途地势兰起三伏, 最高处是山东境内的南旺镇,人们将这里称为 南旺水脊 。然而,汶水向西折而东流,泗水折而南流,要使运河有充足的水源,必须要对两河加以改造,郭守敬经 过实地考察,决定利用东平、马场、南旺等湖泊作为蓄水的水库,用来调节运河水量,同时利用这些湖泊为天然航道。湖畔之间阻隔不通的地段,挖掘人工河道以相 连接;然后,北引汶水作为水源;在今宁阳的冈城(汶水与洗水分流处)筑坝建斗门,阻遏波水,使汶水南流入洗水,到任城(今属济宁市)汇人马场湖;再将此水 分流南北,南与泅水会合流入淮河,北由任城开河道至须城(今属山东东平)的安山,与大清河相接,以人于海。此方案需要开掘的河道从济宁任城开始到须域安 山,全长约百里,称济州河。
丞相伯颜将此施工方案奏报给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在收到奏折的当日就批准了这个方案。按郭守敬规划的方案,在兵部尚书奥鲁赤的指挥下,在刘都水的具体监督下,数十万河夫星夜奋战在挖河工地上,工程进展很快。
整个河道,南起济州(今山东济宁),北达须城(今山东系平)安山镇,全长150余里。济州河开通后,输运的物资便可以先由大清河运至利津,从那里入渤 海,出海后沿海转运至直沽,这样比原来经河南走御河大为便捷。可好景不长,连接济州河段的重要环节 大清河,其入海口泥沙淤积,再加上海上风高浪大,这 样便不得不废弃大清河航道,船只通过济州河进入大清河后,只能航行到东阿(今山东东阿以南),再陆行至临清入卫河抵达通州。如此下来,虽然只有200多 里,但需要常年役使13200多民户来运粮,特别是茌平一段,地势低平,每逢夏秋雨季,便会泥泞不堪,车马阻滞、输运艰难,民工苦不堪言。对此,对此许多 大臣纷纷上书,奏请朝廷开凿一条连接御河与济州河的运河。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yuanchaogushi/2615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