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升简介-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马文升(1426年-1510年7月13日),字负图,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登进士第,授为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明武宗时上疏乞去。正德四年(1509年),遭权宦刘瑾削秩除名。正德五年(1510年),马文升去世,年八十五。不久后复官,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加赠左柱国、太师。
马文升历官五十六年,一生功勋显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概述内图片来源:明王圻辑,万历间刻《三才图会》)

人物生平

发奸擿伏
马文升生于河南钧州(今河南禹州市),后落籍虞城。祖上均未入仕,但马文升幼时就显示出对兵事的兴趣。“尝与群儿戏,十数为群,角之靡不仆”。
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考中进士,授御史。先后巡按山西、湖广,“发奸擿伏,有神君之称”。服毕母亲的丧事之后,擢迁福建按察使。福建任上,严惩当地贪暴狂徒冯某。离开福建时,闽人传唱“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布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称颂。
成化元年(1465年),马文升被擢升为南京大理寺卿。次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
军旅生涯
成化元年(1465年),升南京大理寺卿。次年以父丧归。
成化四年(1468年),西北土达满四在距平凉千里的石城起兵反明,响应者甚众,远近震动。他们大败官兵,明廷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调陕西三边兵五万人及京营兵进剿,以署都察院事的副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起用马文升,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协助项忠。马文升看到满四军有一个弱点:城中无水,粮储渐乏,“若绝其刍汲,则釜鱼当自毙矣。”果然,满四军日渐困乏,最后失败。马文升又建议项忠尽毁石城墙垣,以防后患。他在陕西巡抚任上七年多,先后加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逐渐成为处置边事的专家。他的一项主要成就,是整顿与各部的茶马贸易,换取番马八千余匹。
明宪宗在位初期,鞑靼领主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连年入侵,使西北边境面临空前压力。
成化八年(1472年),蒙古族叛乱,马文升督兵追至黑水口,生擒平章铁烈孙,战功显赫。可是,因宦官汪直与总制王越互相勾结,据为己功,反诬马文升虚报战功。宪宗不明真象,给予马文升以“表奏不实,停俸三月”的处分。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马文升代王越为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到十一月,即被召回朝中,任兵部右侍郎。
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派出整饬蓟门至辽东边备。辽东巡抚陈钺,为人贪婪,待将士严苛。马文升上疏言辽东事,多涉及陈钺,两人遂结怨。而陈钺的后台是权势颇大的太监汪直
成化十四年(1478年),发生陈钺错杀女真贡使、激变辽东之事。汪直打算亲往平定,以立功显名。太监怀恩建议派朝中大臣前往安抚,马文升立即支持,并受委任。汪直提出派人同往,马文升也没有同意。这一来,又得罪了汪直。汪直后来与刑部尚书林聪等勘边事,说辽东激变,是马文升禁止边方农器贸易所致。马文升申辩无用,被下诏狱,谪戍重庆卫。马文升在戍所滞留四年。汪直失宠后,他才复官。
成化二十年(1484年),再次被起用,以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这是他第三次赴辽东。由于他曾经论及陈钺,因此受到欢迎,士卒“皆鼓掌喧舞”。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马文升进官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一带饥荒,马文升移调江南的十万石粮及五万两盐价银予以赈济。同年冬,马文升入朝任兵部尚书。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要推荐他人掌兵部,在宪宗面前做了手脚,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将马文升调任南京兵部尚书。
