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曹魏政权之关键:“正始党争”中杀曹爽

核心提示:正始党争以及高平陵之变,乃是汉末极端敌视曹操政权的世家大族代表人物司马懿,在曹魏皇权的政治基础削弱和亲皇室势力衰微之际,利用河北士人对曹魏政权的不满及与南方人士的矛盾,进行了一场成功的夺权篡国活动。

发生在齐王曹芳正始十年(249)的高平陵之变,是曹魏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役,司马懿利用曹爽兄弟扈从齐王芳谒陵之机,发动兵变,控制京师洛阳,一举倾灭曹爽集团。曹魏政柄自此移人司马氏之手。这次政变是正始年间曹爽司马懿两大对立集团长期矛盾的总爆发,其根源深远。关于这次事变,历来史家评论甚多,其中不乏发覆之见,为我们迸一步研究提供了启发性线索。本章拟在前贤论述的基础上,对“正始党争”作若干探讨。

一、曹魏皇权演变与司马懿势力之兴

高平陵之变及随后司马懿诛夷敌党、专擅朝政,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司马懿历仕四主,二受顾命,为何一旦构嫌于宗室执政(曹爽),便萌生反逆之心?司马氏兵变得手、握有政柄后,何以迅即对曹魏皇权构成倾覆之势?这些问题牵涉到有关曹魏皇权的深层次矛盾,需要追根溯源到“魏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统治时期。

曹魏王朝是由曹操奠定基业而由曹丕建立的。汉灵帝中平六年(189),曹操在陈留起兵,参加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战争,这是他兴兵创业的开端。但是,直到初平三年(192)曹操领兖州牧,败降青州黄巾,他仍是一个“名微众寡”的普通军阀。当时,在争霸战争中居优势地位者首推袁绍。汝南袁氏自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大根深。因此,袁绍在冀州起兵,得到大族、豪强的广泛支持。相比之下,曹操的家世妨碍了其势力发展。

曹操祖父曹腾,安帝时人宫,历侍顺、冲、质、桓四帝,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值东汉宦官专权之世,沛国谯县曹氏宗族颇受其惠。‘骡父嵩,为曹腾养子,依养父之势,历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等高官,又因货赂中官及输钱1亿万而进位太尉,跻身东汉政权的最高统治层。曹操荫藉祖、父,20岁即举孝廉为郎,顺利地步人仕途。但是,在桓灵之际官僚士大夫反宦官的激烈斗争中,曹操家族无疑被视作“浊流”一类。尽管曹操作了种种努力,疏远宦官势力,结交名士,“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但仍得不到士大夫的完全认同。黄巾起义爆发,继而董卓暴乱两京,曹操得机厕身“名豪大侠”之列,兴兵争霸。几经挫折,终于据有兖州一隅。

曹操任兖州牧时,荀或是第一个前来投奔的世家大族人物。苟或出自颍川颍阴苟氏家族,祖父苟淑、叔父苟爽,享名极高。其父荀绲屈迫于宦官势力,为他娶中常侍唐衡之女,故“或为论者所讥”。因为这层缘故,苟或与曹操当有某种默契。曹操得到苟或,十分重视,称他为“吾之子房(张良)”。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由此他取得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又通过苟或的推荐,征辟了一大批名士,许都政权初具规模。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38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