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西方称"High Qing" ,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康乾盛世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清朝政府统一蒙古、东北、新疆、西藏、台湾,奠定了如今中国的版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通过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等一列改革和发明推广御稻、双季稻等高产作物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破亿,并连破三亿。为中国人口大国打下基础。废除贱籍制度,解放了社会最底层阶级的百姓,子孙代代不得翻身的命运。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 
康乾盛世或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关于康乾盛世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宣布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帝也宣称:“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国家势当全盛”,“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此外,除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此有专门论述之外,当时官员使用“盛世”一词也较多,如:清政府在统一新疆全境后,户部右侍郎于敏中赋诗称颂乾隆帝:“觐光扬烈,继祖宗未经之宏规;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 
“盛世”,“全盛”等词汇经常在清朝臣民之口出现,并在乾隆时期的社会舆论中逐渐形成“盛世”意识。“康乾盛世”的这种历史记忆逐渐成形,也被文人学士广泛接受,记载下来并流传至今。 
民国以来,学者对清朝多持批评态度。较早使用“康乾盛世”一词的是邓拓的《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但当时及之后20年间的学者,大多都对“康乾盛世”这一说法持有否定态度,认为是清廷御用文人和遗老叫出来的,只是同时代的清史专家萧一山却对康雍乾三朝赞誉有加。
康乾盛世因为在乾隆帝时期走向顶峰,亦有人成为乾隆盛世,康乾盛世人口暴增的原因是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政策。
清朝疆域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到乾隆年间平定新疆,整个清帝国版图达到空前扩张,仅次于元。 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继承了1758年准噶尔汗国的边界,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史称“汉、唐以来未之有也”。 
乾隆年间,香料群岛的苏禄上表求内附,乾隆帝以其险远不许。乾隆帝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绘成《乾隆内府舆图》。
康乾盛世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