主持兵部
明孝宗即位后,马文升被召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在朝廷的地位确定下来。出于对李孜省之流的厌恶,他提出:“巡城御史及兵马司、锦衣卫逐一搜访,但有扶鸾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及无名之人,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旋即又奉命提督十二团营。
弘治二年(1489年),马文升改任兵部尚书。针对兵政废弛的状况,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严格考核将校,有三十多人因贪贿怯懦被罢黜。这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甚至夜持弓箭等候其门,准备行刺,有人还写书诽谤,射入东长安门内,这显然都是有背景的活动。孝宗支持马文升对京营的整顿,特批他金吾骑士十二人,以护出入。马文升还提出,蓟州、宣府、大同三镇已有镇守太监,不应再设分守、守备、监枪等内臣。据他统计,蓟州有内臣九员,宣府有内臣八员,大同有内臣六员,共二十三员,“每员占用军人,少则二三百名,多则四五百名,通计侵占已有数千”。“此等守备之数,委的无益于事,有扰于边”,应当裁革。孝宗也依其议办理。
哈密是回、畏兀儿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明初派使者入朝,于其地设羁縻卫所,封其首领为忠顺王、忠义王。宪宗时,土鲁番部强大,据有哈密。明廷曾设法干预,没有结果,似乎也就承认了现状,将哈密卫迁往他处。早在弘治元年(1488年),土鲁番部就诱杀朝廷所封的忠顺王罕慎。弘治六年(1493年),又擒获另一个忠顺王陕巴,其首领阿黑麻自称可汗,以兵掠周围各部。主持兵政的马文升主张兴复哈密。他采纳通事王英和指挥杨翥的建议,利用地处嘉峪关西南的罕东部,地处嘉峪关以西的赤斤、蒙古部等与土鲁番部的矛盾,抚而用之。弘治八年(1495年),调罕东等部兵,夜袭哈密城。马文升所推举的陕西巡抚许进等率明军随后行进。土鲁番守将弃城而去,明军进入哈密。自明初以来,这是官军第一次深入其地。这也是马文升任兵部尚书以来,处置的最重大边事。
弘治初年,马文升和吏部尚书王恕是人望所归,他们不但以人品服众,而且对政事的议论极多。每一疏出,天下传诵。王恕致仕,马文升声望更高。但推选吏部尚书,孝宗没有用他。为此,他颇感不平,所写诗中有“朝罢凭阑一黯然,独将心事诉苍天”句,发了一通牢骚。
弘治十四年(1501年),马文升改吏部尚书,加衔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在他之前,只有少数几名尚书、都御史得到这一荣誉。
遭劾求归
弘治十七年(1504年),面临着次年的考察,孝宗召见负责考察的马文升和都御史戴珊等议事。马文升已七十九岁,行动不便,耳朵又背,孝宗对他讲了两遍,要他秉公黜陟。马文升回答:“陛下图治若此,宗社之福也。”然后被左右扶掖下阶。
对于官员的考察进退,马文升是很认真的。初任吏部尚书,他就对滥封传奉官提出异议。传奉官是不经过正常途径,由皇帝亲自传旨任命的官员。成化时最盛行。孝宗初年统加裁革,但后来也加封赏,一次竟达八百人。马文升说,减一官,朝廷省一官之费。武宗即位之初,他按照孝宗遗旨,裁去传奉官七百六十二人。对于内外官员的考察,他也很严厉,一次汰罢朝觐官员二千余人。
考察不讲情面,定会招致许多反对者,而在用人时也未必全无个人意气。刘大夏是弘治朝另一名臣,就因为与马文升对官僚的评价不同而引起矛盾。河南籍官僚刘宇为首辅刘健所器重,马文升推举他总制宣、大。刘大夏大概知道孝宗对此人的看法不佳,屡屡在朝中数其过失,当然也就牵连到荐举人。侍郎王俨是刘大夏的姻亲,马文升抑制王俨,很难说不是因为刘大夏。
正德元年(1506年),刘大夏所倚重的副手、兵部侍郎熊绣被推举为两广总督。熊绣不愿外出,也怨恨于马文升。他们纠结在一起,又拉出与刘大夏为同乡及同寅的阁臣李东阳,顿时形成一股反对马文升的强大力量。御史何天衢首先发难,劾马文升老衰。马文升按照常规,被劾后乞去,疏凡二十一,武宗方获准。
愤恚而卒
刘瑾专权期间,将一批反对派官僚定为奸党。马文升与其中一些人关系密切。正德四年(1509年),马文升被削秩除名。
正德五年六月八日(1510年7月13日),马文升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葬于州北大隗山麓。马文升死后两个月,刘瑾被捕入狱。朝廷还未听闻马文升的死讯,下诏命其“致仕复职”。闻其死讯后,为他辍朝一日,赐祭葬。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傅,谥号“端肃”。
嘉靖(1522年—1567年)初年,明世宗朱厚熜又加赠马文升为左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

