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简介-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入都元帅府为质子,十七岁为邢台节度府令史。之后一度弃官隐居,拜虚照禅师为师。后入大蒙古国忽必烈幕府,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称为“聪书记”。至元元年(1264年),升任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政事,自此愈加尽心于国事。
刘秉忠活跃于蒙元初期政坛,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对元大都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刘秉忠还兼擅诗文词曲,有《藏春集》、《平沙玉尺经》等传世。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逝世,享年年五十九。累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号“文正”。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他祖籍瑞州,世为辽朝官宦大族。曾祖父任金朝邢州节度使,家居邢州,所以从他祖父刘泽始为邢州人。
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入学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十三岁在帅府做人质,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养其亲。刘秉忠为令史时常郁郁不乐,便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宁寺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禅师奉召,路过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邀与同行。刘秉忠拜见元世祖后,元世祖甚为称赞,多次垂询。后数年因父亲去世奔丧回家,元世祖赐金百两为治葬之用,且遣使送至邢州。服丧期满,便召还至和林。刘秉忠至和林后上书数千百言。元世祖对他的这番议论,甚为赞赏,均加采纳。
从旁建言
元宪宗三年(1253年)、元宪宗四年(1254年)和元宪宗九年(1259年),刘秉忠随元世祖两次征伐大理和伐宋时,力劝元世祖勿滥杀,所以每克一城都没有妄戮一人,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即位,采纳刘秉忠的建议,下诏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和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隐士都被录用。刘秉忠虽居于皇帝左右,但仍着旧服,当时人称他为“聪书记”。
诏命还俗
至元元年(1264年),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至太保,参与领导中书省政事,并诏令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为刘秉忠的妻子,赐奉先坊作为刘秉忠府第。
功勋卓著
刘秉忠受命后以天下为己任,凡国家大小事务,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得皇帝宠信。所推荐和提拔的人,后都为名臣。
至元三年(1266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
至元六年(1269年),刘秉忠订立朝仪,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
至元八年(1271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无疾而卒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八月,刘秉忠忽然无病而逝,享年五十九岁。元世祖闻耗惊悼,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下令出内府钱将其安葬于大都。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世祖追赠刘秉忠为太傅、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的,仅有刘秉忠一人而已。

为政举措

政治
刘秉忠进入大蒙古国忽必烈幕府后,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活跃于蒙元初期政坛,对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他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大蒙古国更名为“大元”。他对元大都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元代大都城
文化
刘秉忠学问功底深厚,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散曲家,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刘秉忠的词、曲在元代都称名家。今人论元词,刘秉忠也居重要位置。前人论刘秉忠词,最有影响的文献有二:一为清代词人王鹏运《藏春乐府跋》,二是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之《藏春词》。王鹏运“谓雄廓而不失之伧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二语,为刘秉忠词风格评论定调。后人研究,多由此二语生发。

个人作品

著作
《藏春集》六卷
《藏春词》一卷
《诗集》二十二卷
《文集》十卷
《平沙玉尺》四卷
《玉尺新镜》
诗词
《南吕·干荷叶》
《双调蟾宫曲》
《木兰花慢·望乾坤浩荡》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藏春集序》:当云霾草昧之世,天开地辟,赞成文明之治……至于裁云镂月之章,阳春白雪之曲,在公乃为余事。
历代评价
察必:汝汉人聪明者,言则帝听,汝何为不谏?
王鹗:秉忠久侍籓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
忽必烈: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险艰,事有可否,言无隐情。又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不得与闻也。
宋濂:①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②贤者在世,视时诎信。挂瓢武安,绝世离群。扇然而起,拏风跃云。乃垒乃城,乃阙乃庭。乃建滦京,滦京之封。龙冈欝冲,王气所钟。伊刘公是,庸作皇邑。土中敷文,教万邦驰。车书来同,维公之功。
姚广孝:良骥色同群,至人迹混俗;知己苟不遇,终身不怨……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大计业已成,勋名照简牍。
孙承恩:脱迹空门,致身台铉。大计密谋,忠勤不倦。滦京崇崇,王气所钟。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朱轼:秉忠当出处之际,踪迹甚奇。方其栖心方外、放浪山泽间,宁自知遭时遇主,出素蕴以纲维一世、垂之无穷哉?昔范蠡泛舟,观兵强吴;李泌衡山之逸客,再定两京,光复唐室。秉忠岂其流亚耶?
柯劭忞:刘秉忠、张文谦、窦默、姚枢,皆世祖潜邸宾僚,赞帷幄之谋,以成大业。
查洪德:刘秉忠诗文词曲兼擅。.......可以肯定地说,在元代诗史和词史上,其成就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具有他自己的个性特色。他的散曲还不具备元散曲的典型风格,但写得也不错,所以才赢得后人的注目。在元好问耶律楚材之后,郝经、姚燧、卢挚、刘因之前,因为有刘秉忠的创作,北方文坛便不寂寥。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备注

祖父

刘泽

原籍瑞州,其父任金朝邢州节度使,家居邢州,所以从刘泽始为邢州人。

父亲

刘润

木华黎攻取邢州,立都元帅府,刘润为都统,后改署州录事,又历任巨鹿、内丘两县提领。

兄弟

刘秉恕

同父异母弟,字长卿,平阳路总管。

妻子

窦氏

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

过继子

刘兰璋

刘秉恕之子,因刘秉忠无子(仅有一女)而过继于他。

孙子

刘虎、刘彪

均为刘兰璋之子。

史书记载

元朝名臣事略·卷第七·太保刘文正公》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
《史传三编·卷四十一·名臣传三十三》
《新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四》

后世纪念

卢沟桥墓地
刘秉忠墓位于北京卢沟桥北不远处。明代姚广孝来到北平后就去拜谒了,而且先后去了两次,并作《春日谒刘太保墓作》以表敬佩之情。
邢台墓地
刘秉忠墓
墓地
刘秉忠墓后来由北京迁回老家邢台,刘秉忠墓位于邢台市桥西区贾村,原本完好,规模宏大,是邢台三大古墓之一,如今已经被邢台人破坏殆尽,石人石马被砸毁了,坟被挖了,只余一个残碑。
庆寿寺墓塔
大庆寿寺里有两座砖塔,一座七级,一座九级。那座九级的砖塔是元朝开国功臣怪僧刘秉忠师傅的墓塔,寺里还保留着刘秉忠写的赞文。
三文贞公祠
“三文贞公祠”建于元代,在顺德府城内(今邢台桥东区),祭祀籍贯邢州的谥号都为文贞的三大名相魏徵、宋璟和刘秉忠。祭词:“世间明贤,同产此邦,文章德业,先后相望,历时愈远,声则弥光”。此祠解放后被拆毁。

影视形象

2013年《建元风云》马浚伟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yuanchaorenwu/liubingzhong.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