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鲁育简介—吴大帝和步皇后的幼女
孙鲁育(216年前后-255年),字小虎,吴大帝和步皇后的幼女。吴景帝的姐姐兼岳母。 与胞姐全公主被称为大主相对,被称作小公主。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征召朱据,拜为左将军,并以幼女下嫁,自此孙鲁育又被称作朱公主,其夫朱据封爵云阳侯。育有一女即吴景...【阅读全文】
孙鲁育(216年前后-255年),字小虎,吴大帝和步皇后的幼女。吴景帝的姐姐兼岳母。 与胞姐全公主被称为大主相对,被称作小公主。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征召朱据,拜为左将军,并以幼女下嫁,自此孙鲁育又被称作朱公主,其夫朱据封爵云阳侯。育有一女即吴景...【阅读全文】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阅读全文】
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生卒年俱不详,主要活动在晋景公时期(前599-前581年)。中国古代著名忠义故事《赵氏孤儿》的主角。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阅读全文】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阅读全文】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阅读全文】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阅读全文】
窦融(前16年-62年),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汉族。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章武侯窦广国七世孙。 王莽掌权时,窦融任强弩将军司马,参与镇压瞿义、赵明起义。新莽末年,曾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军,拜波水...【阅读全文】
司马徽(约145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阅读全文】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阅读全文】
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阅读全文】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 ,《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故当从碑)其名与字的对应当是取自圭瓒一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阅读全文】
焦仲卿,出自《孔雀东南飞》中,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与妻子刘兰芝一同殉情,是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阅读全文】
任光(?-29年),字伯卿,南阳宛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原为宛城小吏,在刘演攻破宛城后,投降汉军,随后参与了昆阳之战。更始元年,被封为信都郡太守。王郎起兵之后,他据城迎接刘秀,使刘秀有了反攻的基地。刘秀称帝后封任光为阿陵侯。公元29年(建武...【阅读全文】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元代数学家。跟刘秉忠学习数学、天文、后与郭守敬一道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精通历算之学,王恂任太史令期间,分掌天文观测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历书四十余家。 他在《授时历》的编制工作...【阅读全文】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8月28日夜),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学者。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阅读全文】