主要影响

马文升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仕五十六年,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马文升早年在山西、湖广、福建任地方官时,“发奸擿伏”,革除民弊。明宪宗时,参与平定固原盗乱,抵御鞑靼,总制三边,并整饬辽东边备、总督漕运,功勋卓著。
明孝宗时,马文升主持兵部,整顿京营、边务,处置哈密事宜。后任吏部尚书,裁去传奉官七百六十二人,又在官员考察时严加处置。

人物评价

总评
马文升一生功勋显著,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历仕五十六年,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又与王恕、刘大夏合称“弘治三君子”。
历代评价
周宣:已故尚书马文升、许进、刘大夏、秦纮、都御史钱钺、强珍,皆得罪权奸,横罹祸患。宜特加优恤,使天下知守已冤抑之士,没世既远,尚有昭雪之日。
杨廷和:文升历事五朝,垂六十年。出将入相,文武兼资。思虑精深,传通故实。临事应变,无少底滞。奉公忧国,随事纳忠。每公卿会议,相顾不发,文升独据理抗,言语简意足。名著四夷,功在天下。尤慎用兵,未未尝轻有征讨。天性严重,寡言笑。俭节清名,终始如一。直道而行,不阿权贵。虽遭谗离诟,屡起屡仆,迄不少贬。平生好学,手不释卷。
王尚:展墓春风一望多,杏山湫水入吟窝。少师功业穹碑在,千载行人仰伏波。
唐枢:①性检介,以身殉国,艰险不避,敷文饬武,名闻夷夏,退然若不敢自胜。当出总机务,生擒达满四,歼李胡子、火蝎儿、王彪,追斩北虏平章铁烈孙,三靖边犯,兴复哈密国,处置贵苗,建夷火筛,会忤陈钺、汪直,构公戍重庆,公屹然不为动,晚际孝皇,柄铨府倚毗甚隆。②当是时海内晏安,含哺鼓腹,郁郁乎太平气象,不知帝力之何有?究厥所自,其谁以为遗也?独念诸君子保泰之功,能备九三之德,悉艰贞之义乎?夫后以裁成,辅相以左右,民陂平复往,不可不畏耳。
项笃寿:敬皇励精综核,寤寐俊髦。禹阳马公实秉衡,鉴故六曹之长,莫非民誉。下至百司,咸济济焉。士敦耻让,俗返淳朴。众贤和朝,万民和野。即周之成、康,汉之文、景,蔑以加矣。
王世贞:①子俊无首功,然修筑之利至于今之言守者祖焉。文升规度宏密,亦一时之良本兵也,虽然,言听而任一,厚赏而薄诛,其所遇则亦异矣。②文臣雄职,惟吏兵二部、都察院、南参赞及边方总督而已,马端肃文升历任之。③孝庙时,最多名臣……要未有如三原王端毅公恕(王恕)、钧阳马端肃公文升、华容刘忠宣公大夏(刘大夏),三君子之灼灼者也。端毅直谏动天下,然不难于孝宗而难于宪宗。孝宗,仁主也;然而颇以龃龉终,岂非所谓事君数斯辱也耶?端肃数更中外,历权寄不屈不脞,盖以才力胜者。忠宣仁心为质,道揆法守,晚际鱼水,密勿都俞,庶几有三代风哉。造膝之语,罕有传者。觉主圣而臣微不及也。人谓三原似魏玄成(魏徵)、韩稚圭(韩琦),钧阳合姚(姚崇)、宋(宋璟)而少逊之,华容似李太初(李沆)、司马君实(司马光)。④恕张差近名,大夏弱差近实,文升练差用术,其然岂其然乎?
徐咸:国朝名臣,久任享耆寿者,魏文靖公骥(魏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胡濙)八十九,马端肃公文升、韩忠定公文(韩文)、吴文恪公讷(吴讷)、章文懿公懋(章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直)、王忠肃公翱(王翱)、王忠毅公骥(王骥)、林文安公瀚(林瀚)、刘忠宣公大夏、谢文正公迁(谢迁),俱八十四。兹数公者,名位禄寿兼而有之,岂易得哉?
屠隆:薛文清瑄(薛瑄)、李忠文时勉(李时勉)、章文懿懋、王忠肃翱、王端毅恕、项襄毅忠(项忠)、马端肃文升、刘忠宣大夏、胡端敏世宁(胡世宁)岳岳之风、侃侃之节,宏材足以济时艰,正气足以褫奸魄,李梦阳所谓“居则岳屹,动则雷击,大事斧断,小事海畜。”斯其人矣。
张燧:①弘治中,华容、洪洞、钧阳、灵宝、阳曲、卢氏、金陵、安福,咸称名卿。然志存纳约,行在精审,苟济其事,小枉安焉.局体又一变矣。②马端肃公文升之贤,过寇莱公(寇准)十倍。
黄道周:文升马抚,巡按山西。固原土贼,据险吼嘶。官军屡败,项忠督提。马谕无战,城乏水堤。断其樵汲,釜鱼自摧。项忠从信,擒四燃脐。敌寇临巩,遣将削泥。再入好水,战获其辎。女直复叛,陈钺败栖。欲杀贡敌,以掩其非。贡敌哗惧,乱震鼓辇。文升往谕,解散不疑。内臣汪直,借此出师。及至边境,无敌排挤。怀恨马抚,下狱奏题。至于直败,位方复跻。不战而抚,中安外齐。即至大创,必势所宜。所以立朝,高风莫梯。
张岱:①马端肃善将兵,更善将将。其料己料敌,皆预储于胸中,出以应卒,如高屋建瓴,势无不下也。故自岷州捷报,纯用虚声,塞外蠢动,悉腾书以慑伏之。而后在本兵,一用顾溥,再用鲁麟,再用许进、朱晖,事有成算,屡奏肤功。其发纵指示,能不归功端肃哉!则世之嫉功害能、懻忌自用者,见端肃而不愧汗浃背者几希矣!②其知无不言,能无不为,至今称名臣,无间辞也。
查继佐:焦芳以苇缚,马钧州以木主,皆像人,而一俎豆之,一图裂之,情故殊。草谏笔锋,与定边剑术两利,顾乃驰谕已定,不专恃挞伐为能。更谙大略。或以其诗有“白发无心(阙两字)鞭”之意,意在屠滽先得吏部,稍介介。夫公忠如端肃,乃以私逆之乎?又云初迁吏部,与刑部闵珪并推,南人乐闵,稍迁怒刑属官,一年之间,刑十三司无一转官者,谓端肃似隘。嗟乎,亦私逆之一也。
谷应泰:①若夫项忠身冒矢石,马文升躬擐甲胄,图山谷则聚米成形,断樵牧则困兽自毙。而且金钩阳虎狸,刮刀誓赏格。数月之内,俘献京师,功垂竹帛。乃知岳节使之神算,竟定湖、湘;祭征卤之奉公,终摧陇、蜀者也。②当是时,冰鉴则有王恕、彭韶;练达则有马文升、刘大夏。
张廷玉:王恕砥砺风节,马文升练达政体,刘大夏笃棐自将,皆具经国之远猷,蕴畜君之正志。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刚方鲠亮,有古大臣节概。历事累朝,享有眉寿,朝野属望,名重远方。《诗》颂老成,《书》称黄发,三臣者近之矣。恕昧远名之戒,以作传见疏。而文升,大夏被遇孝宗之朝,明良相契,荃宰一心。迨至宦竖乘权,耆旧摈斥,进退之际所系讵不重哉!
纪昀等:案文升砥砺廉隅,练达政体,朝端大议,往往待之而决。与王恕、刘大夏俱负一时重望。

轶事典故

心行内外
马文升曾经说:“我在兵部任职时,每夜心都在边境行走一圈;在吏部任职时,每夜心都在国内行走一圈。行边是因为思虑武备,行内是因为计量人才。”
盗贼同恶
嘉靖初年,农民赵鐩在河南起义,剽掠至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便放弃没有进攻。攻破泌阳时,前大学士焦芳已经逃走,赵鐩便毁了他的家,打开他的箱子,取出他的衣冠,把衣冠穿戴绑在草人上宰杀,说:“遗憾不能替天下人杀这个贼子!”

个人著作

马文升“为文不事雕琢,若大羹玄酒,自有喜味。声诗无媟嫚语,皆自忠爱中流出。海内之士,得其篇章者乐诵之”。所撰《抚安东夷记》1卷,详记女真族建州、海西各部头人与辽东都司的商业贸易、纳贡请赏、武装冲突等史事。尤详载永乐至正统间,女真族上层同明王朝的关系。传世有明刻本及《清初史料四种》丛书本等。此书为两江总督萨载奏缴,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禁毁。
马文升的《南征过桃花源》《抚陕征西过陇关》等,都有边塞诗的特点。
马文升有《马端肃奏议》《西征石城记》《抚安东夷记》《镇克哈密国王记》和《约斋集》等数十卷流传于世。其诗仅在清刻本《马端肃公奏议》之后附录若干首。《皇明经世文编》辑录有《马端肃公奏疏》3卷。

亲属成员

儿子:马璁,曾以乡贡之士身份在吏部待选。马玠,曾因“主使殴人至死”的罪名险些被处死,后经孝宗下诏宽宥。

文献记载

《左柱国太师端肃公传》
《左柱国、太师马公行略》
《吏部尚书马公文升传》
《国琛集·下卷》
《今献备遗·卷三十一》
《名卿绩纪·卷二》
《续藏书·卷十六·太师马端肃公传》
《广名将传》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一·平固原盗》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弘治君臣》
《罪惟录·列传卷十一上》
《尧山堂外纪·卷九十·国朝》
明史·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七十》

人物争议

历史学家马以愚、白寿彝在《中国回教史鉴》、《回教先正事略》、《回族人物志》、《中国通史》中,将马文升家族的族籍定为回族,而研究少数民族史的几位专家、学者均在他们主编的少数民族史、大辞典和传记中采用其说,但马善田在《对河南禹州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家族为回族一说的质疑》中反对此观,从正史、地方志、家谱等文献记载和其后裔的反映中,证明马文升家族为回族一说证据不足。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mingchaorenwu/mawensheng